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名家小传三则》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4-12


《名家小传三则》
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2、了解小传的特点。
课文分析
(一)《韬奋自述》:
1、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情况?
第一段: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第二段: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第三段: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第四段: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2、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自嘲,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目前被推任本店经理,也是出乎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态。最后一段写到自己性急,牛性发作时容易得罪人,体现他不屈的气节。
(二)《著者略历》
1、这则小传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成果。
2、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忠厚善良,幽默不功利的人。
3、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三)《贾平凹小传》
1、这篇小传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第二段介绍了家庭境况;第三段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最后一段介绍了经历和著作情况。
2、体现出作者坦率、谦逊的思想品格。
3、语言特点: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
质 疑
1、作者贾平凹在第五课页下已经有注释,所以这里就省去了,而老舍在以前和本课都没有做注释,十分不妥。
2、课后题三给词语注音、释义应明确重点字音及解词。
3、三则小传都是作者的自传,容易误解小传只能写自己,实际写自己写他人都可以。
教学设计
1、从文章语言入手,做比较阅读分析,体会作品语言风格及人物思品,比如,这三篇文的共同特点都是言志,表现作者的“潇洒机智幽默”,区别在于《韬奋自述》带有隐讳,如“性急,牛性发时容易得罪人”隐1936年曾因进行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著者略历》中“不求甚解”“往往吃亏,亦不后悔”“甘于寒贱”等表现作者温厚幽默;《贾平凹小传》中“祖孙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等体现醇厚的风俗气息。
2、作文课:写自己的小传
总结小传的特点:小传即人物小传,就是人物的传略,它是再现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个性的一种简短的传记。它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传他人。
学习《小传》,弄清写法,归纳要点
内容:
1、主要经历(详略)  2、兴趣爱好   3、为人之道    4、事迹或业绩等。
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怎样写自传体作文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小传的一种。
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但是,怎样把自传体作文写好,却不象写别人那样简单。
首先,自传体作文要写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我”来。这个我,应该就是生活中自己的真实样子,而不是与生活中真实的自己隔着一层,或者不是完全真实的你。这就要求写作自传体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认识自我。
也许你要问了,我自己还能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走过的每一天每一步都在塑造着自己。在紧张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慢慢地,可能对自己的成长不那么敏感了,或是感受不那么深刻了,或者,由于环境的左右,自己对自我的认识也渐渐有了偏差。
写作小传的过程是一个寻找、发现自我的过程,你要顺着一根线,把自己给追回来,加以审视,加以分析,最终真正地认识自己。那么,怎样才能在文章中真实地、生动地表达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请问一下自己: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如何?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爱好与想法?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谁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哪些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这么问下来,做个记录,加以整理,一份较为真空的自传体作文就出来了。
写作自传体作文(小传)比其他写人的作文要容易很多。这是因为写的是自己,素材不缺,认识不缺。但是,素材多了,又面临一个选材和剪裁的问题。什么样的素材最适合用于这篇自传体文章?什么样的素材更重要、更有表现力?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写作自传体作文,最忌写成流水帐,从自己的出生写起、一年一年。
 
 
教案《给自己写小传》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小传写作知识及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小传。
二教学重点:
1、小传的写作知识及写作方法;
2、学会写小传。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小传的基本模式及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讲解法,举例法等
五板书设计:    
 
