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三年级上 >>月考试卷 >>
济南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02


济南市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羞赧(nǎn)           (zhèng)              (zēng)               脚踝(huái)
       B.偌(nuò)           鸟窠(kē)                   (xiào)                (dī)
       C.瓦砾(shuò)          干瘪(biě)                  (yòng)               包扎(zā)
       D.罹(lì)              (zhēng)              (pì)                   口讷(n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焕散     繁琐     热哄哄      稗官野史    风靡一时
       B.燥热     布署     萤火虫      全神惯注    情投意合
       C.杜撰     引擎     化妆品      察言观色    以讹传讹
       D.合睦     盅惑     乌托邦      惩一儆百    言简意赅
3.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永远也到不了任何地方去,”他在乌苏拉面前叹息说:“我们将一辈子烂在这里,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
       B.今天我讲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分为四个问题来讲: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二、词汇与文学。三、语言与文学。四、语法与文学。
       C.丰富语言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同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充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关系非常密切。
       D.这里有池塘,有镜子,有天光,有云影,有源头活水,而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每天看书都领会到许多新道理,好像有源头活水的清池,照得心里亮堂。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个字琢磨好半天,         穷年累月地去下修辞的功夫,我们不去过多地提倡。
       ②因为诗人并没有告诉这位女郎的年龄、容貌以及互道珍重的两人的关系,但这并不
                 读者在自己的想像中创造出一个动人的画面来。
       ③但是,也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        一切。这是不可能的。
       ④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         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A.以至    妨害    洞悉    不只        B.以至    妨碍    洞悉    不止
       C.以致    妨害    洞察    不只        D.以致    妨碍    洞察    不止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父亲同情地、充分理解地说,“可是我们该怎么办呢?”妹妹只是耸耸肩膀表示不以为然,刚才她还信心十足,如今这一哭她一反常态没辙了。
       B.即使街道上的这些房子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应接不暇。
       C.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
       D.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安之若素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当然,                 
  2)在那间僻静的小屋的墙上,慢慢地贴满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图和图表。他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做算术                                                     
        ①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
   1)②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加以补充阐发。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
        ③不但讲述了自己通晓的事物,而且还超越了自己想像力的界限,给他们讲世界上
   2  的奇迹。
        ④给他们讲世界上的奇迹,不但讲述了自己通晓的事物,而且还超越了自己想像力的界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①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A.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B.②曼辞以自饰
       ③举贤以自佐                        ③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①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C.②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D.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有相同意思的一组是                                                         
