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7-31


   汉魏晋诗三首 
教学目标: 
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辞格、练字等。 
品味《迢迢牵牛星》诗的爱情美,《短歌行》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辞格、练字等,结合自己的体会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迢迢牵牛星》诗的爱情美,《短歌行》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特点;品味《迢迢牵牛星》的爱情美;学习叠词的用法以及体会其效果。 
教学重难点:品味《迢迢牵牛星》诗的爱情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一位同学朗诵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首诗描写两个相爱的人不能表达彼此爱意的痛苦之情,相爱相见却不能够在一起的距离是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这诗歌,主人公所遭遇到的痛楚与这首现代诗表达的情感是很相似的。 
二、解题:注释一,《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第十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都采用第一句话作为题目。从题材内容分,它主要分为失志伤时诗和相思离别诗。课文是属于相思离别诗,诗吟咏男女爱情的最早又完整的篇章。 
三:齐读一遍课文(正音)。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课文的朗读应该是“二三”,大家把节奏给标出来,再读一遍。 
四、研读课文: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牵牛合织女起兴,点出描写的对象。迢迢,遥远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遥遥的牵牛星和明亮的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它们为什么分隔两地呢?相传牛郎是一个贫苦之人,有一天得到了老牛的指点,拿走了正在河里洗澡的天上下凡的织女的衣服,两个人就这么认识了,结成夫妻生子耕作。后来被王母娘娘跟知道了,她遥带回织女回天庭,牛郎上天快要追到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相对哭泣流泪。前面两句写到了两星相隔。 
2、两人相隔两地,课文中怎样写织女的呢? “纤纤“形容女子的玉手;扎扎是织机声,机杼是织布上的梭子。织女举起她的纤纤细手,一札一札地穿梭织布。可是,织女她织成布了没有?没有,“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匹来,零如雨,哭得泪落如雨流滴,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织女相思牛郎,只能将心思放在织布上,表面上是很繁忙,但实际上内心却是的寂寞痛苦的。这里写到了织女相思。 
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的水既清又浅,两星相距又能有多远? 
“盈盈”河水清浅的样子。好像连那浅浅的河水也被牛郎织女的爱情索感动,充满深沉的爱,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脉脉,含情相视的样子。水貌和人貌都很美,可是去“不得语”。在又清又浅的银河两边,牛郎织女只能含情脉脉地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伊人在水一方,由于距离两人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情景相生,哀怨动人。这里写到了咫尺之苦。 
4、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纯粹就是为了写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吗?作者想通过它来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明确:老师觉得有种天上人间的感觉。既是指天上的“牛郎织女”,又写人间“怨妇思夫”,他是借写牛郎和织女来反映人间的夫妻别离痛苦,渴望团圆。 
5、这首诗歌的主要特是叠词的运用。六对叠词分别表现了距离之远、星光之亮、织布之声、手之纤美、河水清浅之貌、相视之态。既是对外在景物的描写,又是对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抒发:精确的描摹事物,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譬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尽写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总结:齐读一遍。 
作业:改写《迢迢牵牛星》为散文诗、背诵。 
短歌行 
教学目标:了解曹操四言诗的特点;品味《短歌行》的慷慨之气;学习用典的用法以及体会其效果。 
教学重难点:品味《短歌行》的慷慨之气。 
教学过程: 
一、解题与作者:选自《曹操集》。“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诗歌音节的长短而言。这篇教学设计>文章都是四字句,称为短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曹操,我们都不陌生的,一代枭雄流千古。在《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衡槊赋诗”的场面,他唱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短歌行》。 
二、首先,扫清生字词,齐读课文。 
三、整体把握:全诗32句,每8句为一节,大家在课文划分。 
第一层:作者借酒消愁,以悲凉的感情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暂。 
第二层:作者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现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第三层:继续写对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第四层:表明了作者虚心纳贤,竭尽诚心的态度。 
