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案3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1-29 |
《方山子传》学案
一、苏轼生平及成就(第二教材P31、P59)
1、生平:思想杂儒释道;新旧党争;全才文学家;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父 、弟 三人合称“三苏”。字 ,一字 ,号 ,追谥 ,著有《
》。
2、成就(第二教材P59)
(1)诗:“ ”;
(2)词:“ ”,开 先河;
(3)文赋:“ ”,“三苏”,“唐宋八大家”;
(4)书画:“宋四家”;
(5)文坛领袖:“苏门四学士”;
二、本文背景(第二教材P32)
“乌台诗案”;贬谪黄州;
三、相关资料
1、方山子,名 ,字 ,又称龙丘先生。
2、“子”的用法海凶幼鸪疲?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
司马迁(
);苏轼( );扬雄(子云);王勃( );柳宗元( );杜甫( );
3、逸闻:“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苏轼)
**注:龙丘:陈季常;河东:河东柳氏望族;狮子吼:一说佛道威严降伏外道;一说悍妻;
四、鉴赏课文
方山子之异 (借人
)
弃取之异
阳狂之异
语法训练
一、重点词:
黄间隐人( )也。闾里( )之侠皆宗之。稍壮( ),折节( )读书,以( )此驰骋( )当世,晚乃( )遁(
)于光、黄间,庵居( )蔬食( ),不与世相闻( )。世有勋阀( ),今已显闻( )。与公侯等( )。亦足以( )富乐( )。岂无得( )而然哉! 阳( )狂垢污( ),不可得( )而见; 傥见之与(
)?……
二、通假字:
前十有九年; 犹见于眉间; 方山子傥见之与;
三、古今异义:
然终不遇( );方山冠之遗像( );余所以( )至此者;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 )之意;……
四、
活用:
闾里之侠皆宗之; 庵居蔬食; 余既耸然异之; 见方山子从两骑;
……
五、区别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2、欲以此驰骋当世,3、徒步往来山中,4、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5、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6、何为而在此?7、游西山,8、鹊起于前;
……
状语后置( );判断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
六、多义词:
使:使酒好剑; 使骑逐而射之; 使从事于其间
而:
六、
翻译: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3、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4、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5、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七、比较阅读:(P32)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自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况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题解】董邵南,屡考进士未中,欲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作此序送他,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不要去为藩镇作不义之事。
**注:燕赵:河北;利器:才华;
有司:主考官;兹:这;有合:受重用;不遇:怀才不遇;
苟:即使;强仁:力行仁道;诸君: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等;屠狗者:高渐离(送荆轲刺秦);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