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给自己一个忏悔的空间
|
|
作者:qiaoqiao25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5-23 |
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给自己一个忏悔的空间
------了解孩子拿钱的真正原因
教育系02级小学教育(2)班
张长巧 0209026216
作者EMAIL:zhangchangqiao22@126.com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关注的是什么?随着教育的普及,答案几乎可以统一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了。但于我个人则认为,父母关注什么,是与父母自身素质关系十分密切的,就我的父母来讲,成绩也许占了某些位置,但他们对每个孩子的期望几乎不一样,我不怪父母什么,因为他们只是他们而已,两个老实本分的不识字的农民,做为他们的孩子我能期望他们怎么样,做为社会又能要求他们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拉扯长大成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父母仍有他们的教育方式,朴素真诚的期望:识字并且尽可能到大城市去!不说谎话、脏话;不与人打架!说这些与我的主题似乎没多少关系,跑题了,但却是为了引出我的主题。
不幸的浪津
浪津是我的小学同学,关于他的记忆很少很清晰,只是大概的记得些片段的并且是需要的内容,当时家里很穷,我们几乎吃不饱饭更别谈小店柜台上诱人的零嘴了,因为不可能会有,所以我连想也不敢去想。但是却有那么一天浪津忽然拿了一袋的饼干来班上,慷慨的分给大伙吃。之后一连几天我们都能吃到浪津带来的各种美味零食。可是有一天,他的父亲来了,把他连人带书带了回去,等到放学走在路上,已经听到浪津死了的消息,年幼的我只当是玩笑,并且狠狠的瞟了说话的人。但事实确实是事实,浪津离开我们走了,因为他拿了家里的钱,说是15块父亲发现了大概经过某些调查确定是他拿的之后,气愤的把他带回了家,就在他恨铁不成钢的拿起木棍想教训这个“不孝”子时。浪津在慌忙的逃跑中腹部撞上了一块木版。当场咽气(写这,我的手在发抖,心也在发抖,说不出的难受,似乎不忍心说出来)!而他的家人又怎么样了呢:奶奶晕过去,父亲在自责中成了沉默寡言之人,母亲一度搬出家门至今没有与他的父亲说一句话。曾经的一切已不再!!!浪津是家庭教育的极端悲哀,他是值得可怜同情的,而他的父母难道不值得的同情吗?没有了亲爱的孩子,没有了家!可是亲爱的父亲母亲,想过悲剧原何发生吗?如果是你,你的孩子拿了你的钱,作为父母亲的你们会在惊讶的同时愤怒吗?请冷静些给孩子点时间好吗?给自己忏悔的空间时间干吗用?请分析孩子、了解孩子。帮助他们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了解孩子拿钱的动机,是对钱的心理需要才促成了孩子拿钱的行为
人的行为表现受动机支配,特别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够强时,孩子就有可能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偷拿家里的钱则是孩子选择的自认为最具合理性的可以达到目的的方式。
解决孩子拿钱问题,首先应冷静弄清孩子拿钱的心理过程,一般说来,孩子在其中会经历三个心理过程,既“欲—惧—智”三过程!
先说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需要,如果没有欲望,拿钱也就没有意义了,孩子拿钱并非对钱本身感兴趣,而是他的某种欲望启动了,孩子的这种欲望正是我们必须把握的,我的同学浪津拿钱也许只为了买些零食。清楚孩子拿钱的目的,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再是惧,孩子惧怕什么?当孩子根据对父母的认识与理解,认为自己的欲望既需要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接受时,孩子一定惧怕这种需要被父母知道,更别奢望父母能给钱让自己满足了。不敢让父母知道,又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于是偷便成了孩子认为最可以采取的得到钱的方式了。当时的父母,温饱尚且无法帮我们解决,更别谈零食了,浪津的父母应该是一样的!
最后是智,孩子的需要必须由钱来满足,而除了偷再无他法时。孩子便开始设想该怎么偷才能不让父母发现了。如果一次成功,尝到甜头的他们就有可能继续这种行为,所谓“正强化”
其作用是促使行为继续下去,孩子的心理需要最终衍变成对钱的欲求。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孩子不当不会改掉缺点,还可能由此形成对父母的仇恨,这就是所谓的屡教不改的原因之一。所以当父母抱怨孩子屡教不改时,请扣心自问,自己的“教”正确吗?
父母对钱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
孩子对金钱的态度一般来自家庭父母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迁,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意间表现出的对金钱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对金钱是任意挥发呢还是分分计较亦或张弛有度?为人父母,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对金钱正确的认识。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父母的教育方式应该合理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关系掉孩子拿钱的行为是得到强化呢还是得到控制改正或者泛化,错误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还是恶化,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还是得到合理的延缓或者受到压抑等等。作为父母孩子偷拿钱的行为,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细心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有针对性的冷静处理,教育的目的不但要扭转孩子不正确的拿钱心态,更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格成长环境,从而也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话说回来,一些要求对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村的父母来讲,是高了点。自己都没有受到怎么的教育,却要学着高素质的教育孩子,父母自己从小受的教育方式,将影响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不是口号问题,家庭教育应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国家制定颁布的相关法律文件应落实到位,实施到位,比如要求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相关讲座,根据具体情况开办家长学校等,意在提高家长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思想修养等。我的浪津同学,只是许多教育方式不当的巨大牺牲者之一,此事对我的影响不能不说很大很深远,而我也将尽我所能,呼吁社会关注孩子,关注农村父母的教育需要!最后我将告诉我身边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你没有把握改正,请用爱孩子的心宽容他的错误,请用孩子的眼观直视他的错误,请耐心的放下你手中的棍子走进他的心里!孩子是你的爱,请用正确的方法爱他!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