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拣麦穗》教案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0-22


拣麦穗 
(一)爱的姿势,爱的震撼——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片段,引出“爱”的话题。然后设悬:爱是没有具体的形态的,但只需我们用心,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大家是否知道“爱也有姿势”?简述有关“爱的姿势”的感人小故事,引发学生对“爱”的震撼,导入新课。 
(二)“爱”字初探——整体感知 
(1)自由组合而成学习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作短时间的心得汇总、整合,由小组代言人陈述组员见解。 
(2)教师抓住学生见解中的共同点作点评,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创见。 
(3)展示时人理解,供学生作多元参照。 
(4)在学生认为自己阅读有所得的基础上,请他们谈阅读的方法。 
(5)教师在学生意见基础上把一些阅读的方法加以整理,供学生作为以后学习的借鉴。借此整理,亦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文的重点所在。 
(三)“爱”意读、赏——融情入文 
(1)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句。 
(2)按自己的理解,给找出的语句一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读出来。谈谈为什么这样处理?你为什么最欣赏它? 
(3)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举一二在班上进行欣赏。 
(四)爱的询问——问题征集 
首先向学生明确教师的构想:同学们,你们认为课堂这一舞台的主角是谁?其实你们才是课堂的主体,因而必须也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上、舞台上努力表现,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让课堂成为自己走向成功的一个场所。那么大家是否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合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呢? 
(1)在学习小组中,组员把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提出,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解决,并推举出本组的“金问题”。 
(2)教师即场把学生的问题在电脑中显示出来,或让学生在黑板上把问题写出来,并把提出问题的学生的名字署上。 
[此举在于激发学生的发问意识与探究兴趣] 
“金问题”举例:(这些问题,可在学生不知如何入手发问时,作示例之用,或作为课后的思维训练。) 
①文章是写发生在“我”与“卖灶糖老汉”间的故事的,为什么要在开头用那么长的篇幅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是否入题太慢了? 
[教师理解(仅供参考):文章先讲述了村姑们幻灭的梦,旨在为下文的发展作铺垫和后来“我”童年梦想的失落作映衬。] 
②为什么农村姑娘们的“幻想全都变了味儿”?为什么最后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为什么不去寻找一份真正的爱? 
[教师理解(仅供参考):因为“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又有着多么大的距离”。 
她们最后“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的原因,正如文中所说没有人“会为她们叹一口气,表示同情。也不会关心她们还曾有过幻想。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不会过分感到悲伤”。正因为当时那种妇女婚姻不自由的现状及妇女们不敢抗争的麻木,令她们不能寻找一份她们拣麦穗时幻想的真正的爱。] 
③“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卖灶糖老汉”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与“卖灶糖老汉”间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教师理解(仅供参考):由“我”拣麦穗时“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蚱蜢和蝴蝶”,而且“我”还去追赶它们,“拣到的麦穗有从篮子里掉回到地里去”,绣荷包给老汉等的动作、细节描写;“大言不惭”的回答;不以那个孤苦卖糖老汉为丈夫为不体面;担心老汉早晚有一天会死去;为老汉的死“哭得很伤心”可见,“我”是纯真、可爱、贪玩、充满稚气、憨态可掬、不谙世事、善良的。长大以后,“我”常常想念他,怀念那个失落的美丽的梦,还表现出“我”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 
老汉的外貌描写;与“我”的对话中说“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旮达,就歇在旮达”;老汉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小女孩纯真的感情,每逢经过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她;不仅如此,他的爱还表现在尊重小女孩的内心上,他保护她的感情,在她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再称她是自己的小媳妇;他疼爱她,还因为她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苦,但善良、心细、慈祥、善解人意的老人形象。就算对一不相熟的小女孩也无私地关爱着,可见其爱的淳朴与无私。] 
④怎样理解景物描写中的“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一句?文章中的“小火柿子”象征什么? 
[教师理解(仅供参考):“小火柿子”象征义:(可联系《最后一片树叶》辅助理解)象征着老人对“我”无私的关爱在“我”心中是不会随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 
⑤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理解(仅供参考):如第四段中“等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的睡过一觉又悄悄地回到天边”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是交代姑娘们起得很早;二是朦胧的景物描写烘托起了姑娘们朦胧而美丽的梦。而写“小火柿子”的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一是象征着老汉对“我”那无私的爱;二是起到烘托人物感情的作用。] 
⑥文章中“我”为老汉的死“哭得很伤心”,为什么却又说那“疼爱我的卖糖老汉”是“陌生”的呢? 
