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下(初一下) >>单元练习 >>
人教版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作者:阳山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4-14


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测试题[原创]
 
作者:阳山
初一年级下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撺掇(cuān duo) 凫(fù)水   尽态极妍(yán)
B.粲(càn)然    嗔(cēn)视    叱咤(chìzhà)  水门汀(tīng)
C.戛(jiá)然而止  亢(kàng)奋     蓦(mò)然       撮(cuō)
D.冗(rǒng)杂    惬(xiá)意    参差(cēncī)以齐  颦蹙(pín cù)
2.下列各词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色当行    离和悲欢    清扬        咿哑
B.朱砂        口头禅      幽暗        大彻大悟
C.叹为观止    羁绊        漂渺        旺相
D.高视阔步    静穆        源远流长    喜闻乐见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讲事实根据,切不可道听途说。
B.石室联中英语节开展得可谓如火如荼。
C.深夜十一点半,已经学习了三个小时的小何感到十分疲倦,决定投笔从戎,去休息了。
D.面对这个难题,我就算是使出浑身解数,也要将它解决!
4.表情达意生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人民群众是汪洋大海的话,那么个人只不过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
B、面对九寨沟的幽林秀水,佳木野芳,我仿佛喝了香醇的美酒,心都醉了。
C、老工人讲到自己在旧社会受苦的情况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里的水似的喷射出来。
D、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进,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轻快。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讯,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
B.《竹影》作者是原名丰润的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观舞记》的作者是原名谢婉莹的冰心,这篇课文副标题是“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冰心的诗集有《繁星》《春水》《星空》等。我们上学期学过她的诗《纸船》。
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本文的作者是清朝的林嗣环,《虞初新志》一书的编者是清朝的张潮。《口技》既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二、语言积累运用(10分)
1.默写及填空(4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3_____________________,花鬘斗薮龙蛇动
○4例举出中国主要的戏曲剧种(至少三种):                         
2.仿照下列例句,再写一个结构类似的排比句。(2分)
例句: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2分)
○1从大量的统计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改为:                                                        
○2我们对开发水源节约用水的工作十分注意得不够。
改为:                                                        
4.请就高尔基的小说《童年》中的人物,选取其中一个用一两句话来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6分)
(甲文)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1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2,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乙文)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3开船,在桥石上一○4,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甲文出自课文《                》,它的体裁是          ,该课文选自《              》,乙文出自课文《社戏》,它的体裁是          ,该课文选自《鲁迅全集》。(2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甲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自己,即童年周树人,乙文中的“我”——“迅哥”也是作者鲁迅自己。
B、甲文中的“我”不是作者鲁迅,而是作者鲁迅虚构的一个人物,乙文中的“我”也不是作者鲁迅,他也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C、甲文是不是作者自己不能确定,而乙文中的“我”——“迅哥”则肯定是鲁迅自己。
D、甲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自己,即童年周树人,乙文中的“我”却不是作者鲁迅自己,他是作者鲁迅虚构的一个人物。
3、文中划横线处应填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1牵   ○2拉    ○3磕   ○4点
B、○1拉   ○2牵    ○3点   ○4磕
C、○1牵   ○2拉    ○3点   ○4磕
D、○1拉   ○2牵    ○3磕   ○4点。
4、乙文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所体现出的心情可用甲文(2)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请问是哪个词?联系《社戏》全文思考,乙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也表现出了这种同样的心情?为什么?(3分)




5、揣摩写作手法,思考:乙文中作者鲁迅为什么能将“江南水乡月夜图”描绘得富有诗情画意,极具特色?(3分)




6、甲文所写的“雪地捕鸟”是“我”在“百草园”的有趣游戏,联系“我”在“百草园”的生活分析,“我”对“百草园”的喜爱,表现出少年儿童什么样的心理?(2分) 



