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闺塾》教学参考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4


教学目标:1.体会戏剧冲突
2.戏中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这出戏在杜丽娘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2.戏中反理学的内容是如何表现的。
教学方法:通过课本剧表演,使熟悉课文细节,再通过一个“闹”字牵一发动全身,引导学生、讨论
一、以情导入:
一日,黛玉寻宝玉不着,只得回院,忽听见梨香院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原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听着听着,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原来,她听到的便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优美动人的曲辞为什么深深地打动了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呢?原来,这曲子是出自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传奇的第七出——《闺塾》
二、教学设计
1.介绍前因,课本剧表演
看到“塾”,我们会想起旧时候设立的私塾,即私人学堂,比方说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印象中旧时候学堂的气氛非常严肃凝重,老师往往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厉,几乎是老师讲,学生老老实实听。现在这标题多了“闺”,闺房,闺塾,即是指旧时候教女孩读书的私人学堂,那么,这《闺塾》里的严肃气氛比起平素的私塾学堂,更是加强。
下面介绍闺塾的设立,原来——(投影)(讲解时突出:杜宝通过让女儿上学来“拘束身心”,以符合封建礼教的强烈要求。
(“私塾”的讲解:使学生对什么样的行为是“闹”,有认识的铺垫)
那么,本应该严肃凝重的闺塾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本来是想请大家欣赏戏曲录像,但找不到,很遗憾,不过,我想由我们的同学来表演会更精彩。(课本剧表演)
2.起标题,概括情节
    单就“闺塾”二字,让陌生人看的话,可能看不出这么热闹的故事内容,请另用一小标题概括剧情。(生答)戏曲改编者概括为“春香闹学”
3.分析戏剧矛盾冲突
春香闹学——春香和老先生之间的矛盾,闹得厉害。
①春香怎样闹学堂?(抓住细节)(陈先生是如何反应的?)——
反唇——无辞(批评上课迟到)
学舌——失礼(为什么觉得好笑?——陈最良是迂腐古板的人。)(从哪里得知?——对诗经的解释。明明是爱情的表达,偏偏说是讲女子的美德。学鸟叫的行为与外表、理念形成鲜明对比,丧失了师道尊严)
解诗——喝斥(胡说)(春香“故意”曲解?是真心的自作聪明?)
问底——责骂(多嘴)(从实际生活出发,问陈最不愿意回答的问题,讲礼教就不能涉及爱情的问题。所谓封建礼教的“存天理,灭人欲”)
取“宝”——更换(为什么拿错文房四宝就是取笑老夫子?——根本不识,闹个大红脸。老夫子最怕这些香艳的东西)
逃学——责打
夺荆——宽容
明确:封建礼教、师道尊严,被春香放开手脚一“闹”,封建教育期望的那种肃穆凝重的书塾气氛被“闹”得一干二净。(在讲解过程中,分别分析陈最良、春香的性格:迂腐善良——大胆泼辣,天真直率)
②春香为什么要闹学堂?为什么敢闹学堂?(想想春香为什么敢和先生斗?) 
原来我们遗漏了什么?原来是杜丽娘是幕后黑手!从什么地方看出杜丽娘怂恿春香去闹?她为什么纵容春香去闹呢?(注意细节)(杜丽娘最后不是打春香了吗?)
对杜丽娘的印象?(文静。尊重老师。爱学习。……)并不“勤奋好学”,厌学。
但并不厌恶学习,而是厌恶陈的教法。(解诗经,一手好字)从哪里看出?或:为什么厌学?能不能找出更多证据证明观点?——迟到。自会。偌多。笑介。问园。
(陈最良滔滔不绝地迂腐说教时,甚实她一句也听不入耳。她满脑子想的是“经文偌多”,所以,塾师讲经,在丽娘看来,例行公事,走走过场,“敷演一番”也就罢了)
(模字时,“学生自会临书”,也是同样的意思)
(取文房四宝时,杜丽娘也有一次笑,原因?——对春香的支持。)
(“敢问师母尊年?”思想开小差。“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末)生受了!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还不见春香来?”厌烦)
(变相的逃学——笑着问园。16岁的姑娘还不知道家中有一座大花园,实在是悲哀)
③【明确】
春香的一系列举动,正是杜丽娘心中所想,再加上她含蓄的言词,可以说,杜丽娘的“闹”,比春香有过之而无不及。(引导学生从16岁的女孩子的天性去理解,但杜丽娘和春香有不同,是身份的区别)
作为大家闺秀,巧闹,通过春香闹学堂
本文的矛盾冲突是?闹得厉害的是谁?:小姑娘——老塾师?
实际上是:渴望自由、爱情的年轻人的天性——封建礼教、封建教条(杜丽娘“一身儿爱好是天然”《惊梦》)(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④补充:注意“学生自会”。杜丽娘“自会”什么?
明确:平静的心起了波澜。父亲杜宝本欲用礼法束缚丽娘的身心,却忽略了传统典籍《诗经》本就是言情咏情的启蒙读本。“学生自会”,杜丽娘早从中汲取了“动情肠”的成分。有了朦胧的感触。
3.陈最良的补充分析
这个被封建礼教视做文章道德“最良”的人,在杜丽娘看来,是思想既“陈”又“最不良”。他是杜宝请来“拘束身心”的,这个可怜的小人物,本想充当封建的卫道者、思想的禁锢者,由于他行为,反倒让丽娘对封建教条封建礼教的一套更加的厌恶,从而思想逐步觉醒。充当了反面教员。在这场轻松的喜剧中,他也参与了“闹”的行列。
4.总结:
我们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细节的分析,可以发现,春香诨闹(明),小姐通过春香巧闹(暗),老先生不经意的行为又为她们的闹煽风点火——促闹(侧),上演了热闹的这一出好戏,这怎一个“闹”字了得!
三、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的私塾先生的教导下,杜丽娘是无心上学,窗外正是春光融融,更何况《诗经》里的爱情引起了她对爱情朦胧的期盼,得知家中有一座大园子,更是十分向往,这才有了下文在《游园》中惊叹大好春光,痛惜青春埋没的优美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才有了在《惊梦》中爱情意识的真正觉醒,“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难怪红楼梦中的同样深受重重束缚的林黛玉,如此的感同身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闺塾》教案6
《闺塾》教学反思
怎一个“闹”字了得!——《闺塾》教学设计
《闺塾》教案5
《闺塾》ppt课件7
《闺塾》给高中生掘下了“道德陷阱”
《闺塾》教学设计4
《闺塾》mp3解经音频片段
《闺塾》译文
《闺塾》能力训练
《闺塾》基础训练
《闺塾》ppt课件6
《闺塾》ppt课件5
《闺塾》ppt课件4
《闺塾》达标练习
《闺塾》练习
《闺塾》说课稿
《闺塾》能力检测练习
《闺塾》教学实录片段
《闺塾》不宜作高中语文课文
《闺塾》课堂实录
《闺塾》教案3
《闺塾》教案2
《闺塾》教案1
《闺塾》ppt课件3
《闺塾》ppt课件2
《闺塾》ppt课件1
《闺塾》flash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