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综合教学指导 >>
独辟蹊径,探寻美点——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之美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1-05


  独辟蹊径,探寻美点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之美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   赵亚锋

提要: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①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如果离开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语文课堂教学的美点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试图从语言、引导、风格、提问中去探寻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之美。

关键词:语言    风格  提问 

引言:语文是一门艺术,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展示语文课堂教学之美,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听有人评议:某某的课启发诱导,有趣儿,深入浅出,味儿浓,引人入胜,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某的课,启而不发,枯燥乏味,浅入浅出,引人入睡,听这样的课是一种折磨和灾难。为什么一个有“味”,一个乏“味”?一个“引人入胜”,一个“引人入睡”?一个是“享受”,一个是“灾难”呢?简言之,因为一个具备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津津有味,饶有兴味;而另一个却缺乏语文课堂艺术修养的缘故。

  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沉闷状况呢?这就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去追寻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

课堂教学语言之美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①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②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场效应。③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④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但须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余映潮老师教学《七颗钻石》完后小结: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这,既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小结,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

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

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零星,我们就会感到无限的微型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给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给声给色,有景有情,可谓形象、精彩了。

有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关汉卿《窦娥冤》中的唱段: 

   “有日月朝暮悬,

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孙悟空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教师作分析时说:看,窦娥的愤怒如火山爆发般强烈!她的控诉是多么强烈,她的仇恨是多么深沉,她的反抗是多么彻底!她斥骂和否定了封建社会中至高于无上的天帝投神!她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下的罪恶现实!教师那样排比、对仗的语言又是何特等生动有力。 

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③

    课堂教学“导”之美

    有人说,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审时度势,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很下一番苦功夫。

    开篇引导,即导入新课。导语设计既要新颖,又要简练,生动,有文采,有感情,还要富于变化。有时介绍背景,有时创设情境,有时提出问题,巧设悬念,有时直接审题,开门见山。虽有定法,但无定式,不断变化,以求激发学生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于漪老师教学《听潮》时的导语就是很好的典范。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听过有关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的形象,列举一些词语来形容它的情状。(放手让学生说)海,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有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之间盘旋翱翔;有时它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吼咆哮。生活在海边的人,目睹海的情态,耳闻海的呼啸,熟悉海的脾气,热爱大海;原离海边的人,读描绘海的佳作,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到海的壮观。鲁彦《听潮》一文,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让我们认真阅读,仔细体会。

老师的这段导语,开头连用两个问句,启动学生的思维。接着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大海多姿多彩的形象,有对主观感情的浓烈抒发,有粗笔勾勒,有传神的细描;词汇丰富,句式长短结合。如此优美的语言,配上老师那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语调,学生听起来,如坐春风,马上进入情境。

课堂指导,即导读、导思、导路的点拨功夫。导读,是指导学生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时要认认真真地读,把课文读懂;总结课文时要有表情地去读,把课文读会、读深。导思,是指善于抓住时机疏导学生思维。导路,就是把握学生的学路,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即文章内存的逻辑联系。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能力,是万万离不开教师的点拨指导的。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

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收尾诱导,即在一堂课行将结束时,能绾知识之结,放学习之线。艺术化的收尾,要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深化并与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艺术化的收尾,要简洁、明快,含蓄蕴藉、新鲜有趣、灵活多变,切不可拖泥带水、浅白直露、僵化、死板,虎头蛇尾,影响或削弱教学效果。如教学《死海不死》,结课收尾时,教师可摆出一对矛盾的观点:有的研究者认为,《死海不死》在写作上有一个毛病。上帝造海神话的末尾几句和前面情节有矛盾:既然整个村庄的被沦为汪洋,上帝怎么还能让他们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呢?可有的研究者却认为这是神话,不可细究,不能算毛病。这样,教师巧妙的将空白留在了课后,学生大多会饶有兴味地填补,主动地去解惑释疑,从而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风格之美

    语文教师人格、品格、师德的高尚,是影响和制约语文教学风格的决定因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浓重与丰富,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因素,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风格,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内隐的要素。教学语言的精炼、精确、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的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的表情美、体态美、风度美。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外显的的要素。