7、联系《社戏》一文中具体事例分析“双喜”或“阿发”的性格特点。(2分)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2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
虽                                   名
今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1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______ 
(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在上早自习的日子里
题记:我羡慕,那些八点钟上班的人们。
  我无悔,因为有六点多钟早起读书的学生。
○1要过年了,放寒假了,早自习也结束了。记得读初中时,最烦的就是早自习。当时,我们住校,二十多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起床铃声响起,就有那么一两个勤奋的同学去打洗脸水,大多数总要在被窝里捱到早自习铃声响起,(甲)才拿过好些人擦过脸的热水毛巾草草地在脸上揩一下,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然后风驰电掣抢在老师之前跑进教室。
○2十八岁那年,我仓促地走进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到一所乡办初中教语文。又要上早自习,少年散漫的我很是不习惯,感觉教书是个苦差事。一到冬天,便时不时的蜷在被窝里睡懒觉,放了羊的学生就在教室里扯天扯地地吼闹,惹得校长狠狠地捶我的房门。斗转星移,当校长不再捶我的房门时,渐明教师责任的我就到了县上的一所高完中教高中语文。(乙)寒暑飘逝,伴着粉笔沫,领着一两百元的工资,我一茬茬收割着自己的青春,用老农收获庄稼般的目光,目送一批批学生驶出大山,丝毫没感觉到“山中日月长”。不知不觉间就二十好几了,在书中也没碰到“颜如玉”,四壁如洗,天天六点多起来上早自习的我隐隐感觉到了一种活着的无奈。恰在此时,一个学生来信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决定到外面走一走,去看看精彩的世界。
○3于是,我到了成都南郊牧马山上的一所厂办子弟学校。还是要上早自习,时间更早,每天六点半之前必须起床,匆匆洗脸、刷牙,赶往教室。学生也如我当年一般少不更事,就烦早自习。到这所学校不久,一个学生写“周记”说:我们成天连轴转,上课、作业、考试。尤其早自习,闹铃总是要让我们极不情愿的醒来,简直压得我们承受不住了,我们太苦了!我给他下了这样的批语:“阳老师教书八年,上了八年早自习。而我们学校那些老教师,炎夏酷暑,风霜雨雪,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上早自习。他们不苦吗?他们为什么能坚持,是因为他们明白身上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懂吗?——责任,你们学生的责任呢?”后来,这位偶尔贪玩的学生在繁重的中考复习中,再也没有叫过一声累,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确,我们学校的好些老师,沉浸在为人师的乐趣中,痴痴以求,无怨无悔,三年了,我没有发现他们落下过一节早自习,迟到过一分钟。(丙)虽然他们年过半百,虽然他们常年带病,虽然他们收入微薄。
○4或许因人事渐长,或许是生活的这个敬业的群体给我以鞭策,我再也不愿随便耽搁一节课。记得去年寒假将至的一个星期天,我到火车北站接老乡。等到火车,已近晚上十点。安顿好老乡后,接连拦了好几辆出租车,都拒绝前往牧马山。想到第二天的早自习,我心一横,找同学借了辆自行车,踏上了回学校的行程。寒风瑟瑟,路上静寂无人,我不要命地疯跑。天有不测风云,车进双流百家镇境内,爆胎没气了。当我推车回到蛙居的陋室,时针已指到了凌晨一点。我索性“打油”一首:“冷月清风伴我行,一人窗前夜孤灯……”
○5还记得一次,邻居起来送朋友赶早班车,恰与我相逢。看我拿着教科书,他愕然,“你每天都起这样早?”(丁)那一刻,我仿佛成了外星人。看着婆娑的树影和摇曳的路灯光,回味邻居愕然的神情。踽踽独行中,我忆起了劳伦斯在《爱》中的一句话——奉献的伟大在于:它不需要回报,暗合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默然中,我顿觉:疲惫充实的人生,似有不尽的诗意。
○6要过年了,放假了,但愿我的上早自习的同行们多睡几个好觉。
1、作者在○1段写自己上初中时上早自习的情状以及第○2段开头写自己刚刚教书时上早自习的情状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2、从划横线的甲乙丙丁处任意选取一处,评析其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2分)




3、请简要评析第⑥段 “要过年了,放假了,但愿我的上早自习的同行们多睡几个好觉。”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4、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分)



5、从2006年春季这学期起,成都市的中学生大都不用上早自习了。作为初中生的你,怎样评价“初中生上早自习“?(4分)





