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历届中考试卷 >>广西省 >>
广西桂林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0-29


广西桂林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课改)
语文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
       1.依次为下列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漓江,犹如一幅长达83公里的山水画卷,是广西东北部喀(    )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江流在峰林中穿棱摇曳(          ),依山而转。满江清澈(    ),倒影婆娑。山环水绕(    ),山光水色,举世难寻。
      A.kè  yè  zhé  yào     B.kā  zhuài  chè  yào 
      C.kā  yè  chè  rào     D.kè  zhuài  zhé  rà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B.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
      C.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D.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著名教学论专家杨启亮先生的话震撼心灵:“每每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写字,不喜欢汉语言文学,不喜欢千古传诵的诗词歌赋,     ①    
      无知于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看到黄河     ②      一样,会      ③     感慨却欲哭无泪,这真是令人    ④    
      的语文教学的命运,因为语文是母语,母语是母亲说的话……”
      A.①茫然 ②截流 ③凄然 ④心灰   B.①凄然 ②截流 ③茫然 ④心碎
      C.①凄然 ②断流 ③茫然 ④心灰   D.①茫然 ②断流 ③凄然 ④心碎
      4.右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和火炬点燃后的效果图。火炬设计以源于汉代的漆红色为主色调,采用了“祥云”图案和纸卷轴造型,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请从色彩、图案或造型方面任选一角度说说火炬设计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的?   (2分)
      答:                               
      5.默写填空。(每小题1分,共7分,漏写、错写、多写,该小题不得分)
      (1)                              ,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2)南阳诸葛庐,                             。(刘禹锡《陋室铭》)
      (3)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5)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7)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课外阅读。(3分)
      (1)根据下列提示语,写出相应的名著。(2分)
      ①北京      拉车    虎妞   《                 》
      ②冬妮娅    失明    写作   《                 》
      (2)写出谚语的下半句。(1分)
      良药苦口利于病,                 。
      二、古诗文阅读与欣赏(1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7.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2分)
      答:
      8.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9~12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分)
          译文:                                                  
          (2)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分)
          译文:                                                  
      12.文段中的“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作者用这个比喻要说明什么?(3分)
          答:“鱼”比喻                         ;“熊掌”比喻                   ;
      作者要说明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3~22题。
      (一)(16分)
      留在我心底的眼睛
      苏叔阳
      今天的少年,不会知道那时候……那时候,是1966年的8月。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一夜之间,就卷起了“横扫一切”的风暴。亲人不再相认,同志间不再有真诚。疯狂、颠倒,整个社会混乱了,人的心也倒悬起来。
那时候,我是个27岁的青年,在大学里教书。在那风暴刚刚腾起的时候,我就被列为“横扫”的对象,挨了无数次“批斗”。我不知道为什么,别人也不知道,连同那些批斗我的人。我的心充满了迷惘和痛苦。人人远离我,仿佛我是个传染病患者。
      当批斗者也玩腻了的时候,我被打发去拔草,从晨至昏,蹲在热地里拔草,是难受的,尤其是心里难受的时候。
      一天中午,太阳正毒。我蹲在校园的铁栏墙边拔草,铁栏外,是一条通往近郊农村的小道。小道上有来来往往的行人。骑车的,步行的,凡看到我们这些拔草者,都会停下来,或者默默地看一阵,或者高声地讽刺,低声议论一番。我以为这是种污辱,我的心淌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铁栏外站了一群小学生。他们站在铁栏外,指手画脚地议论我们,用最纯洁的心诅咒我们,还有几个男孩子用土块、小石头砸我们。我不能违犯“纪律”离开铁栏杆。我只有忍受那咒骂、那石块,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四周一片黑暗。假如连纯洁的孩子都疯狂了,生活还有什么希望。
      就在这时候,一声轻轻的、甜甜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叔叔!”我抬起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站在铁栏外面对着我。她乌黑的短发下有一双明澈的眼睛,清秀的脸颊上滴着汗水,手里捏着两根冰棍儿。
      叔叔,给!”她把一根冰棍儿从铁栏外伸过来,两只眼里全是真诚和期待。
      周围的孩子们哄地发出一片嘲笑和指责。她连头也不回,只是周围的孩子们哄地发出一片嘲笑和指责。她连头也不回,只是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期待地望着我。
      在我从睡梦中被人拉起推到学校的时候,在我被草绳捆住,头上被罩上厕所里的便纸篓的时候,我没有一滴泪,这时候,我却止不住泪水了。我的泪泉被一个小姑娘的心捅开了。
      我不敢吃,也实在不愿吃那根冰棍儿,这将会给那个小姑娘带来灾祸。我抬起泪眼凝望着她。她却固执地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周围一片寂静,那些哄笑的孩子们也噤了声,所有的人都看着她,连同那些过路的人。
      小姑娘也凝视着我,给我以鼓励和安慰。我终于忍不住,伸过头去,咬了一口那冰凉、甘甜的冰棍儿,然后,伸出脏手,捏住那冰棍儿,把它递给一位现在已经告别这个世界的历史学老教授。那老教授也泪眼模糊,抖颤着手接过这孩子最珍贵的赠予。
      当我再回过头来的时候,那小姑娘已经走了,只有她洗得褪色的蓝布上衣在小路上飘摆……啊,你这清秀的小姑娘。你的娃名我不曾知道,但是你的爱心,你的正直,你的透澈的眼睛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使我度过了那疯狂、颠倒的岁月。我永远感谢你。
      也许你今天已经步入中年,成了国家的栋梁;也许,你早已经把这件小事遗忘。
      可是,你的那双眼睛永远留在我心底,它将伴随我走完生命的路程。
          (有删节改动)
      13.第1自然段提及的“风暴”使当时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                                                                   
       