          ①且相如素贱人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A.②且庸人尚羞之                                 B.②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③故且以俗浮沉,与时俯仰            ③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C.②仰不足以事父母                             D.②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③及以至是,言不辱者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⑤宁许以负秦曲                                       ⑥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⑦左右欲刃相如                                       ⑧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⑨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⑩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A.①⑤⑨/②④⑦/③⑥/⑧⑩                   B.①④/②⑥⑦//⑤⑨/⑧⑩
       C.①⑤⑨/②④⑩/③⑥/⑦⑧                   D.①④/②⑩/③⑤/⑥⑦/⑧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②恨私心有所不尽
       ③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⑤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⑥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⑧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⑨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⑩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1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12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A.①②③⑤⑩                                        B.②④⑦1112        
       C.①④⑤⑦⑧12                                    D.③⑥⑧⑨⑩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数学之美
钱定平
数学领域“剑桥学派”创始人哈代曾说:数学家的造型,同画家和诗人一样,也应该是美丽的;数学概念应该就像色彩和语词一样,以和谐优美的方式结合起来。美不美是检查的第一关,蓬头垢面的数学不能与世上长存。力主数学美的,还有同是英国人的学界大佬罗素,他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塑一样。
为了说明数学的这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无上的美”,我们可以举出一些初浅的例子。数学有简洁美。内涵深刻的数学往往在形式上简单得出奇,比如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拉普拉斯方程、爱因斯坦质能转换公式等等,一个简明形式就囊括了世间万事万物,完全像我国晋朝文人陆机的《文赋》里歌唱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数学具意念上的抽象美。我们的世界明明是三维的,数学家偏偏究无穷维。抽象得不但在世间常人那里找不到地应物,而且应在数学家本人的脑袋里,了只有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高扬精神状态进行关照。特别是,数学还带着一种创造上的通感(Syaethesia)美。通感使人能够于色彩中听到声音,在语词里看见颜色……而一个个高明的数学家,能够在代数里看得见形象的几何,于数论中听到美妙的曲线,从博弈论当中嗅出经济数量关系和人性的味儿……
数学的美丽还在于她像绝色美人一样有一种“惹是生非”的挑逗美。数学研究得愈深入,就越会发现更多哲学问题、艺术问题、美学问题,甚至陌生难解的人生问题;它叫人争议,令人遐想,促人深思。这里有一个特别具有挑逗美的例子。美籍奥地利数学家歌德尔证明了“不完备性定理”。这定理大胆直面“严格”、“完备”、“和谐”等完美指标,斩钉截铁地说说数学的形式系统都是“不完备的”,其中一定包含着无法证明的命题,既不能证明它“真”,又不能证明它“假”!该定理使德国数学泰斗希尔伯特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严格完美大厦倾倒一旦。后来,这条定理引发出一场场数学的和哲学的车轮大战。歌德尔定理于是有了许多首不同的唱词。其中一个说法是:任何一部VCDDVD都有不能够放像的碟片!于是,喜好深刻的好事者都又推出了一个有趣的哲学命题:人类到底能不能认识自身呢?计算机科学奠基人图灵提出的“不可计算性”的思想,也有这样强大的挑逗威力,而且又引出了计算机能不能超过人类哲学的问题……
一个孤高遗世的数学定理或理论,当它在数学之外引起大海汪洋的思潮、如痴如醉的辩论的时候,人们回眸一下,难道不承认这正是数学的美吗?美人尤物的特点难道不正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吗?能够挑拨起世界顶尖知识精英的无穷情思,澎湃心潮,不美,能够做到吗?所以,一位德数学家才引用伏尔泰的话这么讲:阿基米德脑海里的绮思遐想,比荷马的要多得多哟!所以,英国大物理学家狄拉克也说:上帝使用了美丽的数学来创造这个世界!
11.以下不能说明数学的“挑逗美”的一项是                                                               (  )
       A.美籍奥在利数学家歌德尔证明了“不完备性定理”,打破了希尔伯特“严格”“完美”说。
       B.受“不完备性定理”启发,有人提出了“人类到底能不能认识自身”的哲学命题。
       C.数学研究得深入会使人思维敏捷,善于简洁、准确地抽象和概括事物以及其他现象。
       D.数学研究得深入,会引发人们对哲学、艺术甚至人生问题的研究兴趣。
12.对以下各句在文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是说数学具有高度概括的特点。
       B.“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是说数学能使人的精神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说数学的美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D.“阿基米德脑海里的绮思遐想,比荷马的要多得多哟!”是说与诗歌相比,数学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更大。
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和谐优美的方式结合起来的数学概念,与绘画的色彩和诗歌的语词一样,都具有和谐美。
       B.高明的数学家能够发现和研究代数与几何、数论与曲线、博弈论与经济数量的关系以及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C.数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简洁、抽象、通感美,还在于它能引发人们在其他领域里的探索。
       D.从“数学定是或理论能在数学之外引起大海汪洋的思潮”这一角度来说,世界是用数学创造的。
 
