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历届中考试卷 >>四川省 >>
2005年四川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都地区使用)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3-30


 2005年四川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都地区使用)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忍俊不禁(j‰n) 坚韧(rˆn) 精神抖擞(shu)
   B、人迹罕至(hƒn) 蹒跚(shn) 鞠躬尽瘁(c”)
   C、孜孜不倦(z‰) 拮据(ji†) 惴惴不安(zhuŒ)
   D、参差不齐(ch) 点缀(zhuŒ) 锲而不舍(qiˆ)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躁动不安 甘霖 相儒以沫 精致
   B、与日俱增 婉转 问心无愧 馈赠
   C、锐不可当 锤炼 迥然不同 煦暖
   D、欢度节日 伫立 实事求是 恻隐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他们(三个宇航员) 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发现一切正常。
   ②不管是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科学,我们都要保持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 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③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题所 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A、检验 实践 必须 B、检查 观察 必须
   C、检验 观察 必需 D、检查 实践 必需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D、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的气候。
   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A、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C、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0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结实不正确的是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8、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A、怅恨久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吾欲之南海 D、先天下之忧而忧
   9、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曾不若孀妻弱子
   B、项燕为楚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广故数言欲亡
   10、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期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5题。(共8分)
   ①手,这个词听起来极其普通,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然而,你是否知道:手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特有的一部分肢体,是其他任何生物所不拥有的。通常我们把手腕以下部分称为手。手可分为手掌、手指两部分,由手腕与臂相连,在关节允许范围内可以伸曲自如。具体来说,手掌由掌心、掌背、掌侧和掌根组成,手指则由指节、指肚、指甲和指尖组成,皮下布满了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以指尖处最为丰富。一般只有手背上长细毛。
   ②切不必说其他动物,就拿与人类最相似、同属灵长类的猿猴、猩猩来说吧,虽有人手的形状,但一般不能完全伸直五指,且表面覆盖了一层长毛,运用时也不如人手灵活。与其她动物相比,人手手指间的蹼明显退化,因此人手也更显美观。人与猿猴在握拳时也有很大不同;人的大拇指可扣在拳外侧,而猿猴的拇指却只能握在掌心……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为什么存在如此的差异呢?从起源来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由四肢着地行走变为双腿直立的,手在这时便由上肢转化,从而实现了手与脚的分离。其间的漫长岁月中,通过人类的劳动,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手。这种与动物的差异是人类的劳动也进化造成的。
   ③正因为人手有着和其他动物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也决定了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从功能上看,人手能够制造各种工具和进行劳动生产,这一点是科学家们公认的人与动物的最大的本质区别。又如:人手能够胜任极其繁杂细致的工作,如雕刻、刺绣、绘画、演奏等。再如手指的灵巧表现在使用筷子进餐;手的触觉是极其灵敏的,它可以感觉到不同的物体的温度。总之,手的功能是难以尽述的,简直可以说无所不能了——当然这有些夸张,但也可以说明手的功能之多。
   ④手是这样灵巧,这样奇妙,难怪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对它进行研究。某些高明的医生还可以从一个人的手和指甲来判断病情。道理并不深奥,众所周知,要是手心冰冷,指甲发青,那一定病得不轻,所以说手也能在一定程度表现出一个人的生理情况。
   ⑤科学家们还发现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对公安局的工作帮助不小。
   ⑥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手,而人类又用手创造了今天的灿烂文明,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否认,手是伟大的!手象征着开拓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正应该努力发扬这种精神。
   12、第①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人手的构成 B、人手的功能
   C、手是其他动物所不能拥有的 D、手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
   13、下面对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解说准确的是
   A、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的差异是因为漫长岁月演变而来的
   B、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的差异是因为人类的劳动和进化造成的
   C、人类的手与动物的差异是因为人的大拇指不断地进化而形成的
   D、人类的手与动物的手的差异是因为人类长期劳动带来的
   1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内容照应了第①自然段“手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特有的一部分肢体,是其他任何生物所不拥有的”这句话。
   B、科学家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本质区别是人手能够制造各种工具和进行劳动生产
   C、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人手的功能之多,具有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优点。
   D、人手是灵巧的,作用很多,高明的医生可以借助人手来判断各种病情,帮助医治很多疾病。
   15、如果给本文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手的功能 B、人手与动物手
   C、人类的手 D、动物手的特点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 共70分)
   四、(共4分)
   16、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小题填写)
   ⑴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⑵ ,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⑷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⑸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⑹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1题。(共16分)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很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捕、拘留、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17、从议论文写作角度看,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一句话独立成段?
   答:
   18、文章第②段用孟子的几句话主要论证什么?
   答:
   19、文章第③段“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一句,联系语境看是可有可无的,不用,上下文衔接更紧密。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这一句?
   答:
   20、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这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法侧重阐述了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中的哪一个观点?
   答:
   ⑵本段在举文天祥拒降一例时,引用了他的两句诗,这突出地表现了文天祥的什么精神?
   答:
   21、选文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补充一个事例论据(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并作简要分析来证明这一论点。
   答:
   
