所在位置:刘义庆《世说新语》在线阅读及下载 >>《贤媛第十九》原文及翻译上一页 下一页     



贤媛 第十九

陈母安贫乐道
【原文】
陈婴[1]者,东阳人。少修德行,著称乡党[2]。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3],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4],一旦[5]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6];不成,祸有所归[7]。"
【注释】
[1]陈婴:秦末人,陈涉起义后领兵依附项梁,后归汉,封为堂邑侯。
[2]乡党:乡里;家乡。
[3]主:长官、领袖。
[4]少见贫贱:年轻时候就贫贱。
[5]一旦:一日之间。
[6]少受其利:多少享受些利益。
[7]祸有所归:祸患也有人承担,不会落到你的头上。
【译文】
陈婴是东阳县人,从小就注意加强道德品行的修养,在乡里很有名望。秦代末年,天下大乱,东阳人想拥护陈婴做首领。陈母对陈婴说:"不行!自从我做了你陈家的媳妇后,从年轻时起就遇到你家贫贱,一旦暴得富贵,不吉利。不如把军队交给别人。事成了,可以稍为得些好处;失败了,灾祸自有他人承担。"
【评析】
陈婴的母亲虽然出身贫贱,但是他为儿子剖析称王的利弊却是十分冷静和理智,难怪陈婴少修德行,著称乡党,这和其母贤明的教导有关,可见陈婴的母亲自身也非常有修养。


王昭君志不苟求
【原文】
汉元帝宫人[1]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2],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3]。王明君[4]姿容甚丽,志不苟求[5],工遂毁为[6]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7],于是遂行。
【注释】
[1]汉元帝:即刘奭。宫人:宫女。
[2]欲有呼者:想召见临幸。
[3]货赂:贿赂。
[4]王明君: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人,晋人因避讳晋文帝司马昭而改称明君。汉元帝时被选入宫中,后自请往匈奴和亲,促进了汉朝和匈奴的友好关系。
[5]志不苟求:立志不苟且求饶。
[6]毁为:作假、故意丑化。
[7]中改:更改。
【译文】
既然元帝的宫女很多,于是就派画工去画下她们的模样,想要召唤她们时,就翻看画像按图召见。宫女中相貌一般的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容貌非常美丽,不愿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乞求,画工就丑化了她的容貌。后来匈奴来媾和,向汉元帝求赐美女,元帝便拿昭君当做皇族女嫁去。召见以后又很舍不得她,但是名字已经告诉了匈奴,不想中途更改,于是昭君终于去了匈奴。
【评析】
"昭君出塞"的故事流芳百世,王昭君本人不但容貌出众,而且有着高尚的情操、不俗的志向。重要的是她在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请求和亲的重要关头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她的下嫁同时也为汉朝和匈奴的和好作出了很大贡献。


赵飞燕诬谗班婕妤
【原文】
汉成帝幸赵飞燕[1],飞燕谗班婕妤祝诅[2],于是考问[3]。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4]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5]?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6];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注释】
[1]幸:宠幸。赵飞燕:长安宫人,最初为阳阿公主家的歌伎,因体轻善舞而号"飞燕"。后来同妹妹一起入宫,成为汉成帝专宠。成帝死后,又被哀帝尊为皇太后。平帝即位后将其废为庶人,自杀而亡。
[2]班婕妤:雁门人,班彪的姑姑,深得成帝的宠爱,封为婕妤。后因赵飞燕诬陷而失宠,退居东宫,曾作《团扇歌》以自伤。婕妤:为宫中女官的名字,位比上卿,秩比列侯。祝诅:祈告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
[3]考问:拷问。
[4]修善:行善积德。
[5]欲以何望:又有什么希望得到福祉。
[6]诉:请求。
【译文】
汉成帝很宠爱赵飞燕,飞燕诬陷班婕妤祈求鬼神加祸于她,于是拷问班婕妤。班的供词说:"我听说死生由命运来决定,富贵随天意去安排。做好事尚且不一定得福,起邪念又想得到什么呢?如果鬼神有知觉,就不会接受那种邪恶谄佞的祷告;如果鬼神没有知觉,向它祷告又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是不做这种事的。"
【评析】
班婕妤当时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她的文学造诣极高,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但是赵飞燕进宫后,用尽手段把汉成帝迷得神魂颠倒,尽信她的谗言。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应对,最后汉成帝也觉得她说得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特加怜惜,不予追究。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妇女,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决定明哲保身,因而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成帝批准了。


