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7-11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和线索。

  (二)联系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系统归纳整理,复习巩固古代小说知识,这对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具有实际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

  本文是怎样讲述小说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的?

  历程:

  第1段,论述小说的起源——神话传说;

  第2段,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志怪、志人小说;

  第3段,(含第4段)论述唐代传奇;

  第5段,论述宋元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第6段,论述小说发展的顶峰—一明清小说。

  规律:

  ①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

  ②史传文学对小说有较大的影响。

  ③小说的创作是立足于现实的。

  ④小说由于受封建统治正统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尤为艰难。

朝代
 小说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作品举例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搜神记》《世说新语 》
 

 成熟
 唐传奇
 《柳毅传》《李娃传》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三言”、“二拍”《说岳全传》
 
明清
 顶峰
 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金瓶梅》《红楼梦》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布置预习,掌握大意。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第一部分(开头至“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并思考课后“思考和练习一”的表格填写。

  (这是一篇新教材,论述的是比较专门化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时间跨度大,让学生预习,了解大概,这既能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提问激趣,投石寻机。

  板书: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吴组缃先生的这篇文学评论文章,下面我想联系课外阅读的情况,请大家来谈谈自己在课外看过哪些古代小说?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把学生列举的作品一一写在黑板上):《西游记》、《水浒》、《镜花缘》、《西厢记》、《七侠五义》、 《红楼梦》、《三国志》、《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老人与海》、《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学生回答中的错误,老师不需马上纠正,照样抄在黑板上,留待下面处理。)

  (由提问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扩大知识面,使课内课外相结合,给讲述小说发展提供充分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问题,有了问题,才有突破口,才能实施点拨教学,所以它能起一石三鸟的作用。)

  (三)引议释疑,直逼关键。

  师:同学们列举了这么多的作品,说明大家在课外看了很多书,阅读面很广泛,非常好。但是,在你们列举的作品中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生:有。《老人与海》不是中国小说,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写的。

  师:对,我们回答问题,要注意它的针对性。(用黑板擦擦掉《老人与海》。)

  生:《西厢记》是戏剧,不是小说。

  师:对,我们还要注意文学样式的不同。(擦掉《西厢记》。)

  生:还有《三国志》,它不是小说。

  师:对!(这个问题可以直逼关键,不能轻易放过,要重锤敲打。)你说不是小说是什么?

  生:是历史著作。

  师:说得很对。小说属于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则不是。那么,你能说说文学作品和历史有什么区别吗? (是关键,要重点问。) (这位同学若回答不出,可另请其他同学回答并补充。)

  [弄清文学和历史的区别,才能理解课文所论的小说前后期的发展,它是本文的一个关键。学生把《三国志》误认为小说,这给老师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契机,应该抓住不放,深入追问。)

  (四)回扣课文,突破难点

  师:(针对学生疑惑,适时予以点拨诱导)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有一点难度。不过没有关系,课文中间有一段话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仔细看看课文,把这段话找出来,怎么样?(学生看书。)

  生:老师,我找到了!课文第3自然节,萧统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就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师:你把这句话再具体解释一下好吗?

  生:“事出于沉思”指的是虚构、想象,“义归乎翰藻”指的是讲求文采,就是说文学作品不仅要虚构想象,还要讲求文采。

  师:说得很好,那么历史呢?

  生:历史要求忠实于史实,不能虚构夸张。

  师:说得对。文学和历史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可以虚构想象,讲求文采;后者则要据史实录,不虚夸,不溢美,所以说《三国志》是历史,而《三国演义》才是小说。(擦掉《三国志》。)

  (萧统的文学定义是难点也是重点,下功夫突破它,其余的内容就能迎刃而解;另外,要同学看课文,是把教学从课外再拉回到课内,这样教学才扎实,才不至于脱离课本天马行空。)

  (五)逐段概括,理清线索。

  师:按照萧统给文学下的定义,我国古代小说可以分成前后两期,前期离不开史实记载,后期才逐渐脱离历史真正成为文学创作。请说说前期小说包括哪些?

  生:神话传说和志怪、志人小说。

  师:“志”是什么意思?

  生:是记录的意思。

  师:后期小说又包括哪些?

  生:传奇、话本和明清小说。

  师:划分得很正确。同学们恐怕已经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论述小说的发展时,基本上是一个自然节论述一个发展阶段,而且非常简明扼要。下面我们试着逐段概括一下。

  (让学生逐段概括,并明确)

  第1段,论述小说的起源——神话传说;

  第2段,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志怪、志人小说;

  第3段,论述唐代传奇;

  第5段,论述宋元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第6段,论述小说发展的顶峰——明清小说。

  (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进行归纳,既可以让他们熟悉、掌握课文,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六)呼应开头,完成练习。

  师:经过上面的概括,我们对古代小说发展的线索已经弄清楚了。下面我们来共同完成“思考和练习一”。(出示画有表格的小黑板。)补充说明一下,我在原表格上增加了一栏“作品举例”,大家可以从课本上和黑板上(指黑板上写的同学列举的作品)各举一两部作品填入栏内。

  (学生回答,老师把答案一一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朝代
 小说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作品举例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搜神记》《世说新语 》
 

 成熟
 唐传奇
 《柳毅传》《李娃传》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三言”、“二拍”《说岳全传》
 
明清
 顶峰
 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金瓶梅》《红楼梦》
 

  (这一教学环节照应了课前预习,做到教学严谨,起迄相应。另外,通过填表格的形式不仅使课内外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薛燕 设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ppt课件7
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原文阅读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及练习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说课稿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课外语段阅读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能力提高训练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6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4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mp3音频朗读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课堂实录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同步练习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ppt课件6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ppt课件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解题指导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能力训练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ppt课件4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ppt课件3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ppt课件2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ppt课件1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2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