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三年级下 >>课文练习 >>
《屈原列传》(节选) 习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1-13


《屈原列传》(节选) 习题
1.下列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短于顷襄王 短:揭露短处

B.顷襄王怒而迁之 迁:调动官职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列:班列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称为鼻祖

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⑥此不知人之祸也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翻译下列文句。

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

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A.①②③B.④⑤⑦C.③④⑤D.④⑤⑥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众人皆醒,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以身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科?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科?”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5.选出对加黑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6.选出对加黑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7.选出“举世馄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8.选出不符合渔父所说“圣人”条件的一组人物()

①屈原②文天祥③李白④苏洵⑤辛弃疾⑥史可法⑦归有光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⑦D.②③④⑥⑦

9.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0.选出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济困的性格作用,主要却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的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11.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

(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译:

参考答案:

1.C2.A3.①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②用一个张仪抵汉中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③(怀王)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楚国割让土地。4.C5.A6.B7.C8.A9.C10.D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教案8
《屈原列传》预习学案
《屈原列传》pptx课件(44页)
《屈原列传》情境式默写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
《屈原列传》情景默写
《屈原列传》教案7
《屈原列传》基础知识梳理
《屈原列传》导学案4
《屈原列传》教学反思(2篇)
《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有关屈原的故事
关于屈原的作文:不屈的魂
作文:一念千年——记屈原
关于屈原的作文:汨罗江,只为你流淌
关于屈原的作文:屈原情
关于屈原的作文:用苇叶包裹屈原
《走近屈原》ppt课件1
《走近屈原》教学设计2
《走近屈原》教案1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屈原列传》ppt课件8
《屈原列传》教学实录
《屈原列传》教案6
《屈原列传》导学案
《屈原列传》教案5
《屈原列传》学案
《屈原列传》ppt课件7
《屈原列传》导学案
《屈原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教案及练习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4
《屈原列传》教案及练习
《屈原列传》词句疏通
《屈原列传》原文和译文
《屈原列传》ppt课件6
《屈原列传》ppt课件5
《屈原列传》练习ppt课件4
《屈原列传》rm音频课文朗读(男声)
《屈原列传(节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屈原列传》教案2
《屈原列传》教案1
《屈原列传》教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