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15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列举了对方哪些“新解”,又怎样逐一加以反驳的。
   2.学会如何欣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 总计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解释下列词语。
   考证: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脍炙人口(kuài zhì):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炙:烤熟的肉。脍:切得很细的肉。 招徕:招揽。
   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揆情度理(kuí):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
   索然无味: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址在一起。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2 阅读全文,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
   
   二、研读课文。
   1.速读全文,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第一部分(l~2段):引用诗歌提出反驳的对象(枫桥夜泊)新解,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考据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而在于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第二部分(3~7段):分别对“乌啼”“江枫”“愁眠”的新解进行反驳。 
   第三部分(8段):总结,认为这样的“新解”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希望文学研究者不要这样做。
   2提问:课文第里段提出反驳的对象后,为什么写“初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对自己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惭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自己的疑问?
   [明确]:因为考证的内容是前人未说过的所以觉得很新鲜,同时,因为别人能提出新观点,对古代的诗进行考证而自己却未能做到感到很惭愧。然后文笔一转,又提出质疑,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3提问:第1段连用了3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明确]:连用3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4.提问:你同意作者在第2段对诗歌意境的描述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
   1.提问:作者在第3段分几个层次来反驳?有语言标志吗?
   [明确]:按“首先”“其次”“第三”分成三个层次。
   
   2.提问:第3段如何分3层反驳的?
   [明确]:第一层:先引用“新解”作者的考证,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乌啼不是乌鸦叫而是一座桥名。论据是“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结论是诗中‘明落鸟啼”说的是“月亮向乌啼那方向落下去了。”再进行反驳。先驳“乌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引诗词曲为证:
   (l)乐府中有《乌夜啼》的曲名及刘义庆作曲的传说。
   (2)乐府琴曲歌辞有《与夜啼引》。
   (3)唐教坊曲及后来的南北曲都有《乌夜啼》曲。
   (4)曹操的《短歌行》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
   结论:在特殊情况下,乌鸦受到惊扰会夜飞啼叫。
   第二层:再驳“乌啼桥”,认为无文献史料证明其修建时间。或是由好事之徒附会命名的。举梁祝故事为证。
   第三层:再驳“月落乌啼”从桥的地形揆情度理,认为“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的印象”。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
   
   3.提问:第4段是怎么反驳“江枫”新解的?
   [明确]:先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江枫”是指寒山寺前两座并排的姐妹桥。
   先驳“江枫”桥名。把江村桥和枫桥合并简称“江枫”,不合古人今人的语言习惯。退一步讲如果“新解”成立,那么诗歌应该改名。这一段直接驳论点。
   
   二、小结。
   欣赏诗歌,要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内涵,捕捉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加以领悟。要从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意象,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歌所描绘韵画面,欣赏其中蕴含的美。要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还要学习诗歌精粹的语言,欣赏诗歌遣词造句的精练、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
   
   (第三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
   1.提问:第5段是怎么反驳“愁眠”新解的?
   [明确]:先树起批驳的靶子。“新解”作者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江村桥、枫桥、渔头,对着愁眠山的意思”。论据是“运河两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渔家既然掌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了。”
   先驳“愁眠”的实指,抹去了诗歌主观感情的色彩,使这句诗索然无味。再驳“渔家既然学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了”论据的不合理性,认为“渔家掌灯”与旅客“眠”之间无必然联系。这一段既驳论点又驳论据。
   
   2.提问:第8段总结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这样的“新解”,把一字一词都落实到具体事物上,结果就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
   
   3.提问:作者反驳这些“新解”为什么始终结合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进行反驳?
   [明确]:因为分析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是鉴赏诗歌的钥匙,如果丢失了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则诗歌的美感也无从谈起。
   
   二、小结
   本文针对“新解”的观点,逐一进行反驳。反驳既有直接驳论点。也有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反驳的论据充分,批驳有力。在反驳中始终结 合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做到合理合情。
   
   [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2、见学校同一发放的省编资料之本课相关内容。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综合能力测试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ppt课件2
《枫桥夜泊》新解质疑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