许氏救子
【原文】
许允为晋景王[1]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2],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豫[3]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4]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5]不多,率胸怀与语[6],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7],以状对,卒免。
【注释】
[1]晋景王:即司马师,司马懿之子,官至辅军大将军。
[2]正在机中:正在织布机上织布。
[3]无豫:不关。
[4]钟会:即钟士季。
[5]才具:才能。
[6]率胸怀与语:怎么想就怎么说。率,直接。
[7]反:同"返"。
【译文】
许允被晋景王杀害了,他的门生跑进来告诉他的妻子。他妻子正在织机上织布,听到消息,神色不变,说:"早就知道会这样的呀!"门生想把许允的儿子藏起来,许允妻子说:"不关孩子们的事。"后来全家迁到许允的墓地里住,景王派大将军府记室钟会去看他们,并吩咐说,如果儿子的才能人品比得上他父亲,就应该逮捕他们。许允的儿子知道这些情况,去和母亲商量,母亲说:"你们虽然都不错,可是才能不大,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和他谈,这样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也不必哀伤过度,钟会不哭了,你们就不哭。又可以稍为问及朝廷的事。"她儿子照母亲的吩咐去做。钟会回去后,把情况回报景王,许允的儿子终于免祸。
【评析】
许允被杀,整个家里的支柱倒了,而且晋景王此时对许家肯定是恨之入骨了,他的家人们稍有不慎,便会满门被抄。但是许允的妻子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保住了子女的性命。她在关键时刻头脑冷静而且心思缜密,对时局把握很清楚,能够灵活地应对。


王广发妻比英豪
【原文】
王公渊娶诸葛诞[1]女。入室,言语始交,王谓妇曰:"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2],而令妇人比踪英杰[3]!"
【注释】
[1]王公渊:即王广,字公渊,三国时魏国人,有风度才学,声名很高。诸葛诞:字公休,在曹魏担任御史中丞、尚书等职务。
[2]仿佛:相像。彦云:即王凌,字彦云,王广的父亲。
[3]比踪英杰:和英雄豪杰并驾齐驱。
【译文】
王公渊娶诸葛诞的女儿为妻,进入新房,夫妻刚交谈,王公渊就对妻子说:"新妇神态不高贵,很不像你父亲公休。"他妻子说:"大丈夫不能像你父亲彦云,却要求妇人和英雄豪杰并驾齐驱!"
【评析】
这个女子确实聪明,不仅为自己挽回了面子,也没有给自己的父亲丢脸,巧妙的回复得到丈夫的认可。


王母教子
【原文】
王经[1]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2],以至今日。"母都无戚[3]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注释】
[1]王经:子彦伟,清河人。
[2]敕:教诲。
[3]戚:忧伤、悲戚。
【译文】
王经年少时家境贫苦,后来做官做到二千石的职位时,他母亲对他说:"你本来是贫寒人家的子弟,现在做到二千石这么大的官,这就可以止步了吧!"王经不能采纳母亲的意见。后来担任尚书,帮助魏朝,对晋司马氏不忠,被逮捕了。当时他流着泪辞别母亲说:"没有听从母亲的教导,以至有今天!"他母亲一点愁容也没有,对他说:"做儿子就应该孝顺,做臣子就应该忠君;现在你有孝有忠,有什么对不起我呢!"
【评析】
母亲的劝告表现出了足够的慈爱和智慧。可王经不听,事后,终于大祸临头了,连他的母亲也受到了牵连。这时候王经才开始后悔自己的错误连累了母亲,但是他母亲却告诉他为有这样忠孝两全的儿子而感到骄傲。此时王经母亲表现出来的胸怀,让人异常感动。


山涛之妻效负羁之妻
【原文】
山公[1]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2]。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3]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4],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5]以视之,达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6]殊不如,正当以识度[7]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注释】
[1]山公:即山涛。
[2]金兰:语出《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来就用"金兰"指朋友同心同德、志同道合。
[3]当年:此生;一生。
[4]"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带着狐偃、赵衰等人流亡国外时经过曹国,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仔细观察后,认为狐、赵等人均有辅助君王的才能,一定可以帮助重耳返回晋国执政。
[5]墉:墙;墙壁。
[6]才致:学问、情致。
[7]识度:见识、度量。
【译文】
山涛和嵇康、阮籍见一次面,就情意相投。山涛的妻子韩氏,发现山涛和两人的交情不一般,就问山涛。山涛说:"我此生可以看成朋友的人,只有这两位先生罢了!"他妻子说:"僖负羁的妻子也曾亲自观察过狐偃和赵衰,我心里也想偷偷观察一下他们,行吗?"有一天,他们两人来了,山涛的妻子就劝山涛留他们住下来,并且准备好酒肉;到夜里,就在墙上挖个洞来观察他们,看到天亮都忘了回去。山涛进来问道:"这两个怎么样?"他妻子说:"您才能、情趣根本比不上他们,只能靠见识、气度和他们结交罢了。"山涛说:"他们也常常认为我的气度优越。"
【评析】
山涛是"竹林七贤"之一,要论才华,他和嵇康、阮籍等人相比,要稍逊一筹。但是和他们很要好。他的妻子就想见识一下这两个人到底怎么样,便相邀到家里盛情招待,找机会窥探两人。甚至因为佩服嵇康、阮籍二人的才气而忘乎所以。最后忠告丈夫:"你的才气确实不及他们,但是凭你的气度能与之相交。"一个女子,能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丈夫的朋友,而且能做出细微的观察和判断,说明她有见识,有气度,同时又能及时给丈夫提出中肯的建议,真是一位难得的贤妻。


