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沪教版《关汉卿曲二首》教案1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8


一三  关汉卿曲二首
上海成功教育东沟实验学校  毛慧珺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道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曲中所包含的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3、  反复诵读,感受关汉卿曲“本色”的特点。
说明:
“曲”作为一种中国文学样式,成熟于元代,并迅速走向繁荣,取得了堪与诗、词媲美的地位。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前者是诗歌的一种,后者属于戏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关汉卿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国维称其曲辞“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第一”。关汉卿不仅是位杂剧大家,也是位散曲大家。今存套数十三套,小令五十七首,内容多为抒发抱负,述说身世或描写男女恋情、离情别绪,时而悲歌慷慨,时而风流艳冶。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一枝花·不伏老》中关汉卿自比“铜豌豆”,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写出他愤世嫉俗的感情,并且表现他“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这种性格,体现了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四块玉·别情》围绕着“相思”,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把一位女子波浪翻滚似的不平静的心情及浓烈的相思之情表现出来。作为诗歌,从学生较易掌握的诵读入手,以诵读为途径,以领悟为目的,通过诵读来培养诗歌语感,通过诵读来鉴赏诗歌的美。因此,放手让学生诵读,让课堂上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并且在不断诵读的中,促进学生感受体会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枝花·不伏老》
1.重点:在借助注释,正音正义的基础上,通过圈划、反复品读曲中具体语句,感受诗人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体会关汉卿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
2.难点:诗人如何表现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四块玉·别情》
1.重点:感受曲中“离别相思”的氛围,在诵读中把握主人公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的情感。
2.难点:理解作者直抒胸臆表达思念,以景衬情,加深缠绵愁思的方法。
说明:
散曲的学习,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诵读。以诵读促进理解,在理解中提升诵读的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圈划,以理解散曲内容为重点,掌握基本诗歌阅读的方法以及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枝花·不伏老》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到了元代则以“曲”为傲。大家熟悉的《窦娥冤》就是元曲的代表作品(补充元曲的相关知识);作者关汉卿不仅是元杂剧大家,也创作了许多的散曲作品。
了解元曲这一文学样式:  
元曲  杂剧   
散曲   套曲
             小令
自读课下注释一,识记文学常识。
由唐诗、宋词学生熟悉的文学样式来引出元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学文学常识,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
诵读散曲
初步感知
1.请同学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诵读的要求:借助注释、手中的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在书上做好标记。
2.思考:作者在曲中把自己比作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1.学生诵读散曲,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正音正义;(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
2.“铜豌豆”;表现了顽强、幽默的性格。
1.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熟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
2.采用诵读和交流的方式,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内容。
教师引导
介绍背景
作者关汉卿,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铜豌豆呢?教师补充历史背景。
了解:金元时期,乱世疾苦,铸就书会才人不伏老之心态
听教师以注释4为基础的扩充性解释,让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再读散曲
自主探究
1.面对元朝政府实行残酷的民族统治“书会才人”并没有向黑暗势力妥协,圈划曲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关汉卿的斗争精神?
2.揭示诗歌的主旨。
1.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再读散曲;
圈划:“你便是落了我牙……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2.这里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向社会、向世俗的偏见挑战,表示了要坚持走自己的生活道路的坚强决心。
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生生交流,进行思维的启发、碰撞,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判断、分析、概括、表达等语文能力。
品读语言
总结全诗
诵读散曲,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自己信念的坚定?
总结全诗
小组间进行诵读比赛
排比句、加衬字,使诗句更加口语化;形成了自己的辛辣恣肆而又诙谐滑稽的风格
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揭示本诗的写作特色。
以比赛形式促进学生熟读散曲,激发兴趣。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诵读,并摘录名句,做好积累。
2.自读《四块玉·别情》。
鼓励学生能够熟读成诵。
巩固学习内容,增强传统文化积累。
 
《四块玉·别情》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关汉卿的套曲有豪爽淋漓之慨,我们读了《一枝花·不伏老》。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他最著名的小令作品《四块玉·别情》,看看是不是有别样的味道。
预习检测:用一句话来概括散曲的内容
学生已进行了预习,对两首散曲应有一定的比较:别情——描写离情别绪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根据以往的阅读积累,能够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
 
 
2.通过解题来了解内容是一种阅读技巧
诵读散曲
初步感知
1.听录音朗读,感知此曲的情感基调。
2.请同学运用多种诵读方法,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把握情感基调:伤感、忧愁
2.个别读、同桌互读等
1.为诵读诗歌做准备。
2.熟读诗歌,为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深入研读
1.“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该女子怎样的情感?作者如何来表现该女子的情感的?
2.“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明确:借女子之口,直抒胸臆,从别后说起,点明送别情人之后难以割舍的心境。以“一点”与“几时”对举,表现了女子爱她的情人爱得深挚、爱得真切,爱得缠绵。
2.飞絮的杨花(一语双关);感伤凄迷的氛围;以景衬情
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带着问题思考,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
总结全诗
 
1.小结学生回答,并进行一定的纠错、修正。
2.学生朗读全曲
完善对本诗的理解、感悟。
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对诗歌仍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诵读,做好积累。
2.完成课后表达。
鼓励学生能够熟读成诵。
巩固学习内容,增强传统文化积累。
思路点拨
散曲的学习,特别是《一枝花·不伏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另外,教师也可以围绕元曲“俗”的特点展开,进而了解元曲的艺术价值。探讨应在有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事先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但不管由哪个角度切入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是基本。
 
 
练习举隅
《一枝花·不伏老》
1.推荐阅读:《从套曲〈不伏老〉看关汉卿的“为人之气”与“为文之气”》       夏京春/文
2.推荐阅读:蒋星煜先生《关汉卿与“铜豌豆”》
《四块玉·别情》
1.“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什么作用?
2.曲子最后三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与前数句的关系是怎样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四块玉·别情》mp3音频朗读
《四块玉·别情》练习题
《四块玉·别情》复习
《四块玉·别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汉卿曲二首》练习题
关汉卿曲二首《四块玉·别情》《一枝花·不伏老》ppt课件1
《关汉卿曲二首》教学设计3
《一枝花·不伏老》教案2
《四块玉·别情》ppt课件1
《一枝花·不伏老》ppt课件1
《一枝花·不伏老》教案1
《关汉卿曲二首》教案2
《关汉卿曲二首》参考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