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美文讲台
特邀主持人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娄胜文
面临中考,应试习作的指导似乎迫在眉睫。而应试习作指导又素来是专家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他们对此类习作冠以“新八股”、“小文人语”之类的称谓!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也曾为此迷惘。但是,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既然存在着习作技巧,也就存在习作教学,既然是大面积的习作教学,那么必然难以避免在形式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反过来想想,中学只是基础阶段,处在“未完成”状态,即使只是学会了“新八股”、“小文人语”之类的写法,又何尝不是好事呢?比到了考场,难以下笔成文要强吧!于是,便有了应试习作指导的勇气。
习作无法速成,但应试习作,毋庸避讳,它是可以通过训练在短期内有所提高的。我曾经反复思考习作教学中“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语言”这几个要素。显然,“立意”在中考作文题目中基本是隐含着的,“构思、选材、语言”来自于平时积累,唯有“布局(起、承、转、合)”是可以通过短期训练去完成的,且“布局”也属于习作教学的纯技巧层面。所以,我对学生的应试习作训练是从“布局”入手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确立布局(纵式、横式)观念,学会依据材料选择结构;
二、聚焦叙事重点,学会几种常见的叙事方法;
三、学会巧妙点题,以优美的语言贯串“起、承、转、合”。
至于布局,我提倡强化“横式”训练。因为“纵式”习作其实是一种单线发展型的叙事结构,它对素材的要求很高,要靠故事本身去吸引人,而当前学生的生活恰恰缺少故事。至于“横式”则不然,平常小事、历史人物事迹,随手拈来几件加以组合,往往能多角度地表达学生的感悟。如下文《破译阳光密码》和《谢谢你的关注》着眼于平常生活,捕捉“一杯热茶,一句鼓励,一个动作,一个背影”等细节,加以横式组合,巧妙地诠释了爱的阳光;而《心灵的阳光》一文则聚焦历史,以“横式”贯串历史人物,抒发小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由上述范例和多年教学实践来看,“横式”结构确实有利于同学们学会写文章,运用熟了,应该可以在考场上做到成竹在胸。
庄子云:履之适,忘足。其实,横式训练只是一种习作学习的过程,横式习作的高境界正是忘掉横式、回归自然的叙述。至于横式训练的效果,主要也取决于同学们自己的勤奋。至于第二三阶段的训练,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