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赵世家》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27



赵世家 
      教学目标: 
          1、积累学习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掌握一些重要文言句式。 
          2、了解《赵世家》的相关内容以及“胡服骑射”的意义。 
      3、借鉴本文是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学法指导:从扫除文字障碍着手,突出重点,适时点拨,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用案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   节课 
      教学要点:      整理文言基础知识     疏通文句                                          
           一、导入新课 
      元代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早已被人熟知,这出戏剧更是被王    
      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但是,最早记述这一故事的却是司马迁的《史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赵世家》,了解赵氏孤儿故事的来龙去脉。 
      二、整体把握文意 
      (一)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本文思路清晰,主要记叙两件事情:第一部分(1-7)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第二部分(8-11)是关于“胡服骑射”的内容。 
          (要求学生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个故事。) 
      三、梳理文言知识 
      (一)给加点字注音 
         拊手(fǔ  )齐衰(  cuī    )骜民( ào   )   谥号(  shì    ) 
      藏匿( nì  )瓯越(  ōu  )   属阻章( zhǔ  ) 
      怫学者(bèi   )         稽首( qǐ  )    社稷( jì   ) 
      (二) 找出通假字:  
         1、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  距:通“拒”。阻拦 
         2、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要:同“腰”。 
         3、韩厥告赵朔趣亡。                    趣:急速,赶快。通“促”。 
         4、居无何,而朔妇免身。                免:同“娩”。 
         5、夫人置儿绔中。               绔:同“裤”。裤子。 
         6、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文葆:绣花的襁褓。文:同“纹”;葆,通“褓”。 
         7、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见:同“现”。显现。 
         8、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          骜:通“傲”。 
         9、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         
           怫(bèi):通“悖”,背离,违背。离:通“罹”,遭受。 
          10、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 
          翦:同“剪”。 文身:在身上刺花纹。文,同“纹”。秫:同“鈢”,长针。 
         (三)词类活用: 
           1、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活:使动用法,使之活。 
           2、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哀:为动用法,为……而哀。 
           3、武愿苦盘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四)一词多义: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副词,就是。 
            即女也,吾徐死耳。                 如果,假如。 
       即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连词与则相同。那就。 
            来即我谋。                         靠近,走近。 
            即遣兵三万以助备。                 副词,立刻,马上。        
            立孤与死孰难?            与……相比哪一个更怎么样? 
        
       孰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仔细。 
             非然,孰敢作难!                   谁,哪个。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微    尘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地位低下,卑贱。 
             微言大义                             深奥、微妙。        
                  
            盾以得亡        而 
             以臣弑君        凭……的身份 
      以     韩厥具以实告      把 
             彼以我为能成事     认为     
                      
       略    王北略中山之地    巡视 
             攻城略地      夺取 
           (五)文言句式: 
            1、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宾语前置 
            2、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      宾语前置 
            3、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战“于”河上,省略句。于河上战,介词结构后置。 
            4、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判断句。 
      四、作业: 
      1、整理基础知识,熟读课文 
      2、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本文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用案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   节课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本文写法         了解 “胡服骑射”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二、 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从书本中找到相关字句作为分析的依据) 
            赵武灵王: 毫不妥协,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 
            程婴:忍辱负重,侠义心肠,信守节义 
            公孙杵臼:慷慨牺牲,视死如归,敢于为正义献身 
            屠岸贾:奸邪残暴 
      三、疑难追踪 
      1、“搜孤救孤”写得扣人心弦。司马迁依靠程婴、公孙杵臼两人的对话,通过三个问题,推动情节的发展。根据第一部分内容,分析是依靠哪三个问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的? 
      明确: 
      依靠的是“胡不死”“奈何”“立孤与死孰难”这三个问题。由“胡不死”引出“有所待”,流露“扶孤”的念头;“奈何”强调了情况的危急,引出国难当头两义士挺身而出,设计救孤;“立孤与死孰难”,埋下伏笔:公孙死义,程婴立孤。 
        2、赵武灵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服公子成的?(从第二部分找相关语句佐证) 
      明确: 
      先从圣人的做法谈起,圣人从“利其民而厚其国”的角度出发,“因事而制礼”,并不计较“殊俗”;接着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分析,强调“胡服骑射”的必要;最后用“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四、思考感悟 
     1、《赵世家》被清人李景星称誉为“通篇为长江大河……用笔节节变化,有移步换景之妙”。试以文中“赵氏孤儿”及“赵武灵王”的有关记述为例,说说本篇体现的“文气疏荡”“极奇肆文字”的艺术特点。  
 明确: 
      在记述武灵王时,司马迁详尽的记述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及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辞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的过程,让人物在反复激烈的论辩中,凸现这位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及其勇气和魄力。  
      而讲述赵氏孤儿的故事,则以故事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来体现。程婴的忍辱负重,公孙杵臼的慷慨牺牲,屠岸贾的奸邪残暴,无不跃然纸上。  
      2、“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时间跨越数十年,本文是怎样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详略不同的记述,以刻画人物形象的? 
      明确: 
      没有正面写宫闱中的激烈冲突,通过前后两次占卜来暗示凶吉,交待矛盾冲突的激烈。在记叙上,详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如韩厥与屠岸贾的交锋,公孙杵臼和程婴为救孤的商讨。而对人物的具体行动则略写。 
      五、视野纵深拓展: 
      1、赵武灵王为何要提出胡服骑射的主张?“胡服骑射”有怎样的意义?(搜集资料并结合文句探讨) 
      明确:  
      赵武灵王根据赵国的国情,大胆提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他实行这一主张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阻力重重,举步维艰。但武灵王对旧的习惯势力毫不妥协,他力排众议,接连与贵族及大臣进行激烈的论辩,终于使反对者理屈辞穷,不得不同意他的主张。 
      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削除中山国这个“心腹之患”,进而继承先祖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事业,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必须学习诸胡的长处,壮大自己,才能免于被动挨打。只有以骑兵对抗骑兵,是增强赵国军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同时,只有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 
      赵武灵王倡导的习骑射对于此后中国的战争与交通也有很大的影响。春秋以前,中原地区的战争与交通皆用马车,马只是驾车的,不作为骑乘。赵武灵王推行的习骑射,推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标志着我国由车战的时代进入骑战时代,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2、司马迁通过“赵氏孤儿”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但这个故事从唐代以来就不断地受到批评,学者们纷纷指责它并非信史,有人还作了很细致的考证。如果真是如此,那你认为这是否违反了《史记》的“实录”精神? 
          明确: 
      如果仅从史学角度而论,这种批评不无道理。但《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学杰作。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可能是作者虚构,或者是出自民间的传闻。以虚构或传闻为史实固然不合史法,但从文学角度而言,恰是很好的创作。如从根本精神来说,这个故事也并不违背历史的真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赵世家》翻译
《赵世家》教案4
《赵世家》ppt课件2
《赵世家》ppt课件1
《赵世家》教学设计2
苏教选修《赵世家》教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