四:讲解课文: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美酒应该高歌吧,人的生命能有多久呢?作者借酒抒情,一个反问可见作者的感叹人生,他感叹忧愁的是什么呢?“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短得好比朝晨露珠,被太阳一晒到就消失了,转瞬即逝。逝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可知,作者愁的是人生的短暂。[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短暂。]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席上激昂慷慨地唱歌,但是忧愁还是难以忘怀。“忧思”是全文之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该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唯有狂欢饮酒方可解愁。 
小结:诗人借酒来浇愁,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第一节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 
2、诗人慷慨豪迈畅饮,应该是高兴得才对,可是为什么“忧思难忘”?借酒消愁,历史上文人这样做的比比皆是,如辛弃疾他借酒抒发“可怜生白发”,年老仕途失意;李清照有“沉醉不知归路”,国破家亡让她消沉。这里,为什么作者感叹人生短暂呢?他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周代学子的服装,比喻贤才。那穿着青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思暮想,可知作者渴望贤才。“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子衿》歌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这里借等候恋人写他等候贤才的心情。所以,曹操感叹时光短暂是要一统天下,渴望贤才。 
曹操是一个乱世之枭雄,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53岁了,而且刚刚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两军打败,人生出现了低潮。但是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统一天下的雄心并未因此而受打击,所以,他渴望贤才,渴望人才来辅助,来帮助他实现一统天下的理想。(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那么,他怎样对待贤才的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鹿群发出“呦呦”的欢鸣,悠然自得啃着野草。鹿喜欢群居,每当找到地上的蒿草,便呦呦地呼唤同伴相聚而食,这就引出了“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若是有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弹琴吹笛以示款待。这四句本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请宾客的诗句,曹操用来再次表达自己对贤才的礼遇,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  
    我们把这几句读一下,体会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3、“明明如月,何时可辍?”皎洁的月亮,我什么时候才能拾取得到呢?作者要拾取月亮干什么?明月可以比喻成什么?(贤才)人才就象那天上的月亮,我什么时候才能把你摘入我的胸怀? (另外一种解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想到这里,他心里不由得涌起了忧愁,这样的忧愁何时才能够断绝呢?“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这里,对于客人的“屈架”,表自己的谦卑之意,也体现了作者对贤才的尊重。“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想起往日的情谊。  
总结:继续写对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明月升起 ,稀疏的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都向南着飞去。星星稀少,是说贤才稀少少难求。“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乌鹊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栖息,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哪些贤才们,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流水才见壮阔,明主不厌贤才才能获得人心,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 
小结: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五、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诗句,说说你的原因。(例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体现了作者的潇洒豪迈,人生几何?慨叹表明了对时间逝去的挽留,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哀叹,豪迈与哀叹,组成一对矛盾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以周公自比,将对人才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艺术特色:1、用典贴切。特别是化用了《诗经》里面的诗句,好像出自一个人的口,贴切自然。譬如最后引用周公做比较,突出自己对人才的渴求之恳切,都非常到位。2、教学设计>文章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结合紧密,既对客观生活的描绘,又有对自己主观精神的抒发,志向高远,想象丰富,体现了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不愧唯建安时代的精神领袖。 
作业:背诵全诗。 
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了解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特点;品味《归园田居》情趣和田园生活之美。 
教学重难点:品味《归园田居》情趣和田园生活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心中理想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学过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知道了那是一个没有战争的世外桃源,陶渊明想生活在一个有樱花、桑树、田地、渔池、农夫等远离世俗的境地,他不要求金钱与权利,为什么他理想的生活就跟大家不同呢? 
