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单元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能力测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19


1单元·能力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2.种豆南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三)》)

3.__________________,属国过居延。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①。”其弟争曰:“宜燔②。”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①烹:煮。②燔:烤。

1.解释加粗的词。

1)将引射之(   

2)燔(   

3)已而雁(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一丝累,以至于寸。

C.择其善者从之。

D.朝而往,暮归。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小名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不休地叮三嘱四,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伤。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本文贯穿全篇的线索是_________。

2.第二段中“惊愕”一词表现了妈妈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家里,每当听到妈妈喊“我”小名,“我”有什么感觉?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车站送别部分,作者运用_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妈妈对儿子深深的爱。

5.妈妈该不该喊“我”的小名?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来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走,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①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本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的对话中,把“我”说的话依次找出来,有几句找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横线的三个句子反复写母亲“悄悄地”“出去”“进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处写“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请补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可分为四段,用“‖”在下面划分。

           

7.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歌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题。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而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贫贱也。27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1.“遂奠教书匠之基”一句中的“教书匠”,如改成“教师”,语意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全无收获,并不着急”和“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去掉,意思有什么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27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这三句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老舍幽默性格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能表现老舍经济状况的词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篇自传中,你觉得老舍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作家常用自嘲的形式来介绍自己,你能再举一个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题目  母亲的__________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全文不少于600字。

5.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例文】

母亲的“土格言”

安徽考生

母亲虽然出生在文化古城——桐城,却没上过一天学,不识一个字,但是她能讲出许多饱含哲理的“土格言”。

小时候我常仗着身高体壮欺侮别的孩子,他们当然不服气,就在母亲面前告我的状。晚上,母亲把我叫到跟前,把那些孩子们告我的话原原本本地给我复述一遍,然后问:“是事实吗?”待我点头认可后,母亲便说:“记住,‘人要讲理,稻要做米’。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的水稻,要是不能做米、不能吃还有什么用呢?你是人,人要不讲理,那活在人世又有什么意思呢?”在我幼年的记忆中,这是最令我震颤的一段话。现在,我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在谱、是否在理。我应该感谢母亲,她的教导使我避免了很多可能发生的错误。

从小,母亲就不宠我。四五岁就叫我挖野菜回来喂猪,不足10岁就让我跟在大人们的后面学扒秧。在田里,我常被太阳晒得发昏,有些大人过意不去,便让我上岸休息。可当我把询问的目光转向母亲时,她却毫不在意地说:“没关系,小伢子多吃一点苦,才晓得饭来得不易。俗话说,‘惯儿不孝,肥田出瘪稻’。”于是,我得继续干下去。如今一想,这是有道理的。那水稻,天天施肥只会促进叶子过快增长,从而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光出些瘪稻。同样,娇生惯养的孩子不能担当大事。在校期间,我从没被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难倒,因为自己能够解决呀!这令许多同学非常羡慕。从这一点上说,我也应该感谢母亲,是她教给我生活方面的知识,培养了我爱劳动的习惯。

在学业上,母亲非常关心我。一位远亲曾对母亲说,他愿带我出去打工,一年给3000元工资。这对我家来说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母亲婉言谢绝了。她说:“养儿不念书,等于养头猪。”母亲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明理。当别人说她不看现实时,她生气地说:“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伢儿把书念出来。”我再次感谢母亲,她的“土格言”给了我一次读书的机会。

母亲持家精打细算,是把好手。一次,父亲称回几斤鱼,叫她全部做了,给我们这些孩子解馋。而母亲却将一些鱼腌了起来,并对我说:“伢,‘日子多似连阴雨’,不能一顿吃完,还有下顿呀!‘打米(盛米做饭)要摸摸米柜’。”“日子多似连阴雨”“打米要摸摸米柜”,就是说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决定,做事要有长远的打算。啊!母亲,你又使我懂得了一个处世的道理。

母亲还有“人要忠心,火要空心”等等包含着深刻哲理的“土格言”。长大了,我才觉得自己对母亲的那些“土格言”的教诲领悟得不够深刻,还不能够从中体味出慈母那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也许是因为我过于愚笨吧!

【简评】文章成功之处,首先选择了人物语言,用饱含哲理却闪闪发光的“土格言”来刻画母亲的形象。其次通过几件小事,便为我们描绘出了勤劳善良、明白事理的“母亲”形象。最后夹叙夹议,每段结尾点明“土格言”的意义。要说到此文的缺点,那就吹毛求疵来说一点,叙事略显情节不够生动。当然,这篇作文仍不失为优秀作文。

参考答案

一、(一)1.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2.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3.单车欲问边 征蓬出汉塞 大漠孤烟直萧关逢候骑

(二)1.(1)牵,引。(2)应当。(3)寻找。2.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了。3.C 4.三个人物。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谓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二、(一)1.小名(或:“我”的小名)2.自己对儿子深深的爱,竟不被儿子所理解,因而感到意外,十分惊讶。(意思对即可)3.“有些不舒服”“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有了几分不耐”。表现了“我”在成长过程中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没有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意思对即可)4.神情(或:神态)动作(或:行动)语言5.可以,妈妈喊“我”的小名,从声声呼唤中体现了妈妈深深的爱。不可以,随着儿子的长大,妈妈喊小名就应该考虑场合,应尊重孩子,(回答赞成或反对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季节:春天 根据:北归的雁阵;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2.无常:变化不定。照应的词语:突然;猛地。3.(1)什么时候?(2)好吧,就明天。(3)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4.(1)让“我”尽情发泄,以恢复平静;(2)继续照顾、安慰、鼓励“我”;(3)中断敏感话题,避免刺激“我”。5.人要好好儿活,生活本身是美好的,像秋天菊花开放的那样多姿多彩。6.①‖②③‖④⑤⑥‖⑦7.(1)内容:描写双腿瘫痪的儿子在母爱的精神感召下,终于从消沉绝望中重新振作起来。(2)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三)1.如改成“教师”,那么就失去了原文自谦的意思了;也太正统,不够幽默2.如去掉后,文意就变成了夸耀自己博览群书和工作认真,和原意不同3.这三句话的共同特点是表现了老舍的谦虚品质。4.“甚难发财。每购彩券,以得末奖为荣”,“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5.“糊口四方”“甚难发财”“亦甘于贫贱也”6.语言风格是朴素、幽默、简练7.鲁迅的诗歌《自嘲》

三、参见“例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一单元)
浙江嵊州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开卷测试题
海阳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过关升级检测题(5份)
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猴场中学2013-2014学年度人教版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限时训练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
金虹学校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检测题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字词文常小测
呼图壁县二中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南钢学校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讲评稿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练习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练习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练习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过关试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基础过关试卷
夏邑县群星学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训练
金溪县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练习题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题精选
孟庄中学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周周清(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山东省郓城县人民中学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小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复习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复习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次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201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六单元测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