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说课稿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5-30 |
《组歌》说课稿
襄阳区伙牌一中 石红勤
一.教材简析
《组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全部是散文诗。本文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组歌》中的两篇。这两首散文诗都采用拟人手法,其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两文的想像都是紧贴着事物的自然物理特征而展开的。语言优美、典雅、清新,其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东西方读者。
二.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加强诵读,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积累课文的名言警句。结合课文的特点及其在单元中的地位,目标制定如下: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美丽的形象、意境;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和品味文章语言与特色;3.激发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本文是由两首散文诗组成,这两首散文诗都有鲜明的形象与意境,而《浪之歌》中表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腔的爱情,同时两文的语言优美清新,值得反复揣摩,因此,目标1、2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及文章特色对八年级同学来说还有相当难度,所以目标2定为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体会诗歌的情感要在朗读中进行,教法就首选朗读法;同时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方法及发现探究的能力,学法定为自主合作探究式。
选择依据:《新课程标准》“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 ”。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是诵读与感知。第一步,先介绍作者有关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第二步教师范读,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第三步,学生自由诵读,全面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第四步,全班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说话能力,发表观点的能力,同时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
第二板块是理解与欣赏。第一步,美读你喜欢的段落、句子,并从任一角度作批注。第二步是交流,先小组再全班。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既尊重学生作为阅读个体的差异,也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互补。第三步是积累。虽然课堂上所给的时间不多,但却提醒同学们注意积累优美语言。
第三板块是发现与探究。第一步,让学生自主发现,教师对分析思路进行指导。第二步,学生交流。这两个环节预计难点是要依据事物的自然物理特征展开想象,如果学生不能发现,教师需要适时点拨。第三步,仿写。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绘、思考及想象,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进行思考。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
|
| 交互区 |
|
|
| 站内搜索 |
| 栏目推荐 |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
|
相关资料
|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x课件(20页)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课件(28页) 《组歌》教案12 《组歌》导学案10 《组歌》之《雨之歌》教学实录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课件(22页)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课件(13页) 《组歌》检测题 《组歌》教学反思(8篇)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课堂实录 纪伯伦《组歌》表格式教案11 《浪之歌》ppt课件3 《组歌》教学模式操作卡 《组歌》校本练习 《雨之歌》ppt课件(9页)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课件(24页)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课件(33页) 纪伯伦《组歌》复习资料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课件(18页)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课件(17页) 《组歌》之《雨之歌》mp3音频朗读 《组歌》之《浪之歌》mp3音频朗读 《组歌》(节选)课后题及答案 纪伯伦《组歌》讲学稿 《浪之歌》课堂实录2 《组歌》学案练习 《雨之歌》mp3课文配乐朗诵 《浪之歌》mp3课文配乐朗诵 《美之歌》mp3音频朗读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x课件12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课件12 《雨之歌》《浪之歌》听课反思 《组歌》练习题 《浪之歌》pptx课件2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ppt课件11 纪伯伦《组歌》其他篇目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组歌》同步训练 《浪之歌》ppt课件 《雨之歌》教学反思 《雨之歌》教案1 纪伯伦《组歌》简析与授课方案 下雨声音wma音频素材 《雨之歌》配乐素材 《雨之歌》ppt课件(23页) 《组歌》教学设计1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