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历届高考试卷 >>浙江卷 >>
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详解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0-31


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浙江卷)详解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l.D(A.玷diàn ,读音错。B.怏yàng,声调错。C.剽piāo菲fěi,都是声调错。)
2.A (B.名——明。C.幅——辐。D.园——源)
3. C(病症:指病。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什么病的征象。干涉比干预程度深。③句是一句倒装的表因果关系的复句。)
4. B(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分析这些成语内部的词或语素开始,还要看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5. D (A.“服用”与“含碘量”搭配不当。 B.前后意思一致,不能用“相反”,删去。C.“进步与否”与“富强的标志”两方面与一方面搭配不当。)
6. C(修辞方法的风格没有统一,应调整为“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松柏挺胸不屈,高山昂然抗争。”)
二、(12分,每小题3分)
7.本题考查考生对概念归属的理解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D。 这是“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 Kouichi Itoh”的解释并得到了验证。
8.本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C。此句要搞清两个喻体:“管弦乐队”指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不合拍的演奏者”即“不能和其他的突触同步激发的一个突触”。
9.本题考查考生文意理解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 。(A“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不当,原文为“向回路中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 
C“突触一起激发”与“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在文中有一个条件,即“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且前后分句之间文中是承接关系,并非递进关系。D前后顺序错,正确的顺序为“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引起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就会发生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10.本题考查考生依据文中提供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A“总是”错,文中表述为“不是所有输入信号都能激发神经细胞产生自己的信号。” 
C“被淘汰”错。另外,只有“那些其强度足以使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同步激发的突触”会被强化,“另有一些神经元得到强化”表达过于宽泛。 
D“mRNA的总量不变”文中无此信息。)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 应为“台阶”的意思,其实从“堂庑甚残”句中可判断出是一个名词。
1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 ,表目的关系,“用来”意。(A前“则”表承接关系,后“则”表解释关系。 C前“且”“况且”意,后“且”“暂且”意D前“之”为结构助词“的”,后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3.本题是对考生词类活用能力的考查,与前几年不同,是一题不变化的题。本题正确选项为D, 名词作状语,余为形容词作动词。 
1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确选项是A,“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表述不当。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
附文言文翻译
褒城驿号称全国第一,到我亲眼所见,看其池水,浅浊而肮脏;看其船只,破碎而搁沉;庭院台阶十分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破,哪里看得到它所谓的宏大壮丽呢? 
向管理驿站的官吏询问,他们则说:“忠穆公严震曾担任梁州州牧,因为褒城控制着通往两个节度使治所的要道,各式各样的旌节旗帜来来往往,传递公文的人员骑着马,出差的官吏乘着车,或来或去,车马往来络绎不绝,所以扩大驿馆建筑,以显其雄伟宏大。褒城驿在当时看上去是比其他驿站都壮观。而且一年中到褒城驿站来歇宿的宾客不少于几百人,他们只要夜间得到住宿,饿了能得到饱食,全都是暮来朝去,哪有顾念爱惜之心呢?至于撑船,一定要到篙折、舷破、头碎然后停止;钓鱼,一定要到水干、泥混、鱼尽才肯罢休。甚至还有人在靠窗的长廊或小屋里喂马,把驿馆的中堂作为猎鹰的栖息之所,这些都是房屋污损、器物毁坏的原因。遇上职位低的官吏,其随从虽然气性猛烈,还可以制服;遇上职位高的官吏,其随从则更加凶暴蛮横,难于阻止。因此褒城驿日见破损,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八九人,虽然也曾在供给来往者膳食的余暇,用一小部分时间尽力修缮,但又怎能补救几十几百人的破坏呢?”
管理驿站的官吏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个老农在旁笑了,并说:“现在所有的州县都象驿站一样。我听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财物丰富,人口众多,号称太平,行走千里的人不用携带粮食,有了子孙的人还不知道兵器为何物。现在天下无战争,但有户籍的居民却一天天减少;边境没有被侵占遭蚕食的忧患,但开垦的荒地日益减少。百姓生活日益穷苦,国家财力日益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凡和皇帝一起治理天下的,是那些刺史县令,他们直接了解人民的生活,因而便于贯彻政令。现在政府委派官吏,既已轻率任命刺史县令,而且又在短时内一再更换。况且刺史县令的任期,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内更换两次,因此州县的政务,如有不利于百姓之处,应该可以出主意改掉那些严重的情况,但在任的刺史则说:‘明人我即离职,何必如此。’在任的县令也说:‘明日我即卸任,何必如此。’他们在愁闷的时候就喝浓烈的美酒,在饥饿的时候就吃精美的肉食,只等囊中放满了绸缎,柜中装足了金银,任期结束就志得意满地离去。”唉!州县难道果真是驿站吗?况且当新旧官员交替之时,狡猾的胥吏乘机放肆地做奸恶欺诈的事,以欺骗州县呢!象这样下去,而想希望百姓生活不穷苦,国家财力不困难,有户籍的居民不减少,开垦的土地不缺乏,难啊!── 
我送走老农之后,把他的话整理了一下,写在褒城驿的屋壁上。 
第Ⅱ卷(共108分)
四、(20分)
15.本题考查考生文言翻译能力。答案为:
(1)(褒城驿)在当时比其它驿站更为壮观。
(2)(宾客)都是晚上到达早上离开,难道会有爱惜之心吗?
(3)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更换两次。
16.本题考查考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答案为:(1)傍晚 
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17.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答案为:(1)侣鱼虾而友糜鹿 渺沧海之一粟 (2)映阶碧草自春色 三顾频烦天下计 (3)天上人间 思无邪
18.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2分)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
五、(18分)
19.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答案为: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
20.本题考查考生对表达技巧运用理解的能力。答案为:“似乎”一词的含义: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作用: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对作品结构的分析概括能力。答案为:(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2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总体的赏析能力。答案为:A 
D。A中错有两处,一是“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排比的作用不可能是“含蓄地表达”;二是“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者在文中没有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D中也有两处错,一是文中的单位意思不同,如要用在此处表述,宜用引号;二是“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表达不当。
六、(10分)
23.参考答案如:接触毒品,结束人生。如果你想走完完美的一生,请别尝试毒品。
24.②④①③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25.(1)②③
(2)[甲]处:要替换。“自作多情”为贬义词,与下文“霸道”“强加”的感情色彩相吻合,而“深情厚意”为褒义词。
[乙]处:不替换。“韵味最佳”不能照应上下文中的“婴儿”与“阳寿将尽,比喻前后不协调。
七、(60分)
26. 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浙江卷)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图片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浙江卷)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1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1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详解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
2009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并附自选模块及答案
200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0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详解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评析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与点评
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浙江卷)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