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训俭示康》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7-15


训俭示康  司马光

一、教学目的:

1.借鉴古人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思想作风;

2.学习本文采用大量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例证的不同角度。

2.难点: 训诫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词正音:

赧nǎn(因害羞而脸红)  忝tiǎn(辱,谦词)  簪zān(簪子)  垢 gòu(污秽)嗤chī(嘲笑)

行xíng(行酒)  酤gū(通沽,买酒)  脯fǔ(干肉) 醢hǎi(肉酱)觞shāng(酒杯)     zhān(稠粥)guǐ(盛食物的器具)    hóng(帽带) 兑zhuó(梁上短柱)   qiū(泥鳅)

作者和司马康:

作者已在《赤壁之战》中讲过。

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儿子,字公休,从小严谨、聪明、博通古书,曾任校书郎、著作佐郎兼侍讲,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可见受司马光的影响很深。

解题:

本文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训: 训诫。俭:节俭。示:给……看。要求司马康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吾本        寒  家⑴,世          以清白        相承⑵。吾性  不喜

(出身在)贫寒      一代一代(都)      (的家风)  继承    生性  喜欢

华  靡⑶,自为乳儿⑷,  长者加          以金银⑸    华美之服,    辄  羞

豪华奢侈  从做婴儿(时起)长辈  (在我身上)把饰有金银的      衣服(我)总是害

赧⑹弃去之。二十忝科名⑺,      闻喜宴    独     不戴花⑻,同年⑼曰:“君

羞  扔掉它  20岁考中进士  (参加)      (时)只有(我)              (花是)

忝: 辱,谦词,忝列

赐不可违也。”乃簪          一花。平生衣  取    蔽寒⑽,食  取充  腹,亦

才在帽檐上插上      一向穿衣(只)求御寒    食物  填饱肚子

不敢服垢弊      以矫  俗      干  名⑾,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  奢  靡

穿脏破的衣服  违背世俗常情追求名誉        本性          认为奢侈浪费

为荣,吾心独  以俭  素⑿为  美。人皆嗤  吾固  陋⒀,吾不以(之)为病⒁,应

是光荣    独自  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嘲笑  固执不大方            缺陷

之  曰: “孔子称‘与其不逊  也    固  宁’⒂,又曰‘以  约    失之  者鲜

他们          说        谦逊  不如固执不大方        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

矣’⒃,又曰‘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    恶食者,

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这种人)是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未足  与(之)议也’⒄,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  俭相  诟  病⑴,    嘻,

不值得      谈论                          却因为  互相讥议认为是缺点

异  哉⑵!”

(真)奇怪呀

本段从司马光自己从小不爱奢靡写起,写了几件自身的事例。接着以自己和众人对比,以古人和今人对比,引用孔子三句话,并把节俭提到美德的高度来论述,批判了“以奢靡为荣”的不良风气。

近岁⑶风俗尤为侈  靡,  走卒  类      士    服⑷,农夫蹑丝    履⑸。

年    气尤其奢侈浪费  当差的大多(穿)士人的衣服      穿丝织品做的鞋

吾记天圣中⑹,先公⑺为群牧    判官⑻,客至未尝不置  酒⑼,    或      三

年间  父亲  作    司的                  摆设酒席  (但)有时斟酒

行五行⑽,多不过七行,酒酤⑾于市,果  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肴⑿  止

次有时五次                        水果限于              这一类  下酒菜

于脯⒀、醢⒁、菜羹⒂,器  用瓷、漆⒃: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  人不  相  非⒄

干肉  肉酱    汤    食具  瓷器漆器              都这样    并不互相讥评

也。会  数    而礼  勤⒅,物  薄而情  厚。近日士大夫家,酒      非

聚会次数多  礼意殷勤  食物少  感情      来            (如果)不是(照)

内  法⒆,          果、肴      非远方珍  异⒇,食        非多  品,  器

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如果)      奇珍异品  食物(如果)  很多品种  食

皿(21)非满  案,不敢会      宾  友,  常        数  月        营聚,然后

具      摆满桌子    约会招待客人朋友  往往(先用)几个  (的时间)准备

敢发书(22)。苟  或  不然(23),人争非  之,以为    鄙(24)    吝(25),

才    请帖    如果有人  这样做      非议他      (他)没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

故不随  俗  靡(26)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27)如是,居  位  者(28)虽(29)

跟着习俗顺风倒                    败坏          身居高位      虽然

颓弊如是:如是颓弊

不能禁,        忍  助  之      乎⑴!

