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叩开语文课堂的金钥匙
——2005~2006学年度语文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蒋建春
我校常州市教研课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经过中期评估后,又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研究。作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作为课题组副组长,在学期结束之时,回顾自己在课题组的表现,是很有必要的:
一、上好课
本人的先天营养不足,我深深地知道自己课堂教学水平还不够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本学期,我重点学习名家名师的课堂教学设计,领悟其中的精髓,汲取其中的营养。每天,不管多忙,早晨,我总是要看一看教学设计(尽管这个教学设计抄来的多),及早写好小黑板。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终于得知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对于一堂课来说是何等重要(以前,总是因为忙,这方面做得不到位)。正因为准备工作充分,上课时就成竹在胸,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活泼,慢慢地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语文课,语文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愉快的笑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他们的天性蓬勃起来。
二、写好随笔
我喜欢带着自己的脑袋去上课,课堂中一有高潮、一有失败、一有火花,我在课余就及时总结、提炼、反思、记录……这一学期,我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经历,撰写了十多篇有质量的教学案例和随笔,可惜的是,这一学期语文课题方面的案例和随笔还没发表或获奖。
三、认真学习
勤于学习是我工作之余的爱好,一有空,我就拿起学校订阅的、自己购买的理论书籍看,看到精彩处,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或者摘录,这学期,我看了薛法根、孙建锋、陈建先、于永正等多名特级教师撰写的书,因为时间缘故,这些书还没好好琢磨。
有收获,也有缺陷,我在个性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得还不够,将在今后的工作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