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单元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能力测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2


6单元·能力测试

 

一、默写

1.行路难!________!多歧路,________?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4.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风霜高洁,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①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郡。②友人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③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④贼既至,谓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⑥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人有义之国!”⑦遂军而还。⑧一郡并获全。

1.解释文中加粗字。

1)值:________。(2)语:________。

3)既:________。(4)班:____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l)远来相视,子令吾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可分三个层次,用“‖”画在下面。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本文写了荀巨伯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放鹤亭记(节选)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②其所如③,或立于陂田④,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注释】①扉:门。②纵:任凭。③如:到、往。④陂(bēi)田:水田。⑤傃(sù):沿着。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明年________。(2)晦明____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彭城山势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亭子取名为“放鹤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也。”

1.解释加粗的字或词。

1)期年出之 期年:________________。

2)抱以市 适: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也。’”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则寓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6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①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②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③

即防远客虽多事,④

遍插疏篱却甚真。⑤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释】①扑:打。任:放任。②宁:哪能。③转须亲:转变成亲善的态度。④即防远客:就是提防吴郎。虽多事,老妇人多心。⑤却甚真:却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只缘恐惧转须亲 恐惧:________。

2)已诉征求贫到骨 征求:________。

3)正思戎马泪沽巾 戎马:________。

2.翻译下面诗句。

即防远客虽多事,遍插疏篱却甚真。

译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的后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的主旨:(用原诗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不是对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诗句的韵脚(用“△”)和划分节奏(用“|”),画在下面。

堂 前 扑 枣 任 西邻,

无 食 无 儿 一 妇人。

不 为 困 穷 宁 有此?

只 缘 恐 惧 转 须亲!

三、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读书人早就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如今,出外旅游已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现以“名胜古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游,可以写导游词,可以写旅游指南,也可以针对旅游中某些现象发表看法,……。

要求  1.立意自定。

2.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例文】

游黄山天都峰

区山

一辆轻便的旅游车正风驰电掣地驶在通往黄山山脚的公路上。

虽然窗外风光如画,但这并不能吸引我的注意,我的心早就飞上了那举世无双的黄山了。我还记得多年前,爸爸、妈妈和我曾在此一游,那奇形异状的松树,那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清澈甘美的溪水,那……又模模糊糊地浮现在我眼前。啊!黄山啊黄山,我马上就可以重投您的怀抱,有幸再一睹您醉人的风采,我的心情是多么多么的紧张,多么多么的兴奋啊!

汽车经过了一道书有“黄山”两个大字的牌坊,我们便正式地进入了黄山的范围了,不久它便轻灵地停在黄山山脚的温泉宾馆门前。我草草安顿了行李,用一个轻便的旅行袋装上了两天所需的用品,拿起一枝从当地买来的竹杖,便急不可待地开始了登山的旅程。

“登山”这个词语通常都给人一种艰辛的感觉,但那时我所感受到的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时我看到的是青竹翠柏,山溪清泉,野花争艳,听到的是松涛澎湃,淙淙流水,鸟儿们悦耳的歌声,嗅到的是迷人的花香和浓郁的自然气息。阵阵醉人的山风,温柔地抚慰着我整个身躯。此情此景的我,又怎会感觉到累呢?

走着走着,我已不知踏过了多少的梯级,这时,梯级已不如初登山时平整易走了,我们有时走过一些从山中间开凿而成的通道,有时却走在深不见底的山崖之旁,甚至有些地方人们根本不能直着身子走。我越走越高,眼前的风景亦有了变化,山花野草、清泉小溪已不复现,取而代之的是千奇百怪、形状各异的苍松古柏和四周高耸入云的山峰。走着看着,赞叹着,我忽然看到了离山道不远的地方,有一山石仿如一道门似的,透过这道门,我依稀看到一些松枝在随风摇动。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穿过那石门,原来门后另有天地。那小天地虽然只有五十方尺,但它却是从山中突了出去,所以,我站在那里天有千仞高,渊有万尺深,真可说是天险之地。正因如此,我站在那里才可以毫无阻挡地饱览群山众峰,欣赏那从头顶、身旁、脚下飘过的浮云美态。一株如金钩的青松,生长在危崖的边缘上,树身仿佛凌空悬在天地之间。当坐在树弯之上,戏云弄风,享受阳光,观赏山景时,我却丝毫不觉害怕。那时沉醉于自然之中,睡在云儿的怀抱里,有“山与红尘远,人疑碧落游”的感觉,是虚是幻?是人间是仙境?那时又有什么分别呢?

