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浙教版《苦练》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08


教学
内容
单元
第一课 第一课时
时间
分配
教师
学生
教学
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难词。
2、理清文章结构;在辨析键词句的基础上,概括陈招娣的性格特点。
3、感受陈招娣为祖国的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
重点
了解特写的特点及写法
难点
通过对人物各种描写的分析,领会人物性格
教法
学法
教法:读书指导法,分析法,练习法
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等
板书
设计
苦练
“三练二走”
一练——野劲
二练——愣劲
三练——邪劲
教学
效果
分析
学生了解特写的一般特点,对女排姑娘为祖国荣誉而顽强拼搏的精神有深刻体会。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读“单元说明”,师生共同归纳我们已经学过的记叙文常见的几种样式: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明确本文体裁。
教师简介特写的文体知识: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它选择的是新闻材料,要求及时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报道真人真事但以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允许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成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特写往往截取人物的一个片断加以细致的描述。
设疑:那么,这篇特写围绕了一个什么人物来写?
引出陈招娣及中国女排。师生共同介绍中国女排的事迹:在教练员袁伟民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在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连连夺冠,获得了“五连冠”的殊荣。
设疑:中国女排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2、学生接力朗读全文。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然后,请学生上台注音,师生共同正音。
3、给课文分段。
结合课后练习一第一题,说说这篇特写描述了怎样一个片断,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按“加练”的起因、经过、结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全班交流后,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加练的起因。
第二部分:4—30段,加练经过。
第三部分:31段,加练的结果。
4、简析第一段。
⑴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陈招娣“加练”的起因。
明确:袁教练征练,陈招娣请战。
⑵提问设疑:陈招娣为什么会请战?
⑶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5、教师提问:说明招娣练球劲头和个性特点的,有哪三个词?请在文中找出,并简要分析。
四人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野劲”:
不仅表现在陈招娣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主动请求加练,更具体地表现在“一练”中。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文后练习三,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理解这些描写,体现了陈招娣动作漂亮、技术高超,更充分表现了她的“野劲”(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愣劲”: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她“实在太累”的情况下,袁教练还是“恶狠狠地扔”,并“大声叫”,球又十分“刁钻”,还“不动声色”地“数”负天,陈招娣“冒火了”,“不顾一切”,“气冲冲地嚷”,“拿起衣裤”,“径自”一走了之,表现了她性格中任性的一面。二是当她听了袁教练的“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那不行……”的话后,“愣劲”不减,她“猛然转过身,向袁伟民快步走来,把衣裤往地上一扔,气呼呼地说:‘练就练!’”于是她撕胶布裹伤口,又“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着”。表现了她性格中天不怕地不怕的火辣的一面。“愣”原来指说话做事不考虑后果,莽撞,这里用来形容陈招娣不顾一切、不甘认输、倔如强的用时脾气。
“邪劲”:
朗读“三练”部分,学生分析“邪劲”的含义。师生归纳:“邪劲”本是“走火入魔”的意思,这里指陈招娣“完全忘我”,她加练的劲头已经是超出一般人的能力,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当陈招娣又倒在地上起不来,而袁教练还是瞪着眼继续喂球,她感到委屈,又“径直向门口走去”时,听了袁教练的话后,她终于来了个向后转,又继续投入加练了。她这时已“练得完全忘我了”,她是“那么奋不顾身地扑球来球”,当袁教练说“可以减掉几个时”,她发狠地说:“不要你发慈悲!”最终胜利地完成了加练任务。这个词十分确切地写出了女排姑娘在为国争光的信念鼓舞下,忘我拼搏的巨大精神力量。
6、小结
