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祖国的大豆》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15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难词; 
2.理清思路,正确划分层次。 
3.分析第2——4自然段是抓住大豆的哪些具体特点进行说明的。 
二、 课文预习内容 
1. 读准“庶、秸、洼、沼、琳、琅、碱、胶、榨等字。 
2. 理解“琳琅满目、贫瘠、久负盛名、安家落户”等词语。 
3. 学会运用下列四组同义词:扩展、扩大;辽阔、广阔;形状、形态;采集、收集。 
4.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说明大豆的?写了哪些特点?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知道了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今天我们学习《祖国的大豆》。那么它有哪些特征,可从哪几发面去介绍呢? 
生:自由介绍说明,并概括小结。(外型、生长环境、历史、用途等方面介绍) 
师:那么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 
2. 检查预习情况。 
(1) 给下列字注音。 
“庶、秸、洼、沼、琳、琅、碱、胶、榨 
(2) 等解释下列词语。 
琳琅满目、贫瘠、久负盛名、安家落户(强调“ 琳琅满目”的比喻义,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安家落户“的拟人用法。) 
(3) 完成课后练习五:辨析同义词,并分别口头造句。 
3.生:速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说明祖国的大豆的? 
师提示:先归纳每个自然段的纲要。 
(1) 说明我国是“大豆王国” 。 
(2) 说明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 
(3) —(4)介绍我国大豆的种植区域的扩展情况。 
(5)说明大豆是由野生大豆驯化而来的。 
(6)说明我国大豆的品种繁多。 
(7)列举我国大豆的一些优良品种。 
(8)主要说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 
(9)说明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 
(10)略说大豆的其它用途。 
(11)对8——10节内容归结。 
师生讨论明确:课文首段先从总体上说明中国是“大豆王国”,然后从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大豆进行具体说明。第一方面说明我国大豆的栽培史。这个部分又分两层,先说明我国大豆品种的改良过程。 第二方面说明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它用途。这一部分分三段,依次说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的其它用途。轻重有序,条理井然。 
划分段落层次,形成板书: 
第一部分:(第1节)我国是“大豆王国” 。 
第二部分:(第2-7节) 栽培区域不断扩展 
我国大豆的栽培史 
我国大豆品种的改良过程 
第三部分(第8-11节) 蛋白质含量高 
重要的油料作物 
大豆是粮油作物中的一宝 其它用途 
4.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提问:本段抓住祖国大豆的什么特点来说明?又是怎样说明的? 
生回答明确:本段抓住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这个特点来说明。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二是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大豆的残留印痕;三是许多古书中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四是据推算,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长达四五千年。 
5. 指名学生朗读第3、4节,并提问:这两节抓住祖国大豆的什么特点来说明?种植地域是怎样不断扩展的? 
生回答明确:这两节是抓住祖国大豆种植地域广阔这个特点来说明的,从“我国北自黑龙江,南到海南岛,几乎各省市自治区都种植大豆这句话中可得到印证。我国大豆的种植区域是这样不断扩展的:西周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一带;汉武帝时,带到东北种植;唐宋以后,又逐步向长江流域扩展;元代初期,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种植;现在,几乎各省市自治区都种植大豆。 
6. 布置作业 
(1) 给下列各组字组词。 
蔗( ) 釜( ) 朗( ) 秸( ) 
庶( ) 爷( ) 琅( ) 桔( ) 
(2) 课文第二自然段引用了曹子建的《七步诗》,这首诗的本义和比喻义各是什么?课文里的引用是为了说明什么? 
(3) 预习:课文第5——11自然段是抓住祖国大豆的哪些特点来说明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分析课文第5——11自然段是抓住祖国大豆的哪些特点来说明的? 
2.领会课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科学。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旧课 
(1) 本文是按怎样的思路说明祖国的大豆的? 
(2) 课文第2-4自然段抓住大豆哪些特点来说明? 
(3) 课文第5-7自然段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祖国大豆的特点呢? 