后来,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那小天地,继续路上旅途,我将那小天地命名为“天仙崖”,又将那形似金钩的青松命名为“卧云松”。我想这奇绝、险绝、美绝的卧云松,就算和黄山十大名松相比,亦有过之而无不及。走着想着,我不知不觉已踏上了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的石级之上。

天都峰海拔1810米,亦为全黄山最险的山峰,所以人们常说没有上到天都峰的人,虽然游遍其他七十一峰,也不能算是到过了黄山。由此可见,天都峰简直就是黄山的缩影,征服天都峰正是我征服整个黄山的第一步。

梯级越来越窄,山势越来越陡,我虽早闻天都峰的“威名”,有了心理准备,而且我小时亦曾征服过它,但这时的我亦不禁心寒。当我到达鲫鱼背时,我方才明白前面的所谓危险,简直“小儿科”得很,鲫鱼背只有二尺多宽,数十米长,左面是无底深渊,右面是万仞绝谷,头顶是碧天白云。这两尺多宽的鲫鱼背上,并非平直,而是高低不平,那时我的感觉就像在悬空万尺,踏着高低不平的平衡木一样,当我安全抵达“彼岸”时,我有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当我回望那奇绝的天险,回想起刚才的亲身经历,不禁想起了释岛云(传为第一个登上天都峰的人)的一首诗:

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

回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

却下前峰暝,岩间宿锦鸡。

我想: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了解诗中的意境啊!

走下了令我心惊胆战的天都奇峰,我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了中程站——玉屏峰上的玉屏楼,我终于能目睹天下第一名松——迎客松的风姿。迎客松已经历数百个春秋,枝叶茂盛,游人在数百米之遥就可见它随风摆手的情景,所以有“迎客”之名。

晚间,坐在迎客松之下,听着附近风吹松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听着虫儿唧唧的叫声,看着那皎洁的月色,我的心情十分轻松、舒泰、安详。这时我忽然想起那些在尘世里,拼命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的人,是多么的可悲和可怜,他们为什么不到这人间仙境一游,净化一下心灵呢?

【简评】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读完文章,固然可以领略作者笔下险峰、奇松、浮云的美景,更能感受到流动全篇的激情,那种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绪。从写景方面来说,本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点面结合的写法。移步换景的观察点交代得十分清楚,但对所见景物,是有详有略。而主要详写天仙涯、卧云松和鲫鱼背等。如作者写鲫鱼背时:“这两尺多宽的鲫鱼背上,并非平直,而是高低不平,那时我的感觉就像在悬空万尺,踏着高低不平的平衡木一样,当我安全抵达‘彼岸’时,我有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这样的描写,进一步衬托出天都峰的奇绝高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参考答案

一、1.行路难 今安在 直挂云帆济沧海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4.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二、(一)1.(1)逢着(或:恰逢)(2)告诉(3)已经(4)调回(或:回)2.(1)老远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2)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抛下他。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①危难中不愿抛开病友而求生。②在贼兵面前表示愿代友人受难。

(二)1.(1)第二年。(2)昏暗和明朗。2.春天夏天相接替的日子里,荒草树木连着天边;秋天冬天下雪的晚上,千里之内完全是同样的银色世界。(意思对即可)3.山冈丘陵四周围合,隐隐约约如一个巨大的环子,只是单单缺了它西边的一面。(用原文“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回答,得分减半)。4.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三)1.(1)满一年,一整年。(2)往,前去。2.工之侨听到乐官的评价,叹息道:“可悲啊,这样的世道!难道只有一张琴是这样的吗?世界上的事没有不是这样的。”3.揭露和讽刺了抑真扬伪,美丑不辨,只看表面现象不重实质,只重虚名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风气。

(四)1.(1)害怕(2)诛求,剥削(3)战争2.妇人见你插篱就疑心你提防她打枣,虽未免多心过虑;但你一住下便插上篱笆,却像是真的拒绝她呢。(意思对即可)3.前四句写杜甫自述以前对寡妇的态度,意在启发吴郎。后四句写杜甫规劝吴郎要帮助寡妇,意在感化吴郎。4.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5.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6.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三、参见“例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一单元)
浙江嵊州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开卷测试题
海阳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过关升级检测题(5份)
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猴场中学2013-2014学年度人教版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限时训练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
金虹学校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检测题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字词文常小测
呼图壁县二中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南钢学校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讲评稿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练习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练习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练习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过关试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基础过关试卷
夏邑县群星学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训练
金溪县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练习题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题精选
孟庄中学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周周清(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山东省郓城县人民中学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小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复习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复习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次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201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六单元测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