      
      1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答:                                                                  
                                                                                
        15.当小姑娘“固执地伸着那只拿冰棍儿的手”时,“周围一片寂静,那些哄笑的孩子们也噤了声”,请问是什么力量改变了周围人们的态度?(2分)
      答:                                                                  
                                                                                
       
      16.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我的泪泉被一个小姑娘的心捅开了”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7.请用“也许……,也许……,可是……”造句。(照抄原文不得分)(2分)
      答:                                                                  
      18.本文刻画小姑娘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二)(14分)
      “气候难民”:一个正在扩大的族群
      乐艳娜
      ①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越来越多的“气候难民”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②2001年,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消息称,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宣布,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国家所有的努力均告失败,全国1.1万国民将不得不放弃家园。图瓦卢已经与新西兰签订协议,全国国民将陆续“搬迁”到新西兰。
      ③从1995年到2002年,南极半岛失去了大约1.25万平方公里的冰架,相当于卢森堡国土面积的4倍。科学家们在2005年8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指出,冰架的崩裂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这种崩裂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加速。
      ④时中国来说,如果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不仅东部低洼处的较发达地带将被淹没,而且西部高原的冰川由于融化,也将不能和谐调整江河的水量,大旱和洪灾将会在中华大地上交替发生。
      ⑤试想,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大,资源有限,将如何面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变化呢?如果我们的家园被洪水覆盖,我们将逃往何方?如果大旱不止,我们又将如何保证人们的顺利迁移并保障他们以后的生活?
 
      ⑥气候变暖是个全球性的问题。2006年,联合国“环境和人类安全”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环境难民”,其数量高过了战争和政治因素造成的难民。该组织估计,到2010年,“环境难民”的数量会达到5亿,到2050年将达到15亿。如何防止成为“气候难民”,不只是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更是全人类的责任。
      (节选改编自《环球》2006年第16期的《“气候难民”:一个正在扩大的族群》)
      19.请根据文中的有关内容,说说什么是“气候难民”?(3分)
      答:                                            20.文中哪一段集中印证了文章的标题?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答:                                                                 
       
      21.第②自然段中所举的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搬迁”的例子与第④自然段中所假想的中国受灾的例子是否可删除一个?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22.阅读第⑤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4分)
      (1)该段连续用了三个提问,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为防止气候变暖,不少人开始自觉节能。请列举两个生活中节能的例子。(2分)
      答:                                                                                    
       