二、作者介绍: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东晋人,我国杰出的田园诗人。中国历代文人骚客往往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但是,对于陶渊明,几次请他出来任官,他拒绝了。他说过:“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献殷勤呢。说完他就辞职归乡,结束了官场生活。之后,作《归园田居》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所选是第一首。 
三、解题:俗话说:眉目传情,题目往往会告诉我们一些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明确告诉我们作者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他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请同学们根据这三点,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分层次。 
四、研读课文: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就爱好山林,这两句从本质性格写他回归田园最根本的原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比喻庸俗浑浊的官场,“误落”一词,既是对自己官职的感叹,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以及对官场的蔑视,“一去三十年”其实是十三年,我们看注释⑤,这里用夸大的说法写时间之久,为什么陶渊明要夸长时间呢?可以看出他在官场的十三个年头是度日如年,极度痛苦的,他才有意地在教学设计>文章中夸长时间。这句话意是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从官场浑浊说明了归园的主要原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渊。“羁鸟”和“池鱼”,是陶渊明的自比,一再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渴望自由,迫切回归农村过着自在的生活。这两句是名句,请同学们划起来。所以诗人决定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要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安守本分地回家耕种田园。如何理解“守拙”?是不是笨拙之意?“拙”表明了作者安守本分,反对虚伪技巧,向往归真返朴,清贫自守。 
小结:第一层归园之因:写作者的个性思想,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2、诗人归向何处?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和风格。”我想,陶诗就最贴切不过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层,划出诗人描写了哪些田园景物?看看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一幅景色?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周围。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笼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门堂前争芳斗艳,这里写到了住宅以及四周景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树梢上的炊烟袅袅升起。远景是一幅安详、柔和的景色。“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能够听到狗在深巷里吠叫,鸡在桑树顶上啼鸣。以动称静更加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大家想一下,这时候诗人是站在哪里描写这般景色的?老师觉得诗人是站在草屋的门外,由近到远,从住宅茅屋写到了周围的树木,在写到了远处的村落炊烟,再由视觉到了听觉,听到了狗吠和鸡鸣。有近有远,有声有色,勾勒出了一幅自然朴素的乡村景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里没有繁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这里“尘杂”比喻官场上的乱糟糟的事,陶渊明归隐后,再也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情来烦扰他。“虚室”空房间,怎么理解呢?少了一些人际关系,断绝了与官场上的人员的来来往往,房间显得更加空静。“余闲”少了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无尘杂、有余闲”中的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清闲,自在。 
《陋室铭》中有一句话非常相似:“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其实这都是在远离官场、远离世俗后得到了一种清闲、平静的生活。这一句是“归园之乐”的点睛之笔,前面朴素景色的描写,就是要过样“有余闲”的生活。 
小结:第二层归园之乐:绘声绘色的描写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感受诗人笔下这一幅自然景色。 
3、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使诗人有一种愉悦感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像是长久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返回到大自然了。樊笼,比喻昏庸浑浊的官场,人受到了束缚;自然,指田园,又指自然本性。其实,这就是他的回答——返自然的自由、安逸、清闲,可谓“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小结:第三层归园之感:回答人们的疑问,总结隐居后的感想。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课后练习:这是非常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但在诗人的笔下显得那恬美、宁静,一切自然而就,虽然不美,但是简简单单,能给生活带来心灵的休憩,是诗人心灵的归宿,是诗人精神家园的寄托,所以能给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艺术手法:1、白描的手法。(不加任何词语修饰,不矫揉造作,一切自然而就,体现事物本色美的描写)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没有丝毫的装饰之词,平易如画。2、情景交融。文中所描写到的景色,实际是陶渊明内心追求精神的物化,是实景和心境相结合,从课文第二层景色描写可感受到作者向往那种恬静自由生活。3比喻生动贴切。用“羁鸟”“池鱼”自比,渴望自由。4语言朴素自然。 
五、总结:《归园田居》主要写了诗人摆脱浑浊的官场,来到了自由的农村生活,抒发愉快的心情。这种心情,可以概括了四个字:返朴归真,这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追求的至高至上的精神境界。 

总结:《迢迢牵牛星》借写牛郎与织女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愁苦心情,比喻人世间夫妻的离愁别苦,渴望团圆。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大量运用了叠音词。《短歌行》中曹操借助运用用典,表现渴望建功立业以及对贤才的渴望。《归园田居》则是通过白描的手法,写出了田园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厌恶官场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汉魏晋诗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及练习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4
《汉魏晋诗三首》ppt课件4
《归园田居(其三)》配乐音频课文朗读(男声)
《归园田居(其三)》mp3音频课文朗读(女声)
《汉魏晋诗三首》同步练习
陶渊明《归园田居》mp3音频课文朗读
曹操《短歌行》flash配乐欣赏
《汉魏晋诗三首》ppt课件3
《汉魏晋诗三首》能力训练
《汉魏晋诗三首》同步训练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2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1
《汉魏晋诗三首》ppt课件2
《汉魏晋诗三首》ppt课件1
《迢迢牵牛星》mp3课文朗读
《短歌行》曹操(虹云朗读)mp3音频朗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