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打渔杀家》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27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戏剧知识。 

2.初步理解京剧。 

二、难点、重点分析 

1.为什么萧恩对丁郎的态度与李俊、倪荣对丁郎的态度不一样? 

分析:萧恩经历过大半生的坎坷,他反抗、斗争,终至失败,所以被磨去了“棱角”,变得 
深沉;即使有怒气,也竭力隐忍,从不轻易惹是生非,只求带着女儿过太平日子。所以对丁 
郎比较忍让。 

李俊的遭遇比不上萧恩复杂,年龄也略小些,而倪荣又年轻气盛,加上两人都疾恶如仇,所 
以对丁郎一步不让。 

2.该怎样理解萧恩的忍让? 

分析:萧恩经过大半生的坎坷,他深深懂得忍让与反抗的利害关系。他知道,靠几个人是难 
以斗倒恶霸地主和官府的。他的忍让恰恰反衬了恶霸地主和官府的无恶不作。他的起初的不 
反抗与最后忍无可忍的反抗,也都是相辅相成的。 

3.《打渔杀家》这出戏戏剧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分析:实质是恶霸地主和官府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残酷地压迫、剥削、勒索劳动人民,以 
致激起人民的反抗。即“官逼民反”。 

4.萧恩与杨白劳这两个人物在性格上有怎样的差异?为什么? 

分析:他们两个最明显的个性差异是:萧恩深沉、隐忍,至忍无可忍之时则奋起反抗,怒杀 
恶霸全家,远走他乡。他有主见,有武艺,是隐迹江湖的豪侠。而杨白劳呢,是个忠厚、善 
良、懦弱的农民,面对厄运,无力反抗,最后只能以死抗争。这种个性差异与他们俩各自的 
身份、地位、经历是分不开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什么叫京剧。 

京剧是全国性剧种之一。以徽班戏为起头,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剧目的唱腔和表演方法,逐 
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唱腔基本属于板腔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腔调, 
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琐呐等乐器和锣鼓等伴奏。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 
(以上只要求学生对京剧有一个最初步的认识。) 

(二)按自读提示预习课文,讲述故事情节。 

先请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情节,教师再简介全剧内容。故事梗概:梁山好汉萧恩自与众弟兄分 
手后,和女儿桂英相依为命,在江边打鱼为生。时因天旱水浅,鱼不上网,欠下了乡宦丁自 
燮的渔税银子。丁府派恶奴丁郎前来催讨,恰好被萧恩的好友、水泊英雄“混江龙”李俊及 
“卷毛虎”倪荣遇见,二人甚为不平,将其顶撞了回去。丁自燮闻报怒不可遏,随即派教师 
爷率一帮打手至萧家强行索取税银。萧恩先跟他周旋,但终因对方仗势逼人,在忍无可忍的 
情况下,怒将来人打跑。萧恩自恃有理,抢先至官府报案,以求公断。岂知官、绅早就勾 
结,狼狈为奸。县令吕子秋贪赃枉法,反诬萧恩抗税不交,杖责40大板后赶出公门,并命令 
他连夜过江向丁自燮赔礼请罪。桂英原已许配给花荣之子花逢春,只是尚未过门。萧恩决意 
弃家与丁死拼,并催促女儿携花家聘礼庆顶珠投奔夫家。是夜,萧恩暗藏戒刀在身,父女双 
双以献珠赔礼为名闯入了府,杀了了自受全家。 

(三)讨论“自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明确:萧恩一再忍让,反动统治阶级一再进逼,萧恩出于无奈,才起来反抗,杀了丁员外全 
家。这样写,意在表现主题。 

剧本安排李俊和倪荣与萧恩聚会,意在以二人的豪侠气概来衬托萧恩的逆来顺受,并向观众 
暗示萧恩思想性格发展的趋向:反抗——杀家。 

这场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四)理解组成剧本的两个部分: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练习,教师略加点拨即可: 

题目: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舞台提示,人物台词(分出唱词和说白),并说说它们各自的 
作用。 

萧恩儿啊! 

(唱摇板) 

父女打鱼在江下, 

家贫那怕人笑咱! 

稳住篷索父把同撒。 

(撒网,提网,接唱) 

年纪衰迈气力不加。 

桂英爹爹年迈。这河下生意不做也罢。 

萧恩儿啊,本当不做这河下的生意,怎奈囊中无钞,你我父女怎生度日呀!


(五)理解人物语言。 

1.读下面四句李俊、倪荣的对唱,用“/”标出句子中间的停顿,“△”标出重音, 
“、”标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这段台词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江水在滔滔奔流,岸边一排垂柳,柳阴下泊着一只小舟。江边不远处有一凉篷,蓬内 
率、倪二人正手搭凉篷往河那边瞧呢。看,无意之中,他们发现了那停在岸边的小舟…… 

通过这段台词,写出了李、倪二人豪爽、侠义、风流惆傥的性格。 

(六)比较《白毛女》《打渔杀家》的异同。 



京剧知识 

本篇是京剧剧本。京剧被誉为“国剧”。它“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源远流长”,“以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愫,成为联系大陆同胞和台、港、澳同胞,联系海内外炎黄子 
JJ、的重要艺术纽带”,“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李瑞环语) 

京剧的由来:明末清初,地方剧种数以百计,相当繁荣。京剧融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和发 
展,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在南方演出的一些微调班社陆续 
进入北京献艺,后来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兼以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 
表演方法,吸收一些民间曲调,逐步演变成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发 
展成为全国性剧种,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 

京剧的剧目:传统剧目100O余个,长期以来经常上演的多达数百个,其中《将相和》、《宇 
宙锋》、《群英会》、《空城计》、《借东风》、《贵妃醉酒》、《野猪林》、《三岔 
口》、《二进宫》、《拾玉镯》以及《打渔杀家》等优秀剧目更是广为流传。解放后,陆续 
上演了一些现代京剧,像《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 

京剧的表演形式:表演上,唱、念、做、打结合在一起,歌与舞并重,多用突破时间空间界 
限的虚拟化的动作。 

京剧的唱腔:以“皮黄”为主。“皮”指西皮,其腔调最早来自陕西,故较为高亢明快,富 
有力度。西皮包括倒板(导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快板、摇板等板式。“黄”指二 
黄,一腔调较为沉稳凝重。二黄包括倒板(导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快板、摇板等 
板式。不同行当和流派,备有不同的声腔和演唱的方法、习惯。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又分为“生、小生、老生、武生”瞩种, 
分别指一般男子、青少年男子、中老年男子、勇武善打的男子。旦,又分为“旦、正里(青 
衣)、花旦、老旦、彩旦”五种,分别指一般妇女、端庄的闺秀、小家碧玉(小户人家美貌 
的年轻女子)、老年妇女、诙谐或邪恶的妇女。净,又称“花脸”,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 
子;擅长武艺者则称“武净”。丑,也称“小花脸”,指诙谐或邪恶的男子;擅长武艺者则 
称“武丑”。此外、,京剧在伴奏、服饰、道具、人物造型、脸谱等方面,也富有鲜明的特 
色。 

因此,欣赏京剧,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只读剧本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若是对京 
剧常识毫无所知,也无法读好剧本,这一点,与读话剧剧本不同,与读歌剧剧本也不大一 
样。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打渔杀家》教案3
《打渔杀家》教案2
《打渔杀家》ppt课件3
《打渔杀家》ppt课件2
《打渔杀家》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