      四、综合性学习(7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中国古代将“琴、棋、书、画”作为读书人的四项基本素养,其中“书”就是书法,即写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它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在联合国通用的六大官方语言中,汉语最简明,一篇英文文章若译成中文,往往只占原文篇幅的2/3。
      然而,现阶段国人对母语的学习越来越不重视,人们汉字书写水平普遍下降,不仅中小学书写基本功大不如前,就是大学生、研究生错别字连篇现象也十分严重。一些学校取消了语文的早读课……汉语的前景实在堪忧。
      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23.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段话,阐述活动目的。(3分)
      答:                                                                  
                                                                          
      24.请为宣传活动设计一条标语。(2分)
      答:                                    
                                          
      25.请为解决当前社会上不重视母语学习问题,提出两条建议。(2分)
      答:     
                                                                                 
       
      五、作文(50分)
      26.请先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为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迹清楚,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广西桂林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课改)
      1.C【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正确识别部分多音字和易误读字的读音。正确选项为c项,其中“摇曳”的“曳”,易误为zhuài。作答时可采用排除法,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多音字和易误读字的读音。
      2.B【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正确识别部分形近字和常用短语的字形。其中A项中“自出心载”的“载”,应为“裁”;C项中“不屑置辨”的“辨”,应为“辩”;D项中“满院狼籍”的“籍”,应为“藉”。作答时可采用排除法,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正确识别部分形近字和常用
        短语的字形,要能够学会“以义断形”,即根据词义判断字形。
      3。D【解析】本题较易,重点考查学生正确辨析词语意义的能力。其中“茫然”侧重于“迷茫”,而“凄然”则侧重于“内心凄伤”;作答时可采用排除法和联系上下文所叙事物进行分析,平时学习中可根据语境和词语感情色彩进行判断。
      4.示例:(1)源于汉代的漆红色是热烈而充满激情的“中国红”,象征着喜庆与吉祥。(2)“祥云”图案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是吉祥、祥和、和谐的象征,跟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和谐思想相吻合,体现了中国人自信、向上的精神。
      (3)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传承文明或传递文明的载体,和火炬要传递的和谐主题相符合,同时纸卷轴的造型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从任一角度回答,答出要点即可得2分)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作答时,应紧扣题目要求,广泛联系生活,选择任一角度均可。
        5.(1)人不知而不愠  (2)西蜀子云亭  (3)海日生残夜  (4)别是一番(般)滋味在心头  (5)谁家新燕啄春泥  (6)大漠孤烟直 
      (7)天涯若比邻
      【解析】本题较易,重点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记忆能力。作答时仅仅根据原文进行填写即可,其中“愠”容易误写为“温”,“燕”容易误写为“雁”,“孤”容易误写为“弧”。对于此类古诗文默写,要能够学会“以义断形”,即根据词义判断字形。
        6.(1)①《骆驼样子》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忠言逆耳利于行
      【解析l本题难度较易。重点考查学生对课外名著和常用谚语的了解。根据课后阅读推荐篇目和在生活中的积累,即可顺利完成。
       
 7.笼,即笼罩的意思。它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火心相照应。(答案中后一句有两点内容,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2分)
      【解析】本题难度较大,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文中“诗眼”的理解。作答时,要先分析词语的含义,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该词语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作用。
        8.D【解析】本题较易,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文思想的理解。根据课堂学习,即可迅速作出判断,也可采用排除法。
        9.B【解析】本题难度较大,重点考查学生对古文中“之”字意义的理解。其中A、C、D项中的用法为结构助词,意为
      “的”;B项中的用法为代词,意为“一箪食,一豆羹”。“之”字用法有:作结构助词,意为“的”;作代词;用于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作语音衬词;作动词,意为
      “去、往、到”。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古文中词语的含义,并注意积累。
       
      10.(1)患:祸患,灾难。(2)是故:因此。【解析】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平时学习时,不仅要注意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还要能举一反三,加深理解。
        11.(1)所需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句中的“欲”“甚”“故”“苟”为重点翻译词语) 
      (2)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句中的“之”“贤者”“丧”为重点翻译词语)【解析】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平时学习时,不仅要注意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还要注意对一些常见古今异义或不同用法的词语理解。翻译时还要注意不要漏字,要按照现代文的语序去
         叙述。
        12.生,义;在“生”与“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取义。【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
       