王济嫁妹
【原文】
王浑[1]妻钟氏生女令淑,武子为妹求简美[2]对而未得,有兵家子,有俊才,欲以妹妻之,乃白[3]母,曰:"诚[4]是才者,其地可遗,然要令我见。"武子乃令兵家儿与群小杂处,使母惟中察之。既而母谓武子曰:"如此衣形者,是汝所拟者[5]非邪?"武子曰:"是也。"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不有长年,不得申其才用。观其形骨[6],必不寿[7],不可与婚。"武子从之。兵儿数年果亡。
【注释】
[1]王浑:即武子王济的父亲。字玄冲,太原晋阳人,官至司徒。
[2]武子:即王济。求简美:求娶佳偶。
[3]白:说。
[4]诚:的确,实在。
[5]所拟者:所提到的人。
[6]形骨:身形骨架。
[7]寿:长寿。
【译文】
王浑的妻子钟氏生了一个女儿,漂亮贤惠。儿子王济想给自己的妹妹找一个好丈夫,但是却没有找到。有个兵家子弟,才能卓越,王济就打算把妹妹许配给他。于是禀告母亲,母亲说:"倘若确实有才能,可以不论门第,但是必须得先让我看看。"于是王济就让这位少爷混在一群平民百姓中间,请母亲在帷帐里面观察。过后,母亲对王济说:"穿着这种衣服,长得这种样子,就是你所提到的人,是吗?"王济说:"是的。"母亲说:"这人的才气确实出类拔萃,但是由于门第卑微,所以没有很长的时间是无法发挥其才能的。我看他的体形、骨架,必然不长寿,不能许配给他。"王济听从了母亲的意见。几年以后,这个兵家子弟果真死了。
【评析】
王母替女儿选亲,但是并没有计较对方的门第,显示了她的旷达、明事理。而其观察后精辟的见解,又可看出王母处事的豁达以及爱女心切。


陶母退鱼责子
【原文】
陶公[1]少时,作鱼梁吏[2],尝以坩鲊[3]饷母。母封鲊付使,反[4]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释】
[1]陶公:即陶侃。
[2]鱼梁吏:掌管渔政的官吏。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横截水流,留一缺口,让鱼随水流入竹篓。
[3]坩(ɡān):一种陶制器皿。鲊(zhǎ):腌制的鱼。
[4]反:同"返"。
【译文】
陶侃年轻时做监管鱼梁的小吏,曾经送过一罐腌鱼给母亲。他母亲把腌鱼封好交给来人带回去,并且回封信责备陶侃说:"你做官吏,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这不只没有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评析】
本篇表现出了陶母正直的思想境界。


商女始知亡国恨
【原文】
桓宣武平蜀[1],以李势[2]妹为妾,甚有宠,常着斋后[3]。主[4]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5],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
【注释】
[1]桓宣武:即桓温。平蜀:蜀,指成汉,晋十六国之一。晋惠帝时,李雄据蜀称帝,国号大成,成帝时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其辖境包括今四川全境、陕西南部及云贵北部。成汉传至李势,日益衰落,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桓温率师西伐,次年春,灭掉成汉。
[2]李势:字子人,巴氐族,十六国时期成汉的统治者。桓温伐蜀,他投降后,被封为归义侯。
[3]斋后:书房中。
[4]主:公主,指桓温的妻子晋明帝女儿南康长公主。
[5]曜:发出光辉。
【译文】
桓温平定了蜀地,娶李势的妹妹做妾,很宠爱她,总是把她安置在书斋后住。公主起初不知道,后来听说了,就带着几十个婢女提着刀趁她不备去杀她。到了那里,正遇见李氏在梳头,头发垂下来铺到地上,肤色像白玉一样光采照人,并没有因为公主到来而表情有变。她从容不迫地说道:"我国破家亡,并不情愿到这里来;今天如果能被杀而死,这倒是我的心愿。"公主很惭愧,就退出去了。
【评析】
公主拿着刀要去杀李势的妹妹,而她却异常镇定,一点也不惊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流露着一股不容侵犯的风韵,让高贵的公主听到她的话后也觉得很惭愧。这样的气度和风度,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话,也无法表现出来。可见李氏确实有很深的内在涵养。


