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砺剑——《忆读书》教学后记
作者:逄立娟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07


砺   剑——《忆读书》教学后记
逄立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几经磨合,我和孩子们完成了《忆读书》一课的学习。这次教学研讨是在二期课改全面铺开之际开展的一次关于“文本解读”的专题研讨。对于我和我的孩子们来说,这是对课的打磨,更是对我们的磨砺。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在我看来,课不琢不成型,师不琢不成材。
出 鞘——集体备课
    05年11月24日下午,教研员王老师、实验中学的金、周老师以及学校全体语文组老师对我的教学设计多处需要斟酌的地方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他们指出教学设计中 “说说你知道的冰心老人;谈谈你的读书体会;交流读书的名言警句”这三次拓展过多这也是当前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误区,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不深入,一味强调拓展,舍本求末。大家一致认为教学仍然要以文本为依托,以文本研读为主,拓展要适度。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周秀芳老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她认为这篇文章是冰心老人九十岁高龄时的作品,语言质朴,含义隽永,平淡中透露着睿智。比如在文中冰心先生认为“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是她一生的读书体会,为什么是“永远的”“最大的”“生命中的快乐”?
    从她的点拨中我领悟到解读文本,不单单是对文本本身的理解,还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与作者对话。关于“读书”这样的话题,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经历和感悟,而对于冰心这样一位世纪老人,百年人生历程,读书是她唯一的嗜好,对于读书她有着深刻的体会,品读全文,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老先生的智慧和情感,因此,解读文本,就是解读作者,与大师的心灵对话,感悟其背后的文化现象。
    教研活动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当初选择《忆读书》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越走进文本,越感受到这篇文章的内涵深刻,怎样才能深入浅出的把文章教给学生、让他们学有所得呢?我重新阅读了冰心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她的代表作品,深入了解冰心其人、其作、其情;另外深感研读文本的关键是对重点字词句段的敲打。于是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我预设了几处重点分析的词语,例如对体会作者“含泪上床”的心情,为什么要“咬了牙”读《三国演义》等等。
 
试 剑——第一次实践
    05年11月28日上午,第一次试讲下来,我的感觉糟透了,总感到有的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清楚。汪春芳老师为我指点了迷津:字词敲打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比如第四节的“咬了牙”,为什么冰心要咬了牙读《三国演义》呢?一是因为一个七岁的孩子读《三国演义》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咬了牙”下定决心来读书;二是从她决定“咬了牙”读书,足可以看出挑战困难的勇气,以及对读书的热爱。
    试讲结束了,我体会到文本解读对词语敲打不能浅尝辄止,在外围兜圈子,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品味语言的内涵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一要多读、品读;二要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了解词语本来的含义,然后分析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对于理解有一定难度的词语,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解决,但要注意讨论的有效性。
磨 剑 ——第二次实践 
05年11月29日上午,实验中学的专家和我的指导教师周敏华老师听了我的第二次试讲,在肯定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部分细节进行了指导。
    第一,突破口“冰心老人对读书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的指向性不明确,学生们在文中多找的是“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一句,既然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同学们找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句在全文中起提纲挈领作用的重要语句,那就设计一个不会令学生产生混淆的问题。
    经过仔细的思考,将突破口确定为“文中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生活,她对我们少年儿童的读书有怎样的建议?”
    第二,对冰心老人的称呼,在课上我称冰心为“先生”,引起了学生们的疑惑,他们不能理解把一个女作家称作先生,金老师建议不如称冰心为“奶奶”,这样既亲切又不易产生异议。
    第三,仅仅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过于简单,板书是文章重点内容的呈现,要利用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梳理重点知识,易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应用多媒体后,许多人就忽视了传统的板书。在我看来,虽然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形象,但是也存在制作时间长、制作者技术水平受限以及突发情况无法操作的问题。因此,传统的板书不能丢。
    第四,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次是借班上课,我很担心会因师生之间的陌生,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所以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忽略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个性化的研读课堂教学一定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尽量捕捉学生发言的闪光点,不必强求回答和预设答案完全一致,文本阅读强调学生自主体验和个体感悟。
亮剑——第三次实践
    05年12月1日下午,我和孩子们共同经历了这次磨练。上课之前,有的学生看到教室后边坐着七八十位老师,低声地说“紧张”,我的心也倏地提了起来,就说了一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话:“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老师,你们紧张吗?我不紧张,所以大家也不要紧张。”
我们还是紧张了。
当我请同学们谈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时,一个学生直接谈读书的好处,我一下子懵住了,这不是教学设计中预设的一环。但我肯定了她的回答,接着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思做了简单的解释,然后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体现“读书的好,要多读书,要读好书”的具体内容。这显然是一种重复。课后师傅周敏华老师指出:为什么不顺势就那个学生的回答进入“选点读析”环节,那个学生回答的多好啊!这成了课堂的遗憾。
学生们在朗读时出现了一个错误,将“不能自已”读成了“不能自己”,在黑板上,我将“已”与“己”的字形和意思做了比较,但是忽略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既然学生们带了字典,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呢?