小传
                                                时间
     小传——记述自己或他人生平的文章           地点 完全、真实、准确
                                                细节(可有可无)
六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语 
我们已经学过《名家小传三则》,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人物传记,也称“传”,它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章。人物传记的写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的史学著作中,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往往写到人物的思想与言行,可以说是传记写作的萌芽。随着历史的发展,传记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小传的写法,为自己写自传,可以使他人了解自己。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同教学目的)
(三)作文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这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是:小传。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来加深理解。
(1)研读《韬奋自述》
什么样的文章叫自传?自传中应写入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并归纳:自述生平的文章叫自传。其核心在于“自述”,而不是别人写的。自传的作用在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为达此目的,作者就要把自己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
(2)研读《贾平凹小传》
小传是传记的一种,可以写自己,也可写别人。特点是:记叙较简略或只是有选择地写出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写,篇幅较小,文字上要求简洁,突出典型事实。
(3)通过课文实例总结小传的写作要点及表现手法:
a、主要经历(详略)
b、兴趣爱好
c、为人之道
d、事迹或业绩等。
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2、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写一篇小传。(训练学生学习写小传)
完成此题时要注意小传的一般格式,特点及有关事项。
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一篇小传,看看它有什么优点。
我 的 小 传 
  我于1973年10月20日在四川石棉县出生,成了父母最伤脑筋的调皮鬼。虽如此,我却在五岁时才被母亲拖进幼儿园的大门,可是仍不改捣蛋的习惯。
  直到1980年9月1日,我跨进小学的大门之后,陋习才有所收敛。在第二学期加入了少先队。于是我认真地学习,识了不少字,也就偷偷地翻开了案头上厚厚的书本,自此就迷上了看书。书籍使我大开眼界,也使我的作文本上有了鲜红的85分,但也使我的视力从1.5降致0.3,我戴上了眼镜。
  以后我虽迷看书,却常为眼睛担忧。好在这时我有一部分时间和一个好友一道攀登莽莽大山,征服陡峭的崖壁,进行探险活动。仗着我的命大,好几次我都死里逃生,可是我越发喜爱探险。到五年级时,探险已成了我的唯一嗜好。但父母的消息十分灵通,他们常常给我上思想教育课。我父母的反对和我的坚持,使我的性格变得倔强起来。由于好友对我的影响,我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得兴趣广泛起来。可是正应着“门门懂,样样瘟”这句俗话。
  那时,我常流鼻血,身体虚弱,但倔强的性格使我努力学习,终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可是我的眼睛已到了“视力0.1”的程度。虽如此,我还是在1986年9月1日跨入了石棉中学的大门,我的性格也日趋形成。有时我老成稳重,有时又天真幼稚,更有时我癫如疯狂,有时同学叫我是神经病,可是我觉得我头脑清醒。我也懂得:我是中国人的后代,我要为祖国繁荣而努力。
  (作者赖宁,“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之一。1988年为抢救国家财产,在与森林烈火的搏斗中光荣牺牲。)
  师生共同评议: 这篇小传是一篇标准的小传。首先,内容真实准确,贴近我们的生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完全真实。其次,作者对自己上学的经历进行了回顾,以时间为序概括而简练地叙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第三,写作有重点。作者主要介绍了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综合全文看,内容比较全面,文字简练,篇幅短小。
(四)课堂作文
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小传的写作训练。
本次作文评分标准如下:请同学们把它们抄在本次作文的题目下边:
1, 内容真实;
2, 格式正确;
3, 重点突出;(兴趣爱好)
4, 行文简洁;
5, 语言流畅;
6, 个人特色
7, 书写工整。
 