郗夫人洞悉人情
【原文】
王右军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曰:"王家见二谢[1],倾筐倒庋[2];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注释】
[1]王右军:即王羲之。二弟司空、中郎:即司空郗愔,北中郎将郗昙。二谢:即谢安、谢万。[2]庋(ɡuǐ):放器物的支架。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妻子郗夫人对两个弟弟说:"王家见谢家兄弟来,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翻出来款待人家;见你们来,不过平平常常罢了。你们可以不必再去了。"
【评析】
郗夫人婆家对待自己的娘家人轻视,郗夫人便告诉两个弟弟让他们不要再来。表现出了郗夫人不卑微、不屈从的性格,以及骨子里所透露出来的那种刚强。


千古名媛谢道韫
【原文】
王凝之谢夫人[1]既往王氏,大薄[2]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3]。太傅[4]慰释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5],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6];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7]。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注释】
[1]谢夫人:即谢道韫,谢安的侄女。
[2]薄:轻视、看不起。
[3]不说:不悦,不高兴。
[4]太傅:即谢安。
[5]不恶:不错,不坏。
[6]阿大、中郎:指谢尚和谢万。或者说是指谢安和谢据。
[7]封、胡、遏、末:指谢韶、谢朗、谢玄和谢渊。都是既有才气又有智慧的人。
【译文】
王凝之妻子谢夫人到王家后,非常轻视凝之;回到谢家后,心里非常不高兴。太傅谢安安慰、开导她说:"王郎是逸少的儿子,人品和才学也不错,你为什么竟不满意到这个地步?"谢夫人回答说:"同一家的叔父里头,就有阿大、中郎这样的人物;本家兄弟,就有封、胡、遏、末这样的人物。没想到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
【评析】
谢道韫心高气傲,家庭又是当时声名最盛的谢家,从小就耳濡目染,所以她的文学风骨也不一般。尽管最后挑选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作夫婿,也达不到谢道韫对于夫婿的要求标准。谢道韫能被后人称道不绝,也因为她才学出众,在文学史上是难得一见的奇才。


谢道韫慧语遏兄长
【原文】
王江州夫人[1]语谢遏曰:"汝何以都不复进[2]?为是尘务经心[3],天分有限?"
【注释】
[1]王江州夫人:即王凝之的夫人谢道韫。
[2]都不复进:一直都没有长进。
[3]为是:难道是。尘务经心:被世俗所缠绕。
【译文】
江州刺史王凝之夫人问谢遏道:"你为什么一点也不再长进?是一心注意世俗杂务,还是天资有限?"
【评析】
谢道韫本身的修养已经很高,所以她眼光颇高,总是觉得自己身边的人不够长进,担当了一个女强人的角色。


巾帼之风,各有才俊
【原文】
谢遏绝重其姊[1],张玄[2]常称其妹。欲以敌之[3]。有济尼[4]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5]。顾家妇[6]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注释】
[1]其姊(zǐ):即谢道韫,下文"王夫人"也是指她。
[2]张玄:即张玄张冠军,字祖希。
[3]敌之:与之相抗衡。
[4]济尼:晋时的一个尼姑,生平不详。
[5]林下风气:竹林名士的风范。
[6]顾家妇:张玄的妹妹嫁给顾氏,又称为顾家妇。
【译文】
谢遏非常推重自己的姐姐谢道韫,张玄常常称赞自己的妹妹,想使她和谢遏姐姐并列。有个尼姑叫济尼,和张、谢两家都有交往,别人问她这两个人的高下。她回答说:"王夫人神态风度潇洒爽朗,确实有隐士的风采和气度;顾家媳妇心地清纯,洁白光润,自然是妇女中的优秀者。"
【评析】
以不同的风韵来形容当时两位女子的出众,虽然并没有拿她们来对比,但是也明明白白地让人知道各自的长处。同时也展露出了两位女子胜于常人的神情风范和优雅之处,不自觉地表露出她们的才华、气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QQ:11180768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