评课的老师们认为教学设计是无懈可击的,而我则是太唯教案、唯教学设计了,忽略了这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面对生成性问题缺乏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们常说教师要智慧的教,学生要智慧的学,然而没有教师智慧的引领,学生又何来智慧张扬的平台。而教师的智慧就体现在每一节课的细微之处,当时在课堂上有个学生认为读书的好处在于有利于我们积累,这是备课时对文本研读没有考虑到的,于是我就简单的评价了一句“很好,请坐”,既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文本研读的指导,也没有相机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其实我们都知道正因为读书积累的知识、情感体验才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更高。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以后的每一次备课中力求做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适合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理解力的适切解读,以不变应万变。
老师们也指出了板书与讲课脱节,拓展环节中学生谈的是读书的体会,没有谈到读书的享受。实验中学的王峥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之所以学生没有谈出读书的享受,是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深入,他认为全篇文章只要围绕“读书好”讲清楚,讲透彻,那么其他两个问题水到渠成就能解决了,学生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读书的好处,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看来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精心研读文本……
……
    记得周敏华老师在研讨教案的时候说过:“我们不怕出丑,我们要在这样的磨砺中不断地成长。”而要面子的我是太害怕出丑了,将这节课看得过重,反而束手束脚,失去了平时上课的挥洒自如,心态要放正,成败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其他老师、给你自己积累宝贵的经验,我对自己说。
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课堂活动和表现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赏。他们认为六年级的孩子在表述时出现“我认为”、“在我看来”、“我们小组的看法是”这样的字眼儿很了不起,而且表述得很完整,尤其是小组交流后,代表小组发言的学生能够归纳小组意见做代表性发言非常精彩,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很有益处。同时他们对孩子们朗读的流利、感情的充沛表示了肯定。
尽管入学只有三个多月,孩子们的说话和朗读技能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也坚定了我继续进行这方面有意识训练的信心。我说过,这是一次磨练,对于孩子们来说,经历这次大型的公开课展示,他们会更自信的面对每一次挑战。
砺剑——完善
    课结束了,但这堂课的工作还要继续。翻开教学设计,将整理好的思路,再次揉合到教案中,弥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完善不能完美,正如一位老师所说:“你们年轻教师,有激情,但缺少经验,因此允许你们犯错误,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成长。”
    但是我也警告自己,不能以年轻、缺少经验为借口,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我们要做的事太多了。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要多读、多想、多练笔,不断的提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常磨剑,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准备,积累经验,形成一种工作机制,
在二期课改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是的,课结束了,但文本解读的研讨才刚刚开始。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我们是稚嫩的,就像刚出炉的剑,需要一次次的锻造和淬火,才能砺出锋利的剑芒。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忆读书》ppt课件(43页)
《忆读书》ppt课件(39页)
《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忆读书》教案15
《忆读书》mp3音频素材
《忆读书》教案14
《忆读书》教学设计13
《忆读书》表格式教案4
《忆读书》ppt课件(36页)
《忆读书》ppt课件(11页)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30篇)
《忆读书》教案12
《忆读书》导学案2
《忆读书》ppt课件(24页)
《忆读书》ppt课件(22页)2
冰心《忆读书》预习学案
《忆读书》ppt课件(37页)
《忆读书》ppt课件(33页)2
《忆读书》复习资料
《忆读书》ppt课件(33页)
《忆读书》表格式教案3
《忆读书》ppt课件(28页)
关于读书的话题作文(7篇)
《忆读书》导学案(含答案)
《忆读书》ppt课件(25页)
《忆读书》ppt课件(48页)
《忆读书》ppt课件(22页)
《忆读书》ppt课件(31页)
《忆读书》ppt课件(20页)
《忆读书》表格式教案2
《忆读书》ppt课件(76页)
《忆读书》ppt课件(12页)
《忆读书》ppt课件(14页)
《忆读书》说课稿2
《忆读书》ppt课件(59页)
《忆读书》表格式教案
《忆读书》教学参考
《忆读书》教案11
《忆读书》复习资料
《忆读书》学案2
《忆读书》教案10
《忆读书》教案9
《忆读书》学案
冰心《忆读书》原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