[教师理解(仅供参考):之所以说老汉是“陌生”的是因为,居无定所的老汉与“我”,只有在他“经过我们这个村子”才能见上一回,联系他们的“纽带”只是一句所有人都不当真的小孩稚语。但老汉却为了一“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付出了他“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爱,因而有此一说。] 
⑦文章最后一句写道“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怎样理解?对于如此珍贵的荷包,“我”却弄丢了,是否让人感到一种无奈?是否使文章传达的情感因此而大打折扣? 
[教师理解(仅供参考):因为“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是“我”童年梦想的载体、显现形式,它的丢失,象征着“我”童年梦想的失落。而“我”长大以后,“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但“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这说明“我”常怀念那个失落的美丽的梦,但再也难寻,从而也表现出“我”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 
(五)爱的解码——重点探究,对话互动 
(1)拟用“张洁书友会”的形式,学习小组轮流以“作者”和“读者”的角色,就以上问题或新问题展开对话交流。老师是发问者,也可以是被问者,参与到这一互动中。 
(2)在对话互动环节前,先向学生简介张洁及其作品的特色等,让学生能知人论文。 
(3)教师据学生所提问题,作及时、灵活的调整,以期与学生同步互动。 
(六)爱有明天——体验反思 
设想一: 
抓住文中那句“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爱进行拓展。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积累,联系与文章中“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爱相似的自己的经历或故事,谈谈自己的领悟。 
(2)教师抓住学生所讲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点,如这些爱大多是单向的,那么是否意味着爱只是一种付出,不需要双向的互动?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寻爱的真谛。 
设想二: 
在学生已对作品的内容、情感有了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认知后,展示时人对本文的评价,给学生一个跳板,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深入作品中对超越了作品具体形象意义而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精神价值,作更深一步的咀嚼。 
评价一:《拣麦穗》说透了我们生命的有限,让我们领悟了时间的无限,这就是我们忧伤的源头。但当你失去之后,你学会了加倍珍惜,学会了发现爱,这时生命和生活的美丽也就被发现了。散文还表现了人性的美好(美丽的梦想者,对梦想者予以关怀和疼爱的理解者)。 
——荒林《张洁(拣麦穗)赏析》 
评价二:《拣麦穗》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小女孩失落的梦与村姑们幻灭的梦的对比,还表现出作者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 
评价三:《拣麦穗》如同一个寓言故事,它在询问人们:是选择约定俗成的人生,还是去做一个生命的越轨者,甘冒生命坠落的风险。 
——《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七)爱的寄语——课堂留言板 
(1)让每位学生写一句学习感言,先在小组内交流。 
(2)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在学生写“爱的寄语”时,作为衬托音乐。 
(3)推举出小组中的佳作,贴在黑板上让全体同学一起品味。 
(八)爱意延伸——课外激趣 
(1)用磁盘从网上下载张洁的有关作品,如在1980年前后发表的《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姑娘?》、《梦》、《盯梢》、《怀念关中》、《我不是个好孩子》等,把从童年女孩“我”的天真单纯的视角描写了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的散文,或小说《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分别送给被选出的本课最佳表现者,一可作为奖励,二可以此激发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使课堂得到延伸。 
(2)向全体学生推介相关网站:如“水云间”等,旨在提醒学生在课余,可善用网络,以助学习。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张洁《拣麦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拣麦穗》ppt课件(26页)
《拣麦穗》ppt课件(16页)
《拣麦穗》《童年絮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拣麦穗》ppt课件(12页)
《拣麦穗》自主学案
比较、探究:《捡麦穗》教案8
《拣麦穗》讲学稿
《拣麦穗》课堂实录(片段)
比较探究: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童年絮味》《生命》导学案
《拣麦穗》学案
《拣麦穗》读后感(2篇)
《拣麦穗》教案7
《拣麦穗》导学案
《拣麦穗》教案8
《拣麦穗》教学设计7
《拣麦穗》ppt课件(9页)
《拣麦穗——美丽人性》教案及课件
《拣麦穗》ppt课件(17页)
《拣麦穗》ppt课件(21页)
《拣麦穗》ppt课件(32页)
《拣麦穗》教学实录
《拣麦穗的故事》及点评
《拣麦穗》ppt课件10
《拣麦穗》教学反思
《拣麦穗》ppt课件9
《拣麦穗》ppt课件8
《拣麦穗》(张洁)课堂实录
《拣麦穗》说课ppt课件
比较探究《拣麦穗》说课稿2
《拣麦穗》表格式教案
《拣麦穗》ppt课件7
《拣麦穗》ppt课件6
《拣麦穗》教学设计6
《拣麦穗》ppt课件5
《拣麦穗》说课稿
张洁《拣麦穗》课文阅读
《拣麦穗》赏析
《让世界充满爱》flash音乐欣赏
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教案及练习
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同步练习
《拣麦穗》教案及练习
《拣麦穗》同步练习
《拣麦穗》ppt课件4
《拣麦穗》课堂教学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