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检查文后练习四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辨析“野劲”“刁钻”“愣劲”“邪劲”在课文中的含义。
学生交流后,归纳:
“野劲”在文中指陈招娣大胆、泼辣、勇敢、敢天拼搏的性格。
“刁钻”在文中的意思是说明袁伟民教练扔球富于变化,不拘一格,使人防不胜防,从而突出陈招娣接球难度之大。
“愣劲”在文中是指不顾一切、天不怕地不怕、倔强、不甘认输的脾气。
“邪劲”本是“走火入魔”的意思,这里指超常、神奇的劲头。这个词十分准确地写出了中国女排姑娘那种在为国争光的信念鼓舞下,忘我拼搏的巨大精神力量。
陈招娣在练球中表现出来的“野劲”“愣劲”“邪劲”,就是一种为了祖国荣誉而练球的顽强拼搏精神,表现了陈招娣高标准、严要求,锐意进取,刻苦训练的精神风貌,突出了她训练的艰苦程度,又符合她倔强、好胜、不肯认输的个性特征。
2、问题讨论。
①文章除了写陈招娣的“三练”外,还写了她的“二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在情节安排上,作者运用了插叙手法。请找出文中的插叙部分,说说其内容和作用。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然后明确:
这篇文章除写招娣的三练外,还写了她的“二走”,写出了她在训练过程是的内心矛盾和委屈情绪。这样写有两个好处:一是使陈招娣这一个物形象更显得真实感人。陈招娣使过性子,流过眼泪,她埋怨袁伟民“太苛刻”“太恨心”,因此两次想离开训练场地,从而具体展现了陈招娣在练球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斗争,人物形象很真实。二是突出了训练要求很高很严,训练非常艰苦,连陈招娣这样倔强、好胜的姑娘有时都受不了,但她最终还是回到了训练场上,从而有力地表现了陈招娣自强不息的精神,突出文章要表达的中心。
这篇文章的第13段为插叙部分,写了三件事:
A、脚腕扭伤,仍坚持到训练房;
B、每天尿血,仍坚持训练;
C、腰伤严重,仍边治疗,边训练。
这一段插叙的内容不仅有力地说明陈招娣原先想走而后又重新投入训练的原委,说明她不是一个吃不得苦的姑娘,而且还生动地展现了她生性好强,不甘落后、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以及为祖国荣誉多作贡献而苦练球技的内心世界。
3、问题讨论:这篇文章除了写陈招娣,还写了哪些人物?写这些人物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
袁伟民,是中国女排的主教练,也是文中花笔墨较多的一个人物,他有平易近人的一面,但在训练场上,他要求严格,绝不含糊,有时候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是他,在姑娘已经疲惫不堪的时候竟然提出“谁还想加练一点”的要求;在陈招娣主动要求加练的过程中毫不留情,发出一个个刁钻的球;陈招娣倒地起不来时,还依然一个接一个地扔着、砸着,喊着;就在陈招娣两次想赌气不练时,也毫不留情。他不但敢于训练,而且也善于训练,他了解每个队员的性格特点,因势利导,该激励时激励,该激将时激将,从而帮助招娣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是一个既能严格要求,又能直正关心爱护队员,讲究策略,知人善用的优秀教练。文章写他的严格要求就是为了衬托招娣练球的艰苦性,写出她为国争光的一颗赤子之心,也写出她成长的必然性。
其也几个女排姑娘:作都通过对她们眼神、心情、动作的描写,既写出她们对陈招娣的同情,衬托她练球的艰苦,又写也她们对袁伟民这样严格的理解:“不这样,怎么去赶超世界强队,怎么去为车争光哪?”“她们明白,冲出亚洲并非易事,走向世界更是艰难,中国女排的崛起不能靠侥幸,只能靠苦练、巧练!”这是她们的心声,其实也是陈招娣的心声。因此,她既是陈招娣的陪衬,又是陈招娣的补充,从而有力地突出和丰满了陈招娣的形象。
文章写袁伟民和其他姑娘,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陈招娣这个主要人物,这种手法,就叫做“陪衬”(或“烘托”“衬托”)。
4、学生交流读后感。归纳:在学习上、事业上(做一切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刻苦、顽强的拼搏精神,要有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
5、作业:
①完成文后练习一
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