这个“加练”的片断,是紧紧扣住了一个什么字来写的?从陈招娣“两走”“三练”中反映出她怎样的个性和品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扣住“苦”字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品质。
训练苦,还自我“苦”吃,表现出陈招娣的倔强、好胜、不甘认输、不屈不挠的性格和为祖国荣誉锐意进取、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7、布置作业。
文后练习四
教学
内容
单元
第一课 第二课时
时间
分配
教师
学生
教学
目标
4、找出插叙部分,讨论、分析其作用。
5、分析袁伟民教练和其他女排姑娘形象,明确所运用的陪衬手法及其作用。
6、进一步感受中国女排为祖国的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
重点
分析插叙部分的内容及作用
难点
理解陪衬手法及作用
教法
学法
教法:分析法、指导法、讨论法
学法:阅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
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等
板书
设计
苦练
野劲:勇敢、顽强、勇于拼搏的精神
愣劲:倔强、不甘认输的脾气
邪劲:指起常、神奇的劲头
教学
效果
分析
学生对特写的特点基本理解,能深刻体会中国女排为国争光而苦练的情感,并能以之为榜样,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教学过程:
1、检查文后练习四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辨析“野劲”“刁钻”“愣劲”“邪劲”在课文中的含义。
学生交流后,归纳:
“野劲”在文中指陈招娣大胆、泼辣、勇敢、敢天拼搏的性格。
“刁钻”在文中的意思是说明袁伟民教练扔球富于变化,不拘一格,使人防不胜防,从而突出陈招娣接球难度之大。
“愣劲”在文中是指不顾一切、天不怕地不怕、倔强、不甘认输的脾气。
“邪劲”本是“走火入魔”的意思,这里指超常、神奇的劲头。这个词十分准确地写出了中国女排姑娘那种在为国争光的信念鼓舞下,忘我拼搏的巨大精神力量。
陈招娣在练球中表现出来的“野劲”“愣劲”“邪劲”,就是一种为了祖国荣誉而练球的顽强拼搏精神,表现了陈招娣高标准、严要求,锐意进取,刻苦训练的精神风貌,突出了她训练的艰苦程度,又符合她倔强、好胜、不肯认输的个性特征。
2、问题讨论。
①文章除了写陈招娣的“三练”外,还写了她的“二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在情节安排上,作者运用了插叙手法。请找出文中的插叙部分,说说其内容和作用。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然后明确:
这篇文章除写招娣的三练外,还写了她的“二走”,写出了她在训练过程是的内心矛盾和委屈情绪。这样写有两个好处:一是使陈招娣这一个物形象更显得真实感人。陈招娣使过性子,流过眼泪,她埋怨袁伟民“太苛刻”“太恨心”,因此两次想离开训练场地,从而具体展现了陈招娣在练球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斗争,人物形象很真实。二是突出了训练要求很高很严,训练非常艰苦,连陈招娣这样倔强、好胜的姑娘有时都受不了,但她最终还是回到了训练场上,从而有力地表现了陈招娣自强不息的精神,突出文章要表达的中心。
这篇文章的第13段为插叙部分,写了三件事:
A、脚腕扭伤,仍坚持到训练房;
B、每天尿血,仍坚持训练;
C、腰伤严重,仍边治疗,边训练。
这一段插叙的内容不仅有力地说明陈招娣原先想走而后又重新投入训练的原委,说明她不是一个吃不得苦的姑娘,而且还生动地展现了她生性好强,不甘落后、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以及为祖国荣誉多作贡献而苦练球技的内心世界。
3、问题讨论:这篇文章除了写陈招娣,还写了哪些人物?写这些人物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
袁伟民,是中国女排的主教练,也是文中花笔墨较多的一个人物,他有平易近人的一面,但在训练场上,他要求严格,绝不含糊,有时候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是他,在姑娘已经疲惫不堪的时候竟然提出“谁还想加练一点”的要求;在陈招娣主动要求加练的过程中毫不留情,发出一个个刁钻的球;陈招娣倒地起不来时,还依然一个接一个地扔着、砸着,喊着;就在陈招娣两次想赌气不练时,也毫不留情。他不但敢于训练,而且也善于训练,他了解每个队员的性格特点,因势利导,该激励时激励,该激将时激将,从而帮助招娣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是一个既能严格要求,又能直正关心爱护队员,讲究策略,知人善用的优秀教练。文章写他的严格要求就是为了衬托招娣练球的艰苦性,写出她为国争光的一颗赤子之心,也写出她成长的必然性。
其也几个女排姑娘:作都通过对她们眼神、心情、动作的描写,既写出她们对陈招娣的同情,衬托她练球的艰苦,又写也她们对袁伟民这样严格的理解:“不这样,怎么去赶超世界强队,怎么去为车争光哪?”“她们明白,冲出亚洲并非易事,走向世界更是艰难,中国女排的崛起不能靠侥幸,只能靠苦练、巧练!”这是她们的心声,其实也是陈招娣的心声。因此,她既是陈招娣的陪衬,又是陈招娣的补充,从而有力地突出和丰满了陈招娣的形象。
文章写袁伟民和其他姑娘,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陈招娣这个主要人物,这种手法,就叫做“陪衬”(或“烘托”“衬托”)。
4、学生交流读后感。归纳:在学习上、事业上(做一切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刻苦、顽强的拼搏精神,要有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
5、作业:
①完成文后练习一
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苦练》ppt课件1
浙教版九年级上《苦练》教案4
浙教版《苦练》教案3
浙教版《苦练》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