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李大钊《今》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16


李大钊《今》教学设计

科目

单元

高二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思路探究

1、李大钊《“今”》

2、郝明义《不敢独享的八个字》

施教

对象

高二(1)

思维特点:逻辑思维能力强而形象思维能力稍弱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主旨;探究作者的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珍惜时间,把握现在”的重要意义

教学

重点

1、通过探究作者思路来把握课文主旨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把握现在”的道理。

教学

难点

李大钊《“今”》文的内容理解

所用

教具

电脑、PP投影仪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

内容

学生

活动

学生按学能分开预习

最低要求:读懂文章大意,大致理清作者思路。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学能较强的学生组成“智囊团”,帮助解答同学提出的较浅显的问题。相对较难的问题课前再思考,课堂上解答。

学生自行预习,提出问题,互相帮助解答。

小作

以“今”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思考写作

小演

此为教学常规,一般为五到十分钟,内容学生自由准备

学生点评老师总结

提问

让学生以说一句话,话中要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词,表明他们自己的观点。

在课前小作的基础之上自由表述

教师总结并用PP打出投影

1、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2、 当现在……我们可以……。当未来……我们可以……。

3、 吾人在世,不可……;又不可……。

师生齐读

文章中,“今”总是与“过去”、“未来”同时出现,为什么题目只用“今”字而不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并列的词呢?

答:题目就可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突出“今”相对于过去与未来的意义

 

讨论

在老

师的

帮助

下学

生自

主设

计的

问题

第四小节中,作者指出,有些人认为“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些人认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他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这句话很有道理。但第三小节整个一小节都在论述“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如何理解?

答:文章的主旨如同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焉。侧重点不一样导致议论的角度不同。

 

文章的第十小节说“要想改变他,但当努力以回复过去”,而文章的第十二小节说现在的“我”稍一失足,必致“遗留重重罪恶于未来人类,永不能消除,永不能忏悔。”这两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从两个角度论证要努力把握好“今”。

 

如何理解陈独秀在《一九一六年》中的一句话:“青年欲达民族更新的希望,‘必自杀其一九一五年之青年。而自重其一九一六年之青年”?

*注:通过此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形成从课文本身找答案的习惯。

答:青年人要实现民族更新的希望,必定不能沉滞于昨日的成绩之中,而应当努力从现在做起。

 

本文从时间的流逝分析今,从历史的发展分析今,从正确对待现实分析今,从如何面对人生分析今。论述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请在课后再次仔细阅读的基础之上列出全文的论证层次。

 

“言为心声”。作者对于“今”的理解是独到的,这种独到源于他对生活的理解,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作者是爱“今”的,他也为“今”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学们不妨联系他的慷慨就义,联系他的生平,联系他的生死观,然后再回过头来重新阅读此文,理解会更深入一些。

以老师热情的讲解激发他们课后阅读李大钊生平传记的兴趣。

 
 

若时间有多,请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基础之上再用“过去·现在·未来”三词造句。

加深理解

 

 

引入

时文

阅读

李大钊的时代毕竟离我们远去了,如今虽时过境迁,但人们对“今”的理解仍有其相通之处。

*注:根据施教班级的不同,灵活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稍弱的6班与3班则应多花时间在思路的探究上,此文宜布置为课外自读。

作者为什么要取名为《不敢独享的八个字》?有何深意?

——在作者看来,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处世的箴言,会使人受益无穷。这个道理太沉重,他不敢独享,同时他也无以独享。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回忆过去学过的关于时间飞速流逝,我们应努力把握现在的名言名句。

准备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得,始于足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及朱自清《匆匆》

与老师共同回忆,并齐声背诵

总结

以江泽民总书记1999年9月27日视察新中中学时所说的一段话做为结束语:“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今天正在你的脚下,但分分秒秒在缩短。明天是未来,是希望,是召唤,是挑战。同学们正风华正茂,要珍惜青春,发奋学习,健康成长,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师生齐声朗读

课后练习巩固

以“今”为题,写给百年之后的进才学子

*注:课文是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今”的,我们也应指导学生站在高处看“今”,使他们认识到“把握现在,面对现实”的重要性。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及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今》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