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课文练习 >>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15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标点击]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读写,解释文中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掌握文中说明的方法;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难点剖析]
1.“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地质学说有什么关系,一般读者很难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却有内在的关联。课文就是从南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实际上,第二篇短文也用另一个科学探究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了这一道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
2.“如果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这一句话在文中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它表明了作者的思维方法,其思维触角已经伸向另一领域。正是把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的思考,才使作者进一步追问:“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接着作者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明了“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这样又把本来的疑团推进了一步: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行文至此,才对本文所要阐明的中心议题正面作答。由此可见,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先导。这对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都应有所启迪。
[发散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褶皱(      )      潮汐(      )      遗骸(      )      臀(      )
劫难(      )      陨石(      )      追溯(      )      驮(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流逝:
天衣无缝:
劫难:
追溯::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2)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
(3)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中考巡礼](2005镇江)
1.下面语段中划线部分有五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三处加以改正。
几年前,①在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情况下,②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虽然亏了本,但赢得了产销两旺,③经济效益一下子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④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⑤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⑥反过来,死死把住“只赚不赔”的框框,不肯牺牲眼前的小利,弄不好到头来是连血本都会亏掉的。
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西游记》:
 

 
 
 
 
 
 
 
 
 
 
 

《水  浒》:
 
3.根据语段内容,在方框内写一句恰当的话。
在科学创造方面,我们可以列举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取得成果的年龄: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牛顿20岁创立微积分,24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21岁取得第一项专利,30岁发明留声机,32岁发明白炽灯,33岁发明电车;徐霞客22岁开始周游各地,进行地理考察;杨振宁34岁时与30岁的李政道共同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原理,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上述事实证明:

 
 
 
 
 
 
 
 
 
 
 
 
 
 
 
 
 
 
 
 

[综合收敛]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1.第一段中“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选文涉及的是哪两个领域?
 
2.第三、四段得出的论断分别是什么?
 
3.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
 
4.第四段中为什么举“青蛙”和“蟾蜍”这两个例子?
[迁移整合](2005南通)
不容忽视的光污染
    ①你知道吗?一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吸引”并“杀死”35万只昆虫。这是奥地利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的最新发现。
    ②其实,很多其它动物也套因为城市的照明而受害。大规模的人造光常常使迁徙中的鸟类迷失方向,美国芝加哥有一幢高楼每年都会“杀死”1000_—2000只候鸟。在2001年的小海龟出生期,人们在犬西洋沿岸发现了很多死去的小海龟。据分析,刚出生的小海龟是根据月亮和星星在海水中的倒影而游往海洋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灯火通明,使月光和星光黯然失色,导致那些小海龟误把陆地当成海洋,最终因缺水而殒命。
    ③在夜晚,地球大气层会散射城市的灯光,维持较高的亮度。动物们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精神十足,而原本用于繁殖、自卫和觅食的精力便会无端消耗掉。环境学家还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存活时间短,而且光合作用能力弱,氧气释放量少。 
    ④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其实,对人类而言,光污染的危害也不小。近年来,很多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在夏季阳光的照射下,玻璃幕墙非常令人不适。
    ⑤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所以粉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⑥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如果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卞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⑦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1.本文中,“光污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文意回答,“光污染”对动物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
 
4.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书刊使用米黄、浅蓝、浅红等色泽的纸张。请你运用本文介绍的有关知识,对这一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发散训练]
1.略2.略3.(1)举例子;(2)打比方;(3)列数字。
[中考巡礼]
1.第①处在彩电严重滞销的情况下(或“在彩电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第②处长虹电器厂率先大幅度降价销售(或“长虹电器厂大幅度降价销售”)第⑧处经济效益一下子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或“经济效益迅速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第④处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或“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第⑤处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取得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的效果(成效)(或“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2.本题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①每联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近;②下联中写出“性格,人名、事件”即可)3.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①点明是“年轻时期”;②点明“科学创造上取得成果”;③语言准确、简洁。
 
[综合收敛]
1.地质学和生物学。2.恐龙遍布于世界各地;恐龙不适合在南极生存。3.举例子。4.因为两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栖动物,用它们作代表,简明易懂。
[迁移整合]
1.人造光对动植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2.①“吸引”并“杀死”昆虫;②使动物迷失方向;③使动物无端消耗精力。3.因为只有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意思对即可)4.使用色彩柔和而自然的纸张,可有效降低光反射系数,减轻光污染引起的视觉疲劳,保护视力。(意思对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24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46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知识点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8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2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69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作业练习(2课时)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综合练习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建议、练习说明、教学重点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x课件(38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28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读读写写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23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1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62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4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练习题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堂实录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3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学模式操作卡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预习学案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45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导学稿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34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说课稿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2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27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后题及答案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学案(含答案)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37页)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5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4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3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rm音频课文朗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练习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自学评估练习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综合能力测试题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案7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案6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案5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2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ppt课件1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案4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