1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内涵深刻的数学往往在形式上简单得出奇,这预示着数学领域的研究将趋向大众化。
       B.在数学家的思维里世界是多维的,数学研究得愈深入,就愈能发现世界是无穷维的。
       C.按照“数学的形式系统都是‘不完备的’”这一定理来推论,每一个数学研究的结果都是难以肯定的。
    D.“不完备性定理”的证明会使人们在哲学、数学、计算机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有趣的命题。
 
第Ⅱ卷(多种题型  108分)
四、(18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文言文。(8分)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译:                                                                                     
                                                                                     
                                                                                      
                                                                                      
16.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清江引  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2分)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屈原列传》司马迁)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将进酒》李白)
   3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旅夜书怀》杜甫)
   4)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咏怀古迹》杜甫)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体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此此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一个大起大落的朝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了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理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的眼中已经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太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8.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4分)
答:                                                                                  
                                                                                
19.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概括文意根据回答。(4分)
答:                                                                         
                                                                                    
20.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                                                                        
                                                                                    
                                                                                   
2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了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又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六、(12分)
22.请根据下面几个句子的提示,用一个单句为“科技文献”下个完整的定义。可适当增减文字,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①科技文献是一种物质实体。
       ②它是通过将科技信息、知识记录在各种载体上所形成的。
       ③常用的记录手段包括: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等。
       ④常用的载体包括: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⑤一此记录有科技信息和知识的网络资源也可以称之为科技文献。
    答:                                                                             
                                                                                  
                                                                                       
 
23.根据下面的新闻,在方框里把这则新闻的导语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不超过50字。(4分)在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的处理问题上,                 
                                                                                  
                                                                                      
                                                                           
日本政府1019日就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发表声时,决定向中方支付武器处理费3亿日元,并要求中国政府在公开场合说明这3亿日元并非是给被害者的赔偿,而是支付给处理这起事故的相关单位和医疗机构的处理费。日本的这种坚决不赔偿的态度引起了受害者的不满,中国外交部19日发表讲话说,这3亿日元“是为了用于赔偿损失”,包括赔偿给身心受到巨大伤害的受害者。预计此事的处理今后仍将会有波折。
24.仿照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在横线处再填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
江山如画如诗。伫立在塞外的大漠,我领略了“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拾级于庐山的秀峰,我产生了“凝是银河落九天”的幻觉;                                             
                                                                                    