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本段回忆自己的父亲招待客人的情况,与“近日士大夫家”对比,指出“近日”风气与自己父亲时大不相同,说明“近岁风俗尤为侈奢”“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  李文靖公⑵为相,      治⑶居第⑷于封丘门⑸内,听事⑹前  仅

从前              (的时候)修筑住宅                厅堂  前面仅仅

容      旋马⑺。或言其太隘⑻,公笑曰: “居第当传子孙,此为  宰相听事

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          狭窄                是          作为

诚  隘,      为太祝、奉礼⑼            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⑽为谏官⑾,

确实    (用作)当          (的我的子孙的)                        当    时

真宗遣使急  召  之,得  于酒家⑿。既入,  问其所来,  以实  对。上⒀曰:

派人紧急召见    找到    馆        (宫)    从哪来  用实话

“卿为清  望    官⒁,奈何  饮于酒肆⒂?”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

清高有名望      为什么

果,故就酒家觞之⒃。”上以(之)无  隐,  益  重  之⒄。张文节⒅为相,自

喝酒        因为  没有隐瞒  越发尊重                    自己

奉养    如    河阳掌书记⒆时,所亲⒇  或  规(21)之曰: “公今受  俸  不少,

生活享受如同当    判官时一样  亲近的人有的规劝              领取俸禄

而自奉      若此,    公虽自信  清  约⑴,外人      颇有      公孙  布被

生活享受    (节俭)      知道清廉节俭      讥讽你    点(像)公孙弘盖布

之讥⑵。公宜  少  从  众⑶。”公叹曰: “吾今日之俸,        虽  举家⑷

被        你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作法)        现在  俸禄(这么多)即使全家

锦衣      玉食⑸,      何患不能?       顾⑹人  之常情,由俭入  奢  易,

穿绸缎衣服吃珍贵的饮食  还怕不能做到吗  只是人们            进入奢侈容易

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能长  有?     身      岂  能长存?       一旦⑺异于

长期享有吗  身体健康难道    保持(如果)有一天

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⑻俭,必    致        失所⑼。岂若      吾居位

立刻    一定会招致(饥寒)无所依  何如(不论)  做官

去  位身在  身亡            常  如    一日乎? 呜呼! 大  贤  之深谋远虑,

或不做官活着或死了(家中的生活)固定像(同)  天          大的贤才的

岂    庸    人所及哉?

难道是平庸的人比得上的呢

本段引述李文靖公、参政鲁公、张文节公三个人崇尚节俭的言行,并加以赞扬。

第二课时

御孙曰: “俭,        德  之共也;    侈,        恶    之大也。”⑽

是(各种)品德  共同(特点)    是(各种)罪恶中  大罪

共,    同也,  言有德    者皆  由俭来也。夫俭则  寡欲,  君子⑾    寡欲

就是      是说  好品德  都是      的      就会  贪欲  有地位的人

则不役  于物⑿,可以直道而行⒀,小人⒁      寡欲则能谨  身  节  用⒂,远

役使被外物      行正直之道  没有地位的人        约束自己节约费用  避

于:表被动,引进主动者,被

罪  丰  家⒃,故曰: “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  慕  富贵,

免犯罪丰裕家室                                              贪图羡慕

枉  道  速  祸⒄,小人多欲则多  求  妄  用⒅,      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

不走正路招致祸患            多方营求随意浪费  (最后)              作  必

贿⒆,居乡⒇必盗,故曰: “侈,恶之大也。”

然受贿  作平民  盗窃

本段引御孙的话并加以解说,从道理上阐明“俭”和“奢”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必然性。

昔    正考父  粥  以糊口,  孟僖子      知  其后  必有达    人⑴。季

古时候      用稀粥来维持生活      (因此)推知  后代    显达的

文子相  三君⑵,      妾  不衣帛,    马不食粟,君子以为    忠⑶。    管

辅佐  国君  (他的)小妻  穿丝绸衣服    喂粮食    认为(他)忠于(国君)

