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 >>
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教育学第一章简答题
作者:   上传者:rtert777  日期:08-08-07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一,有固定的场所——学校和教育教学设备设施。 
  第二,专门的教师。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品德、知识、教育能力等多方面素质,保证了教育目的的高效率实现。 
  第三,一定数量的学生。 
  第四,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规定好的教育内容。 

  
2.简述教育规律和教育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众多矛盾和规律。但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中方方面面的矛盾或关系都是由这两个基本规律中派生出来的,最终又复归到这两个基本规律之中。 

  
3.简述教育科学与教育原理之间的关系。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近现代社会,由于文化科学的长足进步和学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当代社会横断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促使教育科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学科。它为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从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中吸取新的材料,充实其内容,提高其科学水平。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延续到17世纪。 
  第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第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莫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5.简述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一,此阶段的教育理论和观点多混杂在哲学、政治等思想之中。 
  第二,此阶段的教育理论和观点多是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 
  第三,此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6.简述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一,教育研究开始摆脱简单的经验概括和总结,逐渐发展到提出一些独立的理论范畴和命题。 
  第二,教育学逐渐从哲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在学科和内容上走向独立。 
  第三,出现了一系列著名的教育论著,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简述教育学科学化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一,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 
  第二,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呈现许多新特点,产生众多重大成果。 
  第三,教育学突破了传统框架,出现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 

  
8.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传统教育派主张: 
  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 
  第二,教材中心,8P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现代教育派主张: 
  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 
  第二,做中学,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第三,活动课程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 

  
9.简述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翻译介绍日本教育学阶段。 
第二,1920~1949年,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阶段。 
第三,解放后~“文化大革命”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前苏联阶段。 
第四,1977~现在,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
10.简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经验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经验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理论的源泉。二者有看密切的联系,但并不等同。教育理论反映教育实践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教育实践经验往往只反映教育过程中表面的、局部的现象,只有上升为理论,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 

  
11.简述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第一,用“理性尺度”评价现实,揭露现存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使人们认清现存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第二,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规划,从对现存教育的评价中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分析中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形式等,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 
  第三,理论创造的舆论力量,呼唤社会,尤其是教育界投身教育改革,使教育工作者具有参与教育改革的自觉性、热情和必胜的信心。 

  
12.简述学习教育原理的实践意义。   

   第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现,是一名合格教师的根本条件。学习教育原理,首先是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莫定思想基础。 
  第二,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原理把教育实践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通过学习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与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从亲身实践中总结经验,是提高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手段。 
  第四,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1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时必须坚持的方法论。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1)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教育原理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具体分析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3)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教育思想。 
  第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科学研究,绝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第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教育研究。教育理论的真正源泉是教育实践,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 

  
14.抽样观察法具体可以分为哪几种方法?   

  时间抽样观察法,即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所发生的教育现象、教育人员或学生的言论举止的一种方法。 
  场面抽样观察法,即观察者有意识地选择一个自然场面,观察研究对象行为的一种方法。 
  阶段抽样观察法,即研究者选择某一阶段时间,有重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15.简述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   

  第一,有理论假说。实验之前,必须有一个关于解决某一问题的设想或初步待征的理论。 
  第二,有控制。通过采取某些实际操作手段和多种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创设某些条件以证明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第三,有变革。主动变革研究对象,既要使研究对象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又要有实验因素的变化。 
  第四,可重复操作。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下形成的原则,必须在另一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下被证实,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 

  
16.调查法的具体方式主要有哪些?   

  第一,通过观察的方法进行调查。通过观察积累材料,掌握第一手的材料。 
  第二,通过谈话或座谈的方法进行调查。具体包括个别谈话、开座谈会、访问或集体讨论等方式。 
  第三,通过查阅有关作业及文献资料进行调查。具体包括学校的、教师的、学生的以及教育部门的多方面的材料。 
  第四,通过问卷和测验的方法进行调查。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由研究者拟出问题,印发给有关人员,被试作出书面回答,整理和统计问卷或测验结果,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 

  
17.简述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第一,行动研究以提高行为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只’要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对各种知识、方法、理论都可主动加以利用。 
  第二,强调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研究的结合。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放在特定的教育实践环境中进行,实际工作者和科学研究者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作用,取长补短。 
  第三,重视及时反馈,特别是正反馈。在教育情景中的改革措施一旦有较为肯定的结果出现,应立即反馈到教育体系中去,并影响教育的实践活动。 
  第四,可变性。行动研究不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或进行对比,允许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 

  
18.简述行动研究法的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通过对实践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存在的问题。 
  第二,计划。根据存在的问题,作出总体规划,设计想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具体的行动步骤。 
  第三,实施。根据计划行动,特别是采取第一步行动。 
  第四,观察。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工作进行的资料。 
  第五,反思。整理和解释资料,评价工作质量,反思工作进程,并据此结果修正原计划,进入更高一层的循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教育学考试题(2份)
2011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试大纲摘要
甘肃省2010年四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中学组)试卷
江苏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2-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
2010年各地教育局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知识大全430页)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经典试题-20套
《教育教学基础》(小学版,教育法规基础)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四章论述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四章简答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四章填空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四章多选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四章单选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四章解释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三章论述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三章简答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三章填空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三章多选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三章单选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三章解释题
2008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全真题
教育学教程ppt课件
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中学)试题
浙江省2006年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中学)试题(2份)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二章论述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二章简答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二章填空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二章多选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二章单选题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二章解释题
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教育学第一章解释题
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教育学第一章多项选择题
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教育学第一章填空题
教师资格模拟试题:教育学第一章论述题
2008年教育学统考之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集
教育学理论单元练习:第四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理论单元练习: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学理论单元练习:第二章教育本质和基本规律
教育学理论单元练习(第一章绪论)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前预测试题
08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全真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