2. 学习第5-7自然段。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 大豆的栽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生:大豆的栽培经历了由“野生大豆——经过培育的大豆——优良品种的大豆”这样一个过程。 
(3) 野生大豆的特点是什么?经过培育的大豆的特点是什么?这样说明的目的是什么? 
生:野生大豆的特点是茎杆细,果实少,子粒小,粒形扁。经过培育,大豆的茎杆变粗壮,果实变多,籽粒变大,粒形变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也越来越多。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野生大豆和经过培育的大豆的不同的形态特点。 
(4) 第六自然段抓住了大豆什么特点来说明? 
生明确:抓住种类繁多这个特点来说明。因为“仅九个省,就采集了三千一百多份大豆样品。 
(5) 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优良品种各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黄金珠——颗颗金黄,粒粒闪光 
天鹅蛋——粒大而圆,色泽晶亮 
开原大白眉——含蛋白质高达百分之四十 
满金仓——含油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三 
碱豆——在盐碱地里也能很好地生长 
水里站——在涝洼地里也能很好地生长 
大肚脐、平顶香——耐干旱,耐贫瘠 
说明通过长期的实践,我国劳动人民培育出琳琅满目的优良品种。 
3.学习第8-11节。(1)抽读 (2)课文抓住了大豆的哪些特点来说明? 
生:营养价值高、用途广 
(3)课文怎样说明大豆的营养价值高? 
生明确:从大豆所含营养成分,大豆蛋白质含量与牛肉、猪肉、水质牛奶的比较,大豆可以加工成一百多种主、副食品等三个方面说明大豆蛋白质的含量很高,也就是营养价值很高。 
(4) 课文怎样说明大豆的用途广泛? 
生明确:从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上好饿饲料和肥料,是重要;的重要材,是机械、医药、化工生产的原料等来说明它的广泛用途。 
4. 以上分析了全文,请归纳一下,课文是抓住了祖国大豆的哪些特点来说明?其作用是什么? 
生明确:课文抓住了祖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种类繁多、品种优良、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等特点,从而具体地说明了我国大豆的栽培史、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其它用途。 
5.为了把大豆的特点说得更明白,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出例子,并说说其作用。 
(1) 引用说明:引用《诗经》里的诗句,说明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引用《汜胜之书》里的话和《七步诗》,说明汗魏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种植大豆,普遍煮食豆饭的事实;引用《物类相感志》里的话说明我国人民早就食用豆油了。 
(2) 举例子:列举东北地区八种大豆品种,说明通过长期的实践,我国劳动人民培育出琳琅满目的优良品种。 
(3) 作比较:如把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同牛肉、猪肉、水质牛奶的比较,并运用数据具体说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很高。 
7. 课文中的许多语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科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前两个先示范,后三个学生辨析) 
(1) 在许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过大豆的残留印痕。(如果省去“许多”“ 残留”,那么句子的意思就变成:所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过大豆的残留印痕,这与事实不符。) 
(2) 从西周到秦汗时期,大豆主要在黄河流域一带种植,是人民重要的粮食之一。(如果省去“主要”一词,那么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从西周的秦汗时期,大豆只在黄河流域一带种植,与原意大不相同。如果没有“之一”这个词语,那就过分突出大豆在粮食中的地位,言过其实。) 
(3) 大约在元初期,大豆在我国的广大地区已经普遍种植。(这是根据某些资料作出的推测。如果句中没有“大约”一词,在时间上作绝对肯定,反而显得不科学。) 
(4) 特别是东北三省,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5%以上。(“35%以上”是强调“不少于”35%,这是概数,如果没有“以上”这个词语,就成确数。这里用概数更合理。) 
(5) 从蛋白质的含量来看,0.5公斤大豆相当于1公斤牛肉,2公斤多猪肉,或6公斤水质牛奶。(如果没有“从蛋白质的含量来看”这个短语,那么大豆与牛肉、猪肉、水质牛奶就无从比较了。 
四、 回顾小结说明文的学习要点。 
五、 巩固练习。(课后练习六) 本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祖国的大豆》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