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4 |
初一年语文文言文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文言文基础部分
(一)1、写出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落比邻
满目青山夕照明══>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映衬的两句诗是:“ , 。” 岑参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 , 。”在此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 ”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5、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 , 。
6、“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 和 ,
7、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很多,请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许多人眼中,幸福与快乐才是收获。而作者却说“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9.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吉林
① 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②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胃(《三国演义》)
10.中外名著中有许多章节值得我们反复探究、琢磨、品味,请简要写出你对其中某个最爱读的部分的阅读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2、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13、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渡荆门送别》中写诗人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的是 写夜晚伫立船头看到的新奇美妙的是 归结到诗题“送别”的是
15、杜甫诗《春望》中诗人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而反而更增伤感的是
点明“感时”恨别“的原因的是 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形象的是
16、辛弃疾的词《西江月》中与“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有着异曲同工的是
写出了词人因丰收而无比的喜悦的心情的是
(二)1、《爱莲说》一文中比 喻君子美名远 扬的语句是 “ ” 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未必黑”,正如本文所说的 “ ”
2、《陋室铭》一文中引用孔子的话来突出主旨的话的是“ ”,其作用是 , 文中写出了陋室的环境之雅的是“ ”,写交往之雅的是 “ ”, 写室中之事之雅的是“ ”,点明本文主题的是开头用比兴来引题的是 “ ”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引用古代名贤作比况的是“ ”,其表达作用是 。
3、《饮酒》诗中表明作者无求名利之心,即使居住在闹市,也与居住在深山无甚不同的诗句是“ ”,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是“ ”,写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的是“ ”,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的是“ ”。
5、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的景色的是“ ”,与此作对比的是“ ”。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敌军的来势汹汹,但守城的将士雄姿英发的是“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 ”,表达了诗 人以生命来报效祖国的豪情的是“ ”。
7、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用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的是“ ”,直接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悲的是“ ”。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这一结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