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课文练习 >>
《谈语言》同步练习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17


《谈语言》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时(    )堤(   )斟(   )
    勉(    )逻(   )
2. 辨字组词。
    握(       )撑(       )僵(      )疆(      )
    违(       )讳(       )譬(      )髦(      )
    揖(       )辑(       )
3. 解释下列词语。
   (1)弄巧成拙:
   (2)适得其反:
   (3)以讹传讹:
   (4)约定俗成:
   (5)一劳永逸:
4. 选出下面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他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于人的甚多。
    B.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昂然。
    C.他画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莫不惟妙惟肖。
    D.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展,终与导致人类这种能改造自然的特殊生物的出现。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      ,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       ,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
    (2)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    ,反复    ,不要以讹传讹。
  (3)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   ,又要考虑   ,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
6. 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阅读完课文后体会一下这篇文章有哪些特殊的风格,并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7. 由于课文是一个谈话记录,所以论点不是直接提出,而是渗透在具体的谈话中。阅读课文,你能从谈话中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吗?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8. 读完课文后,你对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写文章要注意用语要规范,不能脱离口语,平时你写作文时注意过这些问题吗?重新读一下你以前写过的作文,你一定会发现在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试修改这些习作并尽量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二. 强化阅读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
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9. 选段部分论说的中心是     
10. 作者为了证明论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1. 选段第1段中三个加点的词语,各是指写文章的什么弊端呢?
     “华丽”是指    
     “文雅”是指    
 “美妙”是指    
12. 你喜欢朱自清的早年作品还是晚年的作品?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三. 链接课外
语言如镜
    ①语言是一面镜子,()是人用口吐出来的,还是人用笔写出来的,()能照出他的思想。
    ②比较明显的是胡屠户这一类“粗人”,在他口里,中举前的范进是个“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想吃天鹅肉”的“现世宝”,中举后的范进则是“才学又高”、比城里张府周府里的绅士还“体面”的“贤婿老爷”。这方面较“雅”的例子,则是苏学士从和尚那里享受的“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级别不断提高的待遇。一个是胸口长毛满脸横肉的屠夫,一个是慈眉善目淡泊名利的出家人,语言却照出了他们的共同点——势利。
    ③当然,人只有         之分,正如李子有大小甜涩之分一样,在所难免,只要“言为心声”倒也能让人接受。若用语言装饰门面、掩盖本质,则是可笑可叹可憎了。刘阿斗所谓“此间乐,不思蜀”,虽然“数典忘祖”,倒也憨态可掬,而后来鹦鹉学舌般地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则让司马氏笑掉大牙了。
    ④更有甚者,有时“粗”的语言能照出人的真成率直,如鲁达、焦大。“雅”的语言则照出人的虚伪贪婪,如蔡京、贾珍之辈。政治家中,彭德怀的骂娘不也比阴谋家的口号动听多了?
    ⑤近来报上“自我解剖”类的文章颇多,其主题多是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虽然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得了若干次全国性的大奖,但仍然“很不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每每读到占有相当篇幅的这一类内容的文字,我便有一种吃鱼吃到一半才发现另一半还没有熟的感觉。这些文字照出来的形象,总令人觉得别扭。
    ⑥思前想后,语言真是一面“照妖镜”。不管你是昧着良心说,还是曲着笔调写,你的灵魂总被它照得一清二楚。
13. 在第①段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4. 第②段画线的这句俗语,现在常说成       
15. 第②段中,从胡屠户与和尚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点是势利,写法上却有所不同。写胡屠户用_______手法,重在表现他    (用一个成语)的势利特点;写和尚则采用对偶,活画出他    (用一个成语)的势利特点。
16. 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两个势利的人物例子。
      (l)
      (2)
17. 第③段中,联系上下文,填入横线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聪明愚蠢
  B. 善恶雅俗
C. 高矮美丑
D. 高尚卑劣
18. 第3段画线句可以引出一个成语   。 “鹦鹉学舌”可以换成一个同义成语   
19. 鲁达是著名古典长篇小说《  》中的人物。
20. 用“嗤之以鼻”造一个句子。 
21. 第⑤段中,这里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意思是:     
22. 下面是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自我解剖”类的文章,未读完就会发现其语不真诚。
    B. 读“自我解剖”类的文章,读完才发现其语不真诚。
    C. 读“数十万字的作品”,未读完就会发现其语不真诚。
    D. 读“数十万字的作品”,读完才发现其语不真诚。
23. 本文的标题不能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因为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10字以内概括)。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一方面(第②段):       ;另一方面(③④⑤段):     
24.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25. 本文的结构,我们认为是:
 
《谈语言》
一. 知识积累
1. 略   2. 略    3. 略     4. C      5. 略       6. 略。
7. 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分论点一: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分论点二: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8. 略。
二. 强化阅读
9. 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10. 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说明的道理更加清楚明白,令人信服。
11. 写文章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不朴实;写文章不能够朴素自然、平易近人。
12. 略
三. 链接课外
13. 无论(不管)总(都)
14.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15. 对比  前猖后恭  趋炎附势。
16. 菲利普夫妇、奥楚蔑洛夫、贾雨村等。
17. B 
18. 乐不思蜀  人云亦云。
19. 《水浒传》      
20. 略
21. 只是辛勤写作,不追求名利。
22. A 
23. 标题是比喻形式,作论点不明确  语言能反映思想  语言可以直接反映思想  用语言装饰门面也不能掩盖思想
24. 举例论证。
25. ①|②③④⑤|⑥|理由:根据开头总提与结尾总括的内容,本文主体部分从“用口说出来的语言”和“用笔写出来的语言”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第②到第④段都是举“用口说”的例子,第⑤段举 “用笔写”的例子。
【励志故事】
你的引信比别人长
陆勇强
    一个高中生喜爱篮球运动,但在学校的篮球队里,他的球艺并不如人,经常被教练批评,有几次教练还想要淘汰他另择人选。可是,主教练认为他有潜力,坚持让他留在队里,并且让他随队观看比赛,任务是为队员们抱衣服。
    主教练让他苦学球艺,鼓励他说:“你很有天分,我相信你。”一年后,他当上了学校篮球队主力,才华终于得以展现。
他就是迈克尔·乔丹,美国的一名天才篮球运动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谈语言》ppt课件(41页)
《谈语言》ppt课件(23页)
《谈语言》同步训练
《谈语言》学案5
《谈语言》导学案4
《谈语言》公开课ppt课件(21页)
《谈语言》导学案3
《谈语言》练习题
《谈语言》教案7
《谈语言》ppt课件(20页)
《谈语言》问题学案
《谈语言》教学反思
《谈语言》复习资料
《谈语言》课堂实录
《谈语言》教学实录
《谈语言》ppt课件5
《谈语言》学案
王力《谈语言》原文阅读
《谈语言》教学设计6
《谈语言》教案5
语文版《谈语言》ppt课件4
《纪念白求恩》《谈语言》教案及练习
《谈语言》教案4
《谈语言》教案3
《谈语言》教学设计2
《谈语言》ppt课件3
《谈语言》ppt课件2
《谈语言》教案1
《谈语言》ppt课件1
《谈语言》同步练习2
《谈语言》同步练习1
《纪念白求恩》、《谈语言》教案及练习
《谈语言》备课资料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