    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或严谨,或庄雅,或蕴味,或理智,自然而不做作,以简练、明白、严密的逻辑力量取胜,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质朴”的风格。有的热情奔放、绘声绘色,或谐趣,或潇洒,可明畅,或雄健,多以生动活泼和明丽清新赢得学生,这一美可以归属为“表演”的风格。也有的融合了单一性“质朴”和“表演”两种风格,经过重组改造,成为中间型、浑融型的教学风格。既庄雅又谐趣,既严谨又潇洒,既雄健又委婉,既蕴味又明畅,既善表演又善导演,这恰恰是语文教学风格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语文教学艺术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一般教学经验的“此岸”,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艺术的“彼岸”,去攀摘语文教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李吉林老师总能把学生带入那逼真的情景,钱梦龙老师总是一课一法巧妙无比,于漪老师总是热切如火温婉似水,绘声绘色,鲜活生动,诗意浓厚。她讲《春》,仿佛春天来到了;讲《雪》,雪野就在眼前;讲《周总理,你在哪里》,自己声泪俱下,引得满室皆泣;讲《指南录后序》;正气浩然,荡气回肠,令人感奋。这就是一位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魅力。

特级教师斯霞同志的教学质朴、亲切、貌似平淡,而用心颇深,形成了“于质朴中见真功夫”的教学风格,是与她强烈的乐教爱生的事业心是分不开的。④她为了孩子们,精心设计每一课教案,求教内行,查找资料,找标本、家庭访问、夜阑功书……这样才形成自己独特的传为美谈的风格和艺术。有一次,仅仅为了让孩子们形象理解“格外鲜艳”这个词,在课堂上她就设计了如此精心动人的演示:将一支事先准备好的红蝴蝶结从讲台上拿出,与黑板作了映衬后,迈着轻捷的步子,走到沐浴着阳光的窗前,将红蝴蝶结戴在自己头上,然后笑盈盈地用清晰可亲的普通话  问全体孩子:“现在,这红蝴蝶结的颜色怎样?”“格—外—鲜—艳!”孩子们齐声回答。斯霞老师笑了,她收到了预期效果。许多年过去,斯霞去外地讲学,一位曾听过她讲课的青年教师,紧紧握着她的手说:“斯老师,您讲的‘格外鲜艳’,使我至今难忘!”这是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啊!

课堂教学的提问之美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上。

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我们还可以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这种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的最高艺术境界。他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曲问' (就是关于''字和''字的理解),结果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可以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变色龙》一文,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语文教学之美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一般教学经验的此岸,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艺术的彼岸,去攀摘语文教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去寻找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真美。

参考文献: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1999年。

引文注释:

①《语文学习》1988年第四期

②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③李霆《全国特级教师思想录》,125页,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④斯霞《我的教学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241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农村初中生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初探
自读课文教法探索——从旁批入手
名著阅读不容易,读写画练来助力
如何培养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
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
利用语文课本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写导学案的问题与思考
衡水中学教学要求和上课要求
为啥元稹李绅叫元九李二十二
教师五心是指什么
上好公开课的技巧
给初一新生的第一堂语文课---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2
世界级知名教师的有关教学的建议
浅议如何打造“以学为主“的语文高效课堂
不要拿天赋来吓唬孩子
优秀教师必知的课堂教学经验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心中有学生,线上有精彩
教学指导:一节好课的五个基点
结对帮扶: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复习课
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2019年全国中小学生竞赛活动清单
预习课文:预习什么——预习的内容
如何提问教学建议
如何考试教学建议
如何上课教学建议
如何备课教学建议
教师要唤醒读书意识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中学语文教育方法探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有一种品质叫坚持
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
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群体研究
学会用心,细节决定成败
寻找那奇妙的“切口”
游戏是道“甜点”
收获在弘扬民族精神月
暑假研修日志
课内预习内容(模板)
追求课堂教学之美——“走进课堂”系列活动有感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师生价值取向引领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重点高中课堂教学文化重构研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