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崔杼弑其君》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20


教学目的:

  一、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二、初步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体会本文叙事有条不紊的特点。

  三、初步了解文中晏子的表现,对晏子这个历史人物有初步认识。

  四、对文中涉及的“大史书曰”这一细节进行品析,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晏子不死君难”和“大史书曰”两节;了解“晏子”这个人物及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

教具、教法:

  一、实物投影仪。

  二、小组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通过对《左传》的介绍,导入课文: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60卷,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二百五十余年间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有关活动及重大事件(其叙事更至于悼公十四年(前454年))。其内容包括天文历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是我国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相关链接”,了解更多的有关《左传》的知识。)

  《左传》之后,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宋人对《左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陆游《杨梦锡集句杜诗序》)。可见《左传》对我国后世影响巨大,在我国文史界占有较高的地位。

二、学生诵读课文,并利用工具书及注释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落实有关的文言知识。

  做法:学生把有关的文言知识写下来,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习内容(1-3份),全班同学一起去讨论决定,老师适当补充。

  1.通假字:

  ①遂取之“取”通“娶”

  ②反队,遂弑之“队”通“坠”

  ③不说弁而死于崔氏“说”通“脱”

  ④干掫有淫者“干”通“捍”

  2.古今异义:

  (1)君之臣杼疾病(古:病得很重;今:病的总称)

  (2)臣君者,岂为其口实(古:吃喝;今:可以被人利用的借口、话柄)

  3.词类活用:

  (1)东郭偃臣崔武子(名作动,做……家臣)


   (2)见棠姜而美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3)公鞭侍人贾举(名作动,鞭打)

  (4)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5)死乎(为动用法,为……而死)

  4.文言虚词积累:

  焉

  偃御武子以吊焉(代词、代“齐棠公”)

  庄公通焉(代词、代“棠姜”)

  吾焉得死之(表反问,怎能)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而

  见棠姜而美之(表顺承)

  而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却,表转折)

  公拊楹而歌(表修饰)



  其

  其无冠乎(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示委婉语气,相当于“还是”)

  齐国其庶几乎(语气副词,表示猜测语气。相当于“大概、差不多”)


  以

  以崔子之冠赐人(介词,用)

  尔以帑免,我将死(动词带领)

  欲以客往赴秦军(动词带领)

  执简以往(相当于“而”,表修饰)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免,是反子之义也。

  申蒯,侍渔者。

 (2)被动句

  不说弁而死于崔氏。

  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意合被动)

 (3)宾语前置

  社稷是主。

  将庸何归?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并适当引导和点拨。)

三、显示同学们的意见,适当评点并补充,引导学生养成积累、整理和适当拓展的习惯。


四、学习小组讨论1-3段,要求能基本翻译、了解基本内容并思考:这三段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列出文中人物,想想众多人物的关系。

  1.学生讨论

  2.学生发言

  3.明确

  主要叙述“崔杼弑其君”,这里写了许多人物,较为复杂(出示投影片,让学生据课文内容明确)

  在这一段,主要内容是:崔杼霸占了棠公寡妻,又写了庄公私通棠姜并且羞辱崔杼,崔杼不满设计杀害了庄公。文中的崔杼是齐国的大臣,一方面,他权倾朝野,有着极大权力,握有生杀大权,但是从宗法上说,他始终处于臣服的位置。这样,他只能以臣民的方式去行事。文章始终把他放在臣民的位置来对待和叙述。例如:他夺人寡妻,又受人羞辱。然而,他杀了庄公之后,又不能不被历史记载一笔;一方面,庄公羞辱他,史书不好直言,而一旦他杀了庄公,却不能不背上忤逆的罪名。文中人物复杂,内容较多,但文章在叙述事件中,详略得宜,有条不紊,把整个事件交待得井然有序。这充分体现了唐史学家刘知几所说的“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的特点。

五、学生再读课文,加深认识。

六、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4、5、6段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主要分析“晏子不死君难”一节和“太史直书”,了解晏子和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

教学准备:

  印发金圣叹的《才子必读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学生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晏子” 。

  明确:晏子给我们的印象是个机智、聪明的人,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机敏的口才。那么,在“崔杼弑其君”这情节里,晏子又如何呢?大家可以研讨一下。

二、

 (1)齐读第四、五段。

 (2)学习小组讨论,明确这几段所叙之事。

讨论:

按照春秋时期的礼仪,君王非正常死亡,臣民是有理由殉死的。但是晏子找了一个很好的、动人的借口,既逃脱了殉死,还谴责了庄公及崔子二人。那么,我们如何去看待晏子这种举动?