   六、作文(共50分)
   22、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他不理解我。”你希望别人理解你么?那你就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生活中,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时,先看看自己的状态如何。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流泪,就看不见灿烂的星光。”理解是一座桥梁,理解是填平沟壑的石土。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父母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
   请以“学会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可用话题作文题。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可以写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自己或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要有真情实感。
   ⑤不少于600字。
   
   B卷(50分)
   一、填空。(4分)
   1、根据语境及提示填空。
   ⑴它山之石, 。(《诗经》)
   ⑵曹操在《龟虽寿》中用“ , 。”表达自己晚年的雄心壮志。
   ⑶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⑷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一种美好愿望的词句是“ , 。”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2分)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字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③,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④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⑤之根是为芷,其渐之鸺⑥,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注释:①蒙鸠:鸟名。 ②苕:芦苇的蕙。 ③射干:植物名。 ④蓬:草名,又叫飞蓬。
   ⑤兰槐:一种香草。 ⑥鸺:臭水。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结实有误的是
   A、名曰射干 名:名字 B、而临百仞之渊 临:从高处往下看
   C、庶人不服 服:佩服 D、其质非不美也 质:本质
   2、用一个成语准确概括出下面一句话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语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成语是:
   3、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在汉语。
   ⑴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译文:
   ⑵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译文:
   4、文中作者用了许多的比喻,意在阐明一个怎样的观点?这个观点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观点是:
   认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18分)
   学会欣赏
   张晓惠
   ①当一声鸽哨嘹亮划破城市的天空,你看那道路两侧的花坛中树枝上就绽出了粒粒花蕾点点嫩芽,一片嫣红满目翠绿;
   ②当缕缕春风拂过乡村的清晨,你看那摇摇摆摆的鹅群趟下坎沟,小河就欢快地铺上一层绒绒的白,株株小草一起作着深呼吸,漫漫四野忽地就向着蓝天蓬勃起丛丛绿色的火焰;
   ③邻家的女孩穿着格子短裙大声地唱着“GO!GO!”蹦蹦跳跳,那苗条的身姿活泼泼的笑容,让你觉得青春真好!
   ④日日相见的同事,自学拿到了学位在知识竞赛中又获了大奖,你真是满心地高兴由衷地赞叹:了不起,太棒了!
   ⑤五彩缤纷的世界,多姿多彩的生活,就是这样,让心怀纯真向往美好的人们不时地感受无尽的自然美和人性美,欣赏便由此而生。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是否能时时都以欣赏的情怀和心态去发现、审视、对待所遇的人和事呢?
    ⑥一般来说,人人都有欣赏的眼光,也都有需要他人欣赏的心态。但由于人性的弱点,欣赏物容易,欣赏人较难;欣赏远离自己的人易,欣赏近处的人难;欣赏家人和自己容易,欣赏他人和同事则较难;欣赏异性容易,欣赏同性的人又难。更由于人类共有的特点,“自己的,是最好的”,对他的所长所优会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加之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喧嚣浮躁之中,我们还有没有一颗明净的心灵来分辨泥沙俱杂中的珠贝?转型期中纷至沓来的多元价值观,我们还有没有一双敏锐聪慧的眼力来欣赏那于人生最重要的真善美?竞争拼搏脚步匆匆,我们还有没有细腻从容的心情来欣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蓝天白云,湖面上的星星,夕阳晚风中飘来的声声清笛?
   ⑦生命需要欣赏。那次在珍珠泉,远看水面细雨淅冽,近观方知是无数只泉眼在鼓涌。导游小姐说:鼓掌呀!泉水听到掌声会高兴得很啊!随着我们一行噼噼叭叭掌声响起,奇景出现了:无数粒泉水在掌声中向上翻腾跳跃,在熠熠金阳下玲珑剔透真如粒粒玉润浑圆的珍珠!原来,连泉水都需要欣赏的啊!但欣赏,又谈何容易?!
   ⑧欣赏,是要苦苦修炼的。
   ⑨欣赏是一种修养,一种沉稳洒脱严于律已尊重他人的风度;欣赏是一种胸襟,容得下他人的才华和长处,同时作为自己不懈地学习和进取的动力;欣赏是一种滤尽了一切利欲渣滓的从容情怀,面对缤纷繁华不会晕眩,衰荣恩怨平静超然;欣赏更是一种哲学,观一花可观一世界,于小草可见大精神。
   ⑩用欣赏的眼光审视自然与世情,我们会发现大自然和生活原本是这样的美好;用欣赏的心态对待亲人和同事,我们会由衷地感激在这一次的人生,我们得以牵手结缘相聚同行;在欣赏的目光和氛围中工作生活,我们会更加愉悦自信地去做好我们该做的一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⑾一个不会欣赏或欣赏力低下的人,生活的宽度和广度极其有限,多姿多彩的人生韵味和情调也无从领略。学会欣赏,生之旅途会发现更多的美丽和情韵,自身的胸襟和生存的意义更加博大广泛;用欣赏的心态和眼光待人行事,我们的人生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1、文章开篇作者就描述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简要概括。作者这样开篇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谈谈。
   答:⑴特征:
   ⑵目的:
   2、结合生活实际,在第⑥自然段的省略号处补出两例反映人们欣赏中人性点的现象,要求句式与上文一致,内容与上下文关联。
   答:
   3、作者认为学会了欣赏我们的人生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那怎样才能学会欣赏呢?请结合文意归纳概括回答。
   答:⑴
   ⑵
   ⑶
   4、作者认为“欣赏,是要苦苦修炼的”,并在第⑨自然段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对“欣赏”的看法,给人不少的启迪。请你选择其中给你启迪最深的一句,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及给你的启迪。(不少于50字)(4分)
   答:句子:
   理解与启迪:
   
