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在声音的世界里》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4-13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
19.在声音的世界里
2.理解作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3.学习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
(1)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2)学习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
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娇憨( ):年幼不懂事而又无真可爱的样子。
(2)奔放:(思想、感情、文章气势)尽情流露,不受拘束。
(3)雍容( ):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4)如泣如诉( ):好像在小声哭。好像在诉说。
(5)时过境迁:时间过去了,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6)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7)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检,到处都是。
(8)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
(9)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
敬佩到了极点。
(10)水银泄地( ):比喻极其圆润、流畅。
(11)通畅爽治:运行无阻舒服洁净。
2.阅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导入
《绝唱》写的是古代人对音乐的欣赏,《在声音的世界里》写的是现
代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同学们喜爱音乐,读后对音乐一定有更深刻
的理解。
三、正课
1.快速阅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第1、2、3节)写从孩提的笛声、雨声慢慢知道,声音是世
界上最奇妙的东西。
第二段:(第《、5节)写我学唱歌,感到所有的动人的歌曲似乎都带
有一点感伤。
第三段:(第6节)写我对地方曲子的欣赏。
第四段:(第7节)写我对西洋音乐的欣赏。
第五段:(第8节)写我对苏联音乐的欣赏。
第六段:(第9节)写我对世界音乐大师作品的欣赏。
第七段:(第10节)写我对流行歌曲、通俗歌曲的欣赏。
第八段:(第11节)写音乐使作者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
圣。
2.提问:我孩提时听到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声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
抖颤,如泣如诉,表达着人生的艰难困苦、孤独凄清,轻回低转,听之泪
下。
3.提问:我听到的风雨声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
尽。
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些新的转
机,新的希望。
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惧呼喊着豪情。
突然的风声能使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
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4.提问:为什么小雨声会给我这样的感觉?
讨论并归纳:因为小雨细细的、密密的、下得长久,润物细无声。
5、提问:为什么中雨声会给我这样的感觉?
讨论并归纳:因为中雨较大,有一定的水量,有一定的声音。它能滋
润田野,给农作物带来生机和希望。也给人带来新的希望。
6.提问:为什么大雨声会给我这样的感觉?
讨论并归纳:大雨气势磅礴,使人有壮怀激烈的感觉。大雨横扫大
地,那种震撼人心的巨响使人恐怖,给人威严。
7为什么说:“莫非,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学唱歌,所有的动人的歌曲似乎都带有一点
感伤,而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一路畅通的人是不怎么会唱歌的。所以作者
这样认为。
8.提问;我对地方曲子是怎么理解的?
讨论并归纳:听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觉得它似乎用闲适并带几
分粗护的声音吐出了心中的块垒。
听梅花大鼓《宝玉探晴霎》绕来绕去的腔调十分含蓄,十分委婉。
听河南坠子,富有一种幽默感,好像听一位热心的、大嗓门的、率真
本色中流露着娇憨的大小姐的白话。
听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
9.提问:为什么说“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
又太孩子气了”?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的?
讨论并归纳:因为燕赵历代是封建统治的中心,人民在封建压迫和
残酷剥削下长期过着压抑的生活。燕赵人的性格,热情奔放,豪爽朴直,
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燕赵又是古老的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燕赵
人又是憨直率真的、有着赤子之心。
10.提问;我对西洋音乐怎么理解的?
讨论并归纳: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着情潮,都拥有一种健康的欲
望,哪怕这种欲望派生出许多悲伤和烦恼,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样强
劲。
11.提问:我对苏联歌曲怎样理解的?
讨论并归纳:苏联歌曲明朗、充实、理想、执著。掀起了我心头的波
浪,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运的一部分。
12提问:为什么作者在前面说“莫非,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
这里又说“艺术是属于强者的了,艺术的名字是坚强”?前后有没有矛
盾?

讨论并归纳:没有矛盾。因为,音乐可以脱离一个时期的政治社会
历史规定,脱离开那时的作曲家与听众给声音附加上去的种种具体目
的和具体限制,成为永远的纪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的感情贮
藏。“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是从歌曲的感伤味道来讲,“艺术又是属
于强者”是从艺术的生存价值来讲。前后并不矛盾。
13.提问:我是怎样理解音乐大师的作品的?
讨论并归纳:莫扎特使我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
基给我以深沉、忧郁而又翩翩潇洒的美。贝多芬以它的严谨、雍容、博
大、丰赡使我五体投地的喘不过气来。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
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泄地。听了他的作品我会觉得自己更年轻,更聪
明,更自信。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
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
理解和肯定。
14.提问:为什么说“听他们的作品,使我能够健康的活着、继续健
康的活下去,战胜一切邪恶和干扰、工作下去、写作下去的保证和力量
的源泉”?

论并归纳:这是作者对音乐的一种理解和感悟,作者在音乐中体
会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音乐是他产生了生活的动力和前进的
力量。
15.提问:作者怎样看待流行音乐、通俗歌曲的?
讨论并归纳: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勉力。
16.提问:作者为什么喜欢音乐?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
音乐的认识和体会。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人生因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被哈污、更
值得了。作者从音乐中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四、小结
这篇文章写作者从孩提时代的笛声、雨声中,走进了声音的世界。
音乐伴随着他成长,让他体会到人生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下面的句子中词语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A有了平时的语言积累,我就能在写作中左右逢源。
B他的美术作品如行云流水,流畅极了。
C.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D.虽然时过境迁,但她永远会记得这一幕。
(二)积累描写音乐的优美语句,把它抄在读书卡片上。
(三)简答。
1.声音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流行音乐、通俗歌曲会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在声音的世界里》课堂实录
《在声音的世界里》教案1
《在声音的世界里》习题精选
《在声音的世界里》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