相关资料:《教参》、《语文读本》197页十九课《自传》、二十课《姥姥小传》
 
 
王蒙《想念冰心》
教学目标:
1、结合人物的生活地位和环境,感受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2、理解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课文分析:本文多角度选材,作者回忆冰心的琐碎往事,分别体现了冰心的清楚、分明、超拔、幽默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冰心先生的敬佩、爱戴与眷恋,以及由此而焕发的民族骄傲与期待。本单元综合练习(3)要求读懂人物语言,本课可以从冰心语言入手结合语境背景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进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感情和意图。所以讲授不要只停留在冰心的人物分析上,更重要的是作者写本文时所流露出来的真实情感。
写作特点
1、作者为什么用想念冰心,而不用怀念思念冰心?怀念思念一般用于对亲人对战士等难以忘怀之情;想念一般表示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不能忘怀之情,含有希望见到的意思。作者怀着极大的景仰之情,冰心的人格魅力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也表达出对民族的希望。
2、构思巧妙、自然:本文题目为《想念冰心》,先从为什么“想念”写起,后写接触冰心本人——先是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后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先是冰心的创作,后是冰心的为人处世;先是怀念冰心,后是期待现在。叙事的角度自由变换,读者随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冰心先生的敬佩、爱戴与眷恋,感受到作者有冰心先生而感动,而焕发民族的骄傲和期待。这种感动和期待是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3、多角度选材(技巧)。作者回忆冰心的琐碎往事,45678段分别体现了冰心的清楚、分明、超拔、幽默的特点。第4段作者先概括冰心的品质:清楚、分明、超拔、幽默。是最最本色的中华小老太太。她的中华小老太太的本色体现在:反感数典忘祖的假洋鬼子;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少年儿童、女作家的成长,关心散文的创作。第5段:体现冰心的智慧和幽默;第6段:写她乐于自嘲。“坐以待币”、“五不怕”鲜明地体现了冰心的风趣、乐观、超拔脱俗。第7段:对待国家大事严肃而慷慨。第8段:接受记者的一切要求一事体现冰心待人真诚。但5678始终没离开第4段的内容。
4、语言朴素、自然、洒脱、含蓄、言简意赅:“我真佩服她的博学” 、“她是一个最最本色的中华小老太太”、“那么今后呢?今后还有这样大气和高明、有教养和纯洁的人吗?伟大的古老的中华民族,不是应该多有几个冰心这样的人物吗?”
本文没有大力的渲染,没有华丽的词藻,全文真情以贯之。让读者感受到王蒙对冰心先生的敬佩、爱戴、想念;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动;感受到作者对民族的骄傲与期待。(结合课后题4体会)
5、特殊词语:“狡猾”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坐以待→(毙)
质疑
1、课后题四的题干:“说明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成分,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对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其中“句子成分”是个陌生概念,须结合书后的“语法知识和运用部分”去理解说明,本题应重在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用词语的替换法或删除法来进行说明。
2、课后题五中应标出重点字,注音和解词应分开。
3、本文从写人记事上,以概括和片段描写为主,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但缺少具体的事件以及刻画人物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联想魏巍的《我的老师》。
教学设计:
1、  从全文来看,第四节统领5678段,中心句“她永远是那么清楚、那么分明、那么超拔而又幽默。”后几段都围绕它来写。单看4567段都是这种模式。下面主要针对段落的展开方法做一下说明。
a:进行总说分说展开段落(总分)的思维训练:
表述一个事物或观念,可以先总说,后分说。总说给人以初步的概括印象,分说则从多方面加以解说、印证,结构上或为并列式,或为递进式。这是经常用来展开段落的方法。
了解这种思维定式,配以相应的阅读段进行练习,或安排恰当的写作训练,可以为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做准备。
(例1)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 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 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 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说明:起始部分总括点出黛玉在暗中听到宝玉发自内心的一席话后心头涌起复杂的感情。展开部分则分承总说的要点,具体叙述她为什么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从而表明她对宝玉真挚的爱以及对未来深重的焦虑。终结部分是感情发展的延伸和情节的交代。
 
b:通过列举实例展开段落的思维方法(本文侧重)
客观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用列举实例来陈述、证实中心意思是最基本的展开方法。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例(2)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陶铸《松树的风格》)
说明:起始部分强调松树自我牺牲的精神。展开部分列举松树的干、枝、叶、根及脂液全部服务于人类;然后又从整体上进一步举出松树在夏天挡住烈日给人以阴凉,在黑夜焚化自身照亮人们前进的路。这样就能使人们认识到松树为人类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从而产生敬意。
2、进行句式仿写拓展练习
例句:
a她永远是那么清楚、那么分明、那么超拔而又幽默。
b她关心国家大事,常常有所臧否。她更关心少年儿童,关心女作家的成长,关心散文创作。
c那么今后呢?今后还有这样大气和高明、有教养和纯洁的人吗?伟大的古老的中华民族,不是应该多有几个冰心这样的人物吗?
d遇到困扰的时候,焦躁不安的时候,悲观失望的时候和陷入鄙俗的泥沼的时候,想想冰心,无异一剂良药。
3、进行词语拓展迁移训练丰富积累词汇
(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坐以待→(毙)进行拓展练习,
可击→(懈)  天赐良→(缘)  不容缓→(刻)  乐无穷→(其)
随心所→(欲)  爱不湿手→(释)  不可失→(机)  百百顺→(依)
 
相关资料:冰心相关文章书籍、王蒙的散文选集、教参、语文读本56页《冰心书简》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名家小传三则》学案
《名家小传三则》教案2
《名家小传三则》ppt课件1
《名家小传三则》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