   五、语言运用(12分)
   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字,含16字)。(4分)
   本报讯(记者 李丹)通过对成都市6个区县20余家企业的检查、暗访结果显示,成都市水环境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水环境形势严峻。成都不少河段水质仍受到严重污染。数据显示成都市污染物减少了,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了,但锦江水质还是没有根本好转,并呈恶化趋势。②环境保护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还存在环境污染数据不清,排污费征收使用底数不清等问题。③环保执法存在“死角”。个别地方在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处理率虽达到82%,但工业污染整治仍处于低水平、补欠帐阶段,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要求差距很大。
   检查组最后建议,成都市应认真研究解决锦江污染问题,把整治锦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中,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答:
   2、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⑴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⑵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3、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明今年初三,星期天正在家里复习功课。这时,小明爸爸的同事来了并提出要在家里打麻将。小明听到以后想劝阻。如果你是小明,该向爸爸怎么说才能让爸爸拒绝同事?爸爸听了以后回向同事怎么说才能收到同事放弃打麻将的效果?(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⑴小明向爸爸说:
   ⑵爸爸向同事说:
   
   
   
   参考答案:
   A卷一二三题:1、C 2、B 3、D 4、D 5、B 6、C 7、A 8、C 9、D 10、C 11、B 12、A 13、B 14、D 15、C
   四、(略)
   五、17、文章开篇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独立成段是为了强调、突出这一中心论点。
   18、主要论证了什么是骨气(或论证了骨气的含义)
   19、因为我们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所以我们应该有骨气(或者突出我们作为“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而感到自豪)
   20、举例论证 侧重阐述了“富贵不能淫”这一观点
   为国家、为民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大无畏精神
   2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例如(略)
   六、作文
   22、略
   B卷
   一、1、略
   二、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三、1、C(应为“佩带”)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⑴蒙鸠的巢穴不是不完美,而是巢穴所挂的地方使它这样。
   ⑵所以说有道德的人居住一定要选择地方,外出游学一定要结交贤士。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四、1、⑴都是自然或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⑵引出欣赏和学会欣赏的话题
   2、参考示例:⑴欣赏家人易,欣赏别人难;⑵欣赏自己易,欣赏同事难;⑶欣赏异性易,欣赏同性的人难。
   3、⑴有纯真而美好的心态;⑵有坦荡而开阔的心胸;⑶有分辨真善美的聪慧;⑷有感受生活的从容。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1、成都市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或“成都市水环境质量亟待提高”、“成都市水环境问题很多亟待解决”)
   2、⑴大多数初中生课外阅读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
   ⑵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市青羊区中考二诊语文试题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写给两个月后的自己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我盼望到达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初三一诊语文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0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0届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答
2020年四川省高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0年九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20年第二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优秀范文:从弯路走到终点
四川省成都市2019年高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成都市高新区2019年九年级下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答案》优秀范文(5篇)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优秀范文(5篇)
2017年成都中考语文试题的借鉴和创新艺术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优秀范文(2篇)
四川省成都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6中考试题语文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5年成都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挥手自兹去》(5篇)
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小小的_____》优秀范文(3篇)
四川省成都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14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再也没有》优秀范文3则
2013年成都市中考优秀作文:再也没有另一个你
2013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成都市中考作文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
2012年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死角即是转角
2012年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走过那一个拐角
2012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压轴题AB卷(8份)
四川省成都市2012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9-10)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