仲⑷    镂  ⑸          朱  ⑹,            山节⑺          藻  ⑻,

(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具,红色的帽带(住宅上边)刻着山岳的斗拱,上边画着水藻

孔子鄙其小器⑼。            公叔文子享  卫灵公,史  知  其

的梁上短柱    看不起他,批评他器量狭小        宴请            知道他(一

及  祸, 及                        戌,              果以    富  得

定会)遭到灾祸 到了(文子去世,文子的儿子)公叔戌(时)(公叔戌)果然因为富裕招

 

罪出亡⑽。何曾日  食          万  钱,  至  孙        以  骄溢    倾家⑾。

逃亡     一天吃饭(要花)一万个铜钱  到了孙子这一代因为奢侈傲慢而家人。溢:满

石崇以奢  靡  夸(于)人,卒  以此死(于)东市⑴。近世寇莱公豪  侈    冠

死光    用奢侈浪费向人夸耀  终于因此      刑场上  近来      豪华奢侈名冠

一时⑵,然  以      功业大,人    莫    之非⑶,子孙习⑷其家风,今多  穷

但是因为(他)        人们中没有人指责        习染          多数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困。其余以俭立      名,以奢自败    者    多矣,不可      遍数⑸,聊  举

立下(好)名声    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    (完全)列举    姑且

数人以训  汝。汝非徒⑹身⑺当  服行⑻,当以(之)训汝子孙,使(之)知  前辈之

教诲      不只  本身应当实行                            了解

风  俗  云⑼。

(生活)作风习俗;云:句末助词

举出正考父、季文子、公叔文子、何曾、石崇、寇莱公的事例,用事实来证明“俭”和“侈”的结果截然不同。最后提出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要司马康“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写作特点:

举例繁富而不显累赘:

文中列举了12个人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节俭的重要性。一篇不长的文章里用这么多恰当的例证是比较少见的。

作者先以自己例,现身说法,接着又以他父亲为例。这两个人的事例,是从家风的角度,以长辈的身分,正面教诲后代,娓娓而谈,特别亲切。

第三段举的三个事例,主人公都是宋朝初年的人,与司马光父子不同时而同朝,而且这三人都是宰相或副宰相(参知政事),与司马光的地位相同,以这样同朝同地位而同样节俭的事例教育后代,同样使人感到亲切。这三个事例论证的角度各不相同,事例虽多而不重复。李文靖公是厅堂狭窄居室问题;参政鲁公是家无器皿、肴、果待客饮食问题;张文节公是做宰相后,“自奉养”如当掌书记时地位变了,节俭作风不变。所引李、张两人的话,也不是一般的说教,而是深谋远虑,各有独到之见,是至理名言,使人信服。

第五段一连举了七个人的事例,事例更多,但因为论证的角度和典型意义不尽相同,仍不觉累赘。前面两个事例从正面说明“以俭立名”,后面五个事例从反面说明不俭必“自败”。同样是说明不俭自败的,各个事例的具体情况又各有不同:有的当代就败,如石崇丧生;有的身后败名,如管仲受讥;有的祸延子孙,如公叔文子、何曾;有的本人和子孙都受其害,如寇莱公虽因“功业大,人莫之非”,但毕竟豪侈是缺点,受到司马光委婉的非议,而且“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这些事例,都是有根有据,确凿无疑的。

作者对12个事例的表达,能够根据内容的不同而各有变化: 有的详写,有的略写。前者如:

作者自身、作者父亲、李文靖公、参政鲁公、张文节公的事例;后者如第六段中七个人的事例。同样是详写或略写,写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写对话,有的着重写行动,有的对话和行动并重,有的又着重写他人对事例主人公的评价。同样表述他人评价,对正考父是“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对季文子是君子以为忠“,对”管仲是“孔子鄙其小器”……“知其”“以为”“鄙其”,用词尽量避免重复。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训俭示康》同步练习
《训俭示康》ppt课件2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3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和译文
司马光《训俭示康》知识梳理
《训俭示康》ppt课件1
《训俭示康》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