七、(60分)
25.请以“菊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写经历,可以编述故事,可以抒发感悟,也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等,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1AB.偌ruò;C.砾lì;D.罹lí,癖pǐ)
2CA.焕→涣,哄哄→烘烘;B.布→部,惯→贯;D.合→和,盅→蛊
3DA.把冒号改为逗号,B.将前三个句号一律改为分号,C.把顿号改为逗号)
4B(“以至”往往指由于程度深而导致的结果,多指好的结果;“以致”往往是由于前边有原因则导致的不好的结果。“妨碍”指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或阻碍,多用于具体行为;“妨害”指有害于,着重指害处,程度较重。“洞悉”指知道的程度;“洞察”指观察的程度。“不止”一是指继续不停,二是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
5CA.“不以为然”是指不以为对,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根据上下语境,改为“一筹莫展”为好。B.“应接不暇”是中性词,而语意却是反面的,改为与之相吻合的“眼花缭乱”为好。D.“安之若素”是指遇到危险、不顺利的事情或反常现象还像平常一样,毫不在意;根据语境,改为“悠然自得”为好)
6C(注意上下句的逻辑联系。④中的“奇迹”包含了“自己通晓的事物”和“超越想像力的界限”的事物,应放在前面总起)
二、7AA.①拿、拿起  ②整个、全 ③推举、推荐;B.①拒绝 ②③话语、言语;C.①②吝啬  ③喜爱、喜欢;D.①延请 ②③拉)
8DA.①况且,连词,表递进  ②就是,连词,表假设兼让步  ③副词,暂且,姑且;B.①代词,这②助词有在主谓之间,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  ③到,动词;C.①介词,用、拿  ②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  ③通“已”;D.①介词,被,②③介词,在)
9B(①④形容词作动词,②⑥⑦名动,③意动用法,⑤⑨使动用法,⑧⑩名词作状语)
10C(②内心  ③规约、规章   ⑥形体和容貌  ⑨指中原  ⑩足够来 11反过来)
三、11C(此项说明的是数学研究对人的思维发展的作用)
12B(引用“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是说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
13B(从第2段末句可以看出该项表达不准确)
14DA.“趋向大众化”推理不当;B.“愈能发现世界是无穷维的”推理不当;
    C.每一个数学研究的结果都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使之更完备,但不能说这些研究的结果“是难以肯定的”)
四、15.孟子说:“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却有一贯向善的思想,这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得到。像一般人,只要失去了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就会失去一贯向善的心。假使没有这种善心,那就会放荡邪僻,不衬法纪,胡作非为,没有什么干不出来的。等到犯了罪,然后对他们施加刑罚。这等于设下罗网陷害老百姓。哪有仁爱的国君在位,却可以干出陷害老百姓的勾当呢?(注:重点实词译错,错一处扣1分。)
16.(6分)
   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1分)“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1分)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1分)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2分)(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2分)
17.(1)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2)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3)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4)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注:多写、少写、错写,该小题即不得分,共4分)
五、18.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解说:这里的“文化”是个关键字眼。全文都是在说草堂的文化意义,第2段中已用三个整句概括出来。“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是说杜甫在这里曾写下很多辉煌诗篇;“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是高度评价这些诗的意义;“历史的观象台”是要表达作者通过杜甫来探索“文章”和“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赞美杜甫创作的“诗史”价值。这些都是文化层面上的内容。)
19.(1)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2)杜甫的苦寒人生
   3)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或矛盾冲突)。(注:答案范围在第4段。“从开元到天宝,……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为一个方面,讲杜诗的价值。“舍此,……这些是不必说的”是第二方面,讲杜甫的人生。“但仅仅如此……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是第三方面,讲杜甫人生悲剧的深层意蕴。在概括每一点时要注意抓准要点,找出能鲜明、具体而有确切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词语。避免用过于抽象笼统的词语,譬如第一点,用“杜甫的不朽、辉煌和价值”就没有用“一代诗史于再现一个时代”具体面确切。)
20.(1)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个人不幸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注:第一问4分,只要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第二问2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问题干中的“哪些方面”,它告诉我们本文的对比不止一处,要统观全篇,不要只限一点。而对第二问“分析对比手法的好处”的回答,一定要扣住文章中心,从艺术手法为文章中心服务这个角度切入。)
21BDA项的问题在于概括不准。文章的确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朝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但是,这不是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表达的,而是通过层层对比来表达的。C项的问题也在于概括有误。文章列举了杜甫的许多著名诗篇,只是为了说明杜甫诗歌写作的巨大成就,从而说明“文章”和“命达”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对这些诗篇的历史意义展开探讨。E项的前一句分析不准。“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说波澜壮阔尚可,说体现了“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则不准确。恰恰相反,“深潭照物”应该是指真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是现实主义手法而不是浪漫主义手法)
六、22.科技文献是以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将科技信息、知识记录在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及网络等各种载体上所形成的物质实体。或者:以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将科技信息、知识记录在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或网络等各种载体上所形成的物质实体就是科技文献。(共4分,手段、载体各1分,句子通顺1分,下定义的形式1分。不是单句不给分)
23.日本政府声明支付3亿日元处理费而不是赔偿金,引起了中方受害者的不满,中国外交部就此发表讲话。(注:“日本政府声明”1分,“是处理费而不是赔偿金”1分,“引起了中方受害者的不满”1分,外交部发言1分。)
24.注:①必须是歌颂“江山”,②诗句引用恰当、准确。注:每句2分,①②各占1分。
七、25.参照高考阅读标准。做到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既不虚高,也不下压。要求各阅卷点找准样卷6份,每人对样卷打出分数;讨论研究后,再确定样卷的分数。实施阅卷时按照样卷标准执行。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农一师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周考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第十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1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07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月考
东北希望国际学校2006年高三上学期11月份月考试卷
浙江省杭州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份月考试卷
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浙江省杭州高中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重庆37中2005——2006学年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
东北师大附中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成都2005级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