      13.亲人不再相认,同志间不再有真诚(1分)。疯狂、颠倒,整个社会混乱了,人的心也倒悬起来。(意对即可)【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根据文章,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14.由于当时整个社会一片混乱,连孩子都疯狂了,所以作者觉得就像生活在黑暗中,很难看到生活的希望。(每要点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较易,重点考查学生对课文中旬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含义,既要熟悉文中词语的含义,又要能联系上下文解释。
      15.小姑娘用真诚和爱心让周围的大人和孩子受到了深深地震撼,因而不再侮辱嘲笑“我们”。(答及“真诚和爱心”即可)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能够通过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来分析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或精神、品质等,如句中的“固执”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小姑娘什么品质。
      16.捅,原意是戳、扎(1分),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包裹得很密实的心被小姑娘的真诚深深触动的情形(2 
      分)。(意对即可)【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理解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时,先理解该词语的本意,再联系文章,分析词语在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
      17.略(符合句式要求,句子通顺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难度较易,考查学生造句能力。
      18.因为孩子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未被世俗污染的纯真,作者在所要批判的社会环境中刻画的小孩,往往是作家的想寄托,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期望。(意对即可)【解析】本题难度较大,重点考查学生正确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的塑造,大多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看法或理解。分析人物形象,要能够通过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来分析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或精神、品质等。
      19.“气候难民”是指因气候危机而流离失所面临生存危机的人。(答及要点即可)【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原文,从“气候”和“难民”两个角度思考,即可找到答案。
      20.第⑥自然段。列数字、作比较。【解析】本题较易,重点考查学生理解照应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从“一个正在扩大的族群”这一角度思考,即
      可找到答案。
      21.不可以。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搬迁”的例子是现实生活中已发生过的事情,以证实文章表明的观点不虚(1分)。假想中国受灾的例子目的在于警戒读者作为中国人不可置身事外。虚实结合,强调气候危机的普遍性及问题的严重性。(答及要点即可)【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能力。说明文中所举例子,都是为了说明某一问题而服务的,分析时,结合例子内容,看看它究竟表现哪一个问题。
      22.(1)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的警惕。(答及要点即可) 
      (2)示例:人走及时给电器断电;将空调温度设置冬天调低摄氏两度,夏天调高两摄氏度;用节能(荧光)灯代替常用的白炽灯;节约汽油等等。(例子应合理)【解析】本题较易,重点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的作用分析。设问就是引起读者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23.本次活动目的意在唤醒同学们对母语危机的认识,改变母语学习不被重视的现象,弘扬民族文化。【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对题干中关键信息的理解能力。题干中对汉字的态度,是本题的关键信息,抓住它,即可领会命题意图。
      24.示例: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能根据活动目的,发挥才智,设计符合活动主题的标语的能力。与活动主题有关即可。
      25.示例:(1)增加母语的教学时间。(2)规范运用,确保母语纯洁。【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能根据活动目的,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建议的能力。
      26.略 
      【解析】作文题目为“为了二”,审题时应把人、物或事情,放在自己心中,从不同角度或层面表现自我为什么做事要为了他(它);以及为了他(它),自己做了些什么。表达时要侧重细节描写,重在以情感人。形式上还可以采用日记体、书信体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2022年下学期5月第二次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2021年广西玉林市中考作文优秀范文(2篇)
2021年广西梧州中考作文优秀范文(2篇)
2022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17-2021年贵港市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及答案
2020年广西玉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西百色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广西梧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广西河池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广西桂林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广西柳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广西玉林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1年广西北部湾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广西玉林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广西都安县中考语文模拟题(五)
2021年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四)
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满分作文:懂得感恩
2020年广西贵港市中考满分作文:前进的脚步
2020年广西桂林中考满分作文3篇
2020年广西贺州中考语文作文优秀范文
广西梧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西桂林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广西省崇左市中考语文试卷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西贺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西贵港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20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三)
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语文素养模拟测试
广西南宁2020年九年级收网中考模拟卷
2020年广西玉林市中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
2020年广西南宁市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语文试题
2019年广西北部湾中考作文《阳光正好》优秀范文(5篇)
2019年广西贺州中考作文《有一种力量叫 》优秀范文(5篇)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2020年广西百色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二)
2020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广西防城港市2020届九年级上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