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节选) 教案
|
|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15 |
凉州区和平中学 徐创成
[教学目的]
1.理解“希望工程”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意义。
2.激发学生珍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欲望,从而坚定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人民的志向。
3.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点。
4.培养学生欣赏电影文学剧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剖析人物动作、表情、语言所反映的人物性格。
2.把握故事场景,体会故事画面组合的内涵。
3.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朗读品味赏析法。 2.导演说戏点评法。 3.人物形象剖析法。
【教法】这两课都是节选自电影剧本的精彩片断。电影以其综合性、普及性、形象性、再现性奠定了在戏剧艺术中后来居上的地位。而今的影视艺术愈发成熟,其发展趋势具有社会化、生活化、哲理化、多元化等方向;它们贴近现实生活,挖掘人生哲理,展示了奇妙的世界;创作方法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及现代主义中任意驰骋。电影文学已经成为新的文学体裁,受到大众的欢迎。所以教学这两课,应该比前三课态度上更为重视,方法上更为灵活,师生交流更为融洽。
由于青少年接触影视既早又多,所以画面解读能力、蒙太奇思维能力比较活跃。因此,教学这两课应在适当介绍电影知识、电影剧本知识后先组织学生看影片。即使有大多数同学已看过了,但在教学课堂上看效果不同,认知水平接近的小群体观赏影片时,同学之间相互感染,相互交流,比自己看更能强化欣赏的效果。
看完读。读时欣赏剧本结构,品味人物语言,特别是《泰坦尼克号》的节选部分。暗夜里冰凉的海水上浮着两个眼看将死去却无法挽救的恋人。他们没有激烈的动作,没有慷慨的言语,有的只是相互由爱产生的理解。品味这些语言,这些看似平淡却凝聚着永生永世的爱的语言,体会男女主人公所表达的情感。
读完议。交流读时的感受。爱情是人类文学的母题,爱情故事用影视文化形式加以表现是再普通不过了,可这部戏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可放手让学生议论,不要规定固定答案。
【学法】
观看法:不同于一般看电影,应是先预习了课文的“看”,当看到沉船后主人公对话的情景,这些书面文字内容经由影片中人物说出,可能会使不少人泪水涟涟。看,就是要使学生“心动”,感受到课文里的文字原来有如此动人的魅力。
讨论法:先交流一下自己对这部影片所涉及的震惊世界的海难事故的了解情况,也可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影片拍摄、发行中的一些情况。在产生了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的效果后,引导学生结合电影谈谈自己对电影文学的认识,对这部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他们对死的态度等的看法。仍用开放式讨论法。
评价法: 写影评是从诸多方面欣赏电影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习电影文学剧本的效果的检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令世人顿时惊醒。今天我们在宣传画廊里也可以找到“一切为了孩子”的誓愿,颇让人欣慰。施洋生的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孩子,而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此剧本导演的同名电影,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施洋生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板书课题及作者)。
(解说:根据学生关注同龄人群体这一心理特征,由“孩子”为话题切入,激活学生研习课文的热情。一并引出原剧本作者及电影导演,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搜集。)
二、解题
1.简介电影文学剧本特点。(解说:先介绍电影文学剧本的特点,以助于学生掌握品味文学剧本的标尺,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表现形式。)
2.介绍剧情梗概(见教材注释①)。 (解说:为学生理解故事场景,剖析人物形象做张本,并为揭示课文主旨“一个都不能少”的内涵做铺垫。)
3.揣摩:根据对剧情的了解,读本文的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
(解说:请学生在反复揣摩重读音节的同时,加深对剧本指向的理解。)
三、研习课文
1.具体研习。
(1)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看本文写了哪些画面(尽可能用四字词回答)。
(解说:本文依次出现的画面有:摄制节目、观看电视、师生相见、采访捐赠、挥手送别等。通过此项训练,既梳理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以上画面在描述方面有什么特点? (解说:由对画面的概括自然过渡到对其特点的评价,强化了对电影文学剧本特点的把握,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赏析。因为电影剧本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一切都化为画面和动作,容易给人留下事无具细的烦琐平淡的印象。有必要在此方面,根据学生的理解作以引导、点拨。)
2.欣赏品味。
(1)研读:哪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感人?用自己的话语来复述其画面,并谈谈感人的原因。(解说:这一环节是激活学生欣赏文学剧本的契机,也是突破教学重点的关键。教师因势利导,抓住“感人原因”透析环节,,点评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等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并结合学生所选画面进行激情朗读指导。)
(2)配乐表演。
师生同演第一个场景,可由教师扮演“生活七彩桥”主持人,一名学生扮演“特邀嘉宾张春花老师”。(解说:师生共同参与,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更好地理解电影文学剧本。教师的充分准备会使“主持人”形象在小观众心头绽放异彩,留下美好印象的同时,引发深刻的思考。这将是学习研讨的亮点。)
(3)请学生以“导演”身份大胆点评。(解说: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从而使鉴赏层次得以提升。)
3.课堂训练。
表达:根据文本内容,按下列句式,请每位学生说一句话。
“《一个都不能少》有诸多让人感动的理由,理由之一是……” (解说: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鉴赏层次,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的思考进行评价判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深入理解,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及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4.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师生一起研讨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节选)》,不仅了解了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还亲身体验了当导演、演员的感受。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为了教育环境的进步,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关注,老师,学生,家长,一个都不能少!
四、布置作业
提供条件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并写影评。
[板书设计]
一个都不能少
(解说:突出电影文学剧本的特征,并将全文主要内容清晰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