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观潮》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2-03


牛德源 

[教学目的] 

1. 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 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 

目标① 

[教学难点]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 

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 

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 

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 

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 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 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略不沾湿(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发纹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  __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  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  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3. 研读。 

(1) 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4. 赏读。 

(1)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屡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任务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舱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点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 

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 

“观潮”的? 

   点拨: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说说它的作用。 

点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点拨:“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6.背读。 

[课堂练习] 

1. 读,背。   2、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涨潮   (状)    情 

        水战   (威)    景 

        弄潮   (技)    交 

        观潮   (盛)    融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观潮》pptx课件(24页)
四年级上《观潮》pptx课件(29页)
四年级上《观潮》教案10
四年级上《观潮》教案9
四年级上《观潮》教案8
四年级上《观潮》教案7
四年级上《观潮》教学设计6
四年级上《观潮》教学设计5
四年级上《观潮》教学设计4
四年级上《观潮》课文原文阅读
四年级上《观潮》pptx课件(30页)
四年级上《观潮》测试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上《观潮》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上《观潮》知识点
四年级上《观潮》课后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上《观潮》练习题
《钱塘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年级上《观潮》同步练习
《观潮》潮声视频素材
四年级上《观潮》pptx课件(31页)
《湖心亭看雪》《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观潮》《湖心亭看雪》测试
四年级上《观潮》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观潮》说课稿
四年级上《观潮》教学实录
四年级上《观潮》课堂实录
四年级上《观潮》ppt课件3
四年级上《观潮》ppt课件2
四年级上《观潮》ppt课件1
《观潮》ppt课件(22页)
《观潮》导学案4
小学版《观潮》ppt课件2
小学版《观潮》ppt课件1
《观潮》评点
《观潮》教学心得
三年级上《观潮》教案5
三年级上《观潮》教学设计4
三年级上《观潮》教案3
三年级上《观潮》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上《观潮》教案1
2014年8月13日钱塘江“鬼王潮”打翻观潮者flv视频素材
《观潮》ppt课件(17页)
四年级上《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上《观潮》教案3
四年级上《观潮》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