六、课外文言文(8分)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解释下列句中“然”字的意义。(1分)
①唯,然,有之_____________
②父利其然也_____________
2.在这篇短文中,宋玉采用什么方法来回答楚襄王所说“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3分)



3.请写出一个出自这篇短文的成语?这个成语后来比喻什么?(2分)



4.文中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各指什么?(1分)


七、作文(30分)
以“在            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一段你难忘的生活。
写作提示:补全文题,从时空上看,可填“春节”“寒假”“六一”“家中”“学校”等;从特定情绪上看,可填“欢乐”“悲伤”“忧郁”“思绪飘飞”等,从借景生情的角度看,可填“布谷催春”“桂花绽放”“瑞雪飘飞”等;从揭示题旨上看,可填“幸福”“温馨”“奋斗”等。总之,空缺处可填补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请你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生活感受。
初一下期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B    5.B
二、1.①闲敲棋子落灯花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珠缨炫木转星宿摇        ○4京剧  川剧   越剧   粤剧等
2.略
3.○1从大量的统计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怀疑的。
○2我们对开发水源,节约用水的工作注意得不够。
4.学生熟悉小说的基本情节,能基本把握人物形象即可
三、1、《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    (回忆)散文  《 朝花夕拾 》 《社戏》小说 
2、D  
3、C
4、“性急”。“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此句表现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因为我急切地想感到赵庄看社戏,看到“松柏林”就想到是“赵庄”,看到“几点火”就想到是“戏台”。这些都表现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5、作者抓住自然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从人的视觉、听觉和感受等方面铺开记叙,还从嗅觉和触觉角度来写景,并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融愉悦、急切之情入景;表现出江南水乡的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诗情画意般的“江南水乡月夜图”。
6、“我”在百草原观赏美丽的自然景物,听神奇的传说故事,做有趣的捕鸟游戏等,表现出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7、双喜:在“戏前波折”时,看出外祖母、母亲的心思,表现出他的聪明伶俐,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他安慰“我”,表现他的亲切体贴等。还如拿主意结束看戏回家;劝止大家不再偷阿发家的豆等,都体现他的善解人意。(答对两点即得满份)
阿发:建议偷自家的豆,表现出他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四、1.俄而
2.虽:古,即使  今,虽然      名:古,说出  今,有名
3.(1)夹杂 (2)象声词
4.(1)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大家都想争先恐后地跑走。
(2)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处。
5.表现听众听了说书人以假乱真的表演后害怕的情态;它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对听众害怕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侧面表现说书人说书技艺的高超。
6.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又可起到侧面表现说书人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
五、1、表现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上早自习都要付出艰辛努力,用第○2段开头的“不认真”来反衬后文的“认真”上早自习,为后文写自己非常敬业地上早自习作铺垫。
2、(甲)“草草”“揩”“三下五除二”“风驰电掣”“抢”“跑”这些词语极言动作之快,表现学生起床上早自习的艰辛情状。
(乙)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表现我以教书为乐事,以奉献为幸福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
(丙)排比手法的运用,表现出对老师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地高度赞美。
(丁)夸张手法的运用,表现教师工作,尤其是上早自习老师工作的艰辛令人为之惊奇。
(如学生从其他角度答,言之成理即可。)
3、呼应题目及前文;自然收束全文;表现出对普天下教师的祝福之情。
4、对教师群体、教师职业地赞美;对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的讴歌;对充实的精神生活,对美好年华,美好过去的追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答对一点得2分)
5、(言之成理即可。)
六、1.①然而  ②这样
2.采用比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来回答,他得出的结论是曲高和寡。
3.曲高和寡,比喻境界越高,理解他的人就越少。
4.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东西,下里巴人比喻低俗的事物。
七、作文(略)


作者EMAIL:yangqing71329@sina.com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39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周周清试卷(第三单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二)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8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三)2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三)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周周清语文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ppt课件(99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复习《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现代文复习ppt课件
部编新版人教版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综合复习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复习ppt课件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pptx课件(29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一单元生字词练习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