讨论后,显示学生意见:

 (1)晏子违背了礼仪,强词夺理。


 (2)晏子怕死,故找借口。

 (3)他狡猾,奸狡。

 (4)机智、圆滑。

 (5)不为私利而死、所以其不想殉死。

 (6)斥责崔子行为,他不怕死。

 (教师明确)

  这段历史,是历史上有名的“晏子不死君难”,它表现了晏子的聪明耿介,忠诚与正直。文中的晏子是机敏善变的,同时又是无私的,但也不失圆滑世故,甚而可说是:“狡猾”。

  在对待崔子弑君这件事上,晏子表明了自己的原则、立场;对于弑君的不义之举,他斥责了崔子;但其说话技巧是十分高超的,他并没有进行面对面的批判,而是用婉转的方式表达了对崔子的不满。这样,既达到了批判的目的,又达到了明哲保身的效果。

  晏子门人问他,我们的君王死了,我们是否也要同死?或者逃走?晏子十分巧妙地加以回绝。但在门人问其要不要回家时,晏子乘机表达了他心中对君王的不满。晏子意思是说:“如果君王在,我们就应该忠于他,但君王都死了,我们还忠于谁呢?”

  按照常理讲,君王任务是主持社稷的,不是君临老百姓的。如果君王为社稷而死,老百姓当然可以和君主同死。因为作为君王的臣民,其责任是供养社稷的,不是单单为自己而生存的。如果臣民为国而亡,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人为自己的私利而死了,我们大家都要为此而同死、同亡,那就是不义的事情。除非是其同党,正直的人是没有人敢担当这个不义之名的。何况现在君王是被人立而又被其杀的,怎能为这样的人而死呢?

  在这里,晏子的精明、正直、明辨是非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春秋时期,讲究忠君固是一种传统,但晏子却具有超然于上的态度,明确了忠君的界限与尺度。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阐明了道理,其用词的高超、巧妙令人刮目相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对比阅读金圣叹《才子必读古文》,加深理解“不死君难”。

四、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讨论:

  ①崔杼为什么杀死太史?又为什么对第四位太史“舍之”?

  ②南史氏“执简以往”用意何在?

  明确:崔杼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下杀君的罪名,因而杀死太史。但他感到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故“舍之”,南史氏惟恐没有人再敢直书其事,故“执简以往”。

  这一小段文字在我国历史上可谓字字千钧。不足60字,却将我国古代史官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操守写了出来。中国史官向来重视秉笔直书。为了做到这一点,史家们往往不避讳,不避嫌,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持历史的真实。这种精神可以说是史家的传统。作为史官,一家三口被杀却毫不动摇,甚至感动了南史氏一干人等,足见我国古代史官的伟大与崇高。

五、出示投影,学习《董狐直笔》(选自《左传·宣公二年》),加深对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认识并渗透文言

知识。

  ①翻译:其我之谓矣!

  ②区别古今义:书法不隐。

六、课后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本文的收获。如:叙事有条理、有层次;重点分明突出,讲究叙事技巧,人物形象鲜明等。

七、布置作业:

  ①课后拓展,阅读并翻译(《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二十五》)

  ②完成课后练习、积累文言知识

  ③动手梳理本文故事情节;了解人物评价要点。


标题: 《崔杼弑其君》教案1
文件大小: 2092K
文件格式: rar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崔杼弑其君》ppt课件2
《崔杼弑其君》同步练习
《崔杼弑其君》教学参考
《崔杼弑其君》译文
《崔杼弑其君》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