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综合教学指导 >>
让学生在考试中感获语文的魅力(附期中考试卷)
作者:hulinyun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22


作者EMAIL:hulinyun2002@yahoo.com 
让学生在考试中感获语文的魅力
 
    如何让新教材的检测荡漾着生命气息,充满人文关怀?如何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又如何让素质教育贯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更重要的是又如何让教材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食粮和血脉?以及如何巧妙铺设起课内和课外的桥梁?带着这些思考,我在鄂教版九年级(上)的语文中期考试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请看附卷)
    学生们都说本次试卷让他们感受到语文测试竟也如此轻松有趣,而且在考中获取了新的知识,还感受到了语文的动人魅力。真正达到了考试不是为了考到学生,而是为了给学生新的认识,新的启示,新的学习方向以及新的学习方法。探究其原因,这些考题大概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些尝试吧:
    一、结合近年来中考语文考试说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公平教育的思考。
    在当前的背景下,和谐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所以教育也越来越体现人性化,特别是“减负”和“素质教育”的任务提出后,我们的教师更加苦恼。因为语文本身变化实在无穷,加上教材的多样化,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甚至提出学生不考试等说法。我们的学生本身对文本基础关注度不够,而老师在基础教育上也是不知所措。而初中,还是以学生分数衡量我们老师的水平,高中呢,还是以考试作纲选拔优生。那我们老师怎么办?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不但是让学生在学校读完九年书,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那么,共同营造完整、幸福、和谐的新教育、构建公平教育已迫在眉睫。
为了融化这样的矛盾,我们为什么不让“考”与“学”连接,使之成为学生触摸语文灵魂的优美途径呢?
在这套考题中,我想告诉我的学生:这个测试是可以有个主题的。我这次的主题是“交流”,当然,你还可以有其他更美更有特色的主题。而且,紧张的,具有压力的考试,也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轻松和快乐的,也是可以学到新的知识的。
我还想告诉他们,语文不仅是在教学时学习,而且在考试中我们也能达到以考为学的目的。同时我们将快乐、完整、统一、和谐的特点贯穿于整个试题,使得学生能在我所设计的“交流”主题下,融化“考”与“学”的矛盾。
我把整个题目都联系在一起了,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内容都融合为一个整体,围绕考纲,围绕“交流”这个主题,把试题建构成像整套电视节目一样。使学生在完成时有一个完整的思维流程,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测验。既减了压,又快乐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习和检测。我更想告诉学生,学语文不仅是学字词读课文,更要把学习的知识内化为一种人生态度和生命意识。题目中多设计了这样的题目。我相信,如果学生多浸淫在这样的试题中,他们一定会感受到语文之美,语文之真,当然也包括语文之实。
二、促成了一次交流,语文考试和生活可以相知相爱。
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李镇西也在《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中就讲到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唯“应试”是从,成绩却不如意,而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淡化“应试”观念,强化“生活”意识,严格遵循语文教育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终生受用语文素养,学生的应试成绩也自如水到渠成令人欣喜。按这样的说法,那我们的考试不也应该这样吗?——考试生活化,生活应用化。
所以,我在考试中也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了尝试:题目中一、二、三、四、五、七、八题紧密联系生活,着眼于学生能在试题中反映其生活能力,同时也达到考以致学的目的。
试验表明:考试生活化,生活应用化,两者可以相知相爱,而且效果极佳。
另外从教材的角度来讲,教材的选文毕竟少,课本永远是一个小世界。但是一旦和生活巧妙对接,它便显示了可以挖掘的无限空间。我一直认为这就的语文与生活关系的真正魅力。
三、回答了一个疑问:考试到底该不该“紧扣教材”
现在的中考不直接考教材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但平时的语文考试该不该紧扣教材这个问题却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考试的题目繁复,形式上过与套路化,内容呢?死板借用,导致押题猜题之风盛行。教材也就自然的“退居二线”。大家其实都知道,教材的编者和文章作者千辛万苦下的心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为了考试,我们把他们弃之不顾,不仅是巨大的资源浪费,长期这样下去,更会严重削减老师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学生创造性学习教材的热情。
这套试题则展现了一种语文考试直面教材的坦然气度。题目与教材紧密结合,而又远离了死板和枯燥。内容如春风细雨融入学生的心田,悄无声息,润物细无声。
 
附试卷(部分基础题):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您参加这次九年级(上)第三次语文学习的回溯之旅.我们这次语文活动的主题是”交流”.我们相信,在这紧张而又愉快的120分钟里,我们一定会听见您心灵花园中智慧智慧的火苗燃烧的声音。
 
一、猜一猜这次活动的部分特邀嘉宾。(3分)
1、 制止、停止、禁止,2 、保障、保护、保留,3、撤退、撤走、撤回,请在下列个座位上,让它们准确入座。                                          (        )
任何超级大国的军事行动都应该被①________,伊拉克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②______,在这个国家的外国军队应该③________。
A、①制止  ②保障  ③撤退        B、①停止 ②保障 ③撤走
C、①制止  ②保护  ③撤回        D、①禁止 ②保留 ③撤退
 
二、今天,除了上面几位嘉宾来到了我们的现场,我们的中纪委监察部、<<语文大词典>>编委会、辽宁老工业基地、卫生部专家组,都来到了我们的活动现场.可是他们中有支队伍却中途染病,不能为你们服务,希望你们帮忙找出,并赶快送往医院治疗。(3分)
A、《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辛勤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词典的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B、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C、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州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体现出来。
D、卫生部专家组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诊断该患者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
请选出病句(    ),(2分)治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三、病人现在已经脱离危险了,大家可以松一口气了。好了,大家一起开开心,去看看山间的小溪,看看宽阔的大海,听听风和花儿的笑声。(3分)
示例:    山说   溪在笑      是溪的笑声温暖了我千古的寂寞
              溪说   山在笑      我是山笑出的潺潺的喜泪
请您根据上面的示例选择下列其中任何一个完成你的诗歌仿写。
   (1)、     花  说   ________在笑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说   ________在笑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海  说   ________在笑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说   ________在笑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风  说   ________在笑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说   ________在笑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休闲过后,大家一起来关注奥运,用我们的语文和奥运对话交流。(3分)
奥运博享,愿圣火照耀台湾
让我们保持希望,希望睽违44年却被台当局政治封杀掉的奥运圣火,能够重新以消解一切仇怨的光芒,照耀台湾!和谐之光,照耀整个中国!
4月26日,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公布时,中国人乃至世界上所有的奥运迷们都还沉浸在狂欢之中,台湾的几个宵小政治人物挟一己之私,断然拒绝了圣火进入台北的安排。错愕的不仅是世界,错愕的更是所有的企盼和谐圆梦的中国人。
奥运圣火经不经台湾,重要吗?圣火本身不重要,但圣火所象征的意义,很重要。北京的奥运圣火是体育之火、人类文明之火,但绝不是政治之火。台湾对圣火的拒绝,是对圣火的政治性贬斥。圣火经过台湾,代表台湾仍然是世界的一份子;圣火经过台湾,代表海峡两岸同根同种、同文同祖的中国人是一体的。然而,这一世界同享、中国博享的奥运之火,却被偏狭的政治私利给玷污了。
请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简洁。(2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奥运,就要求我们塑造强健的人格,让我们和“古仁人”对话。
而这段时间恰恰你远在北京的好朋友因公司倒闭,精神倍受打击,你准备用发手机短信的方式来鼓励他。在这则短信中你打算结合教材中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课文中“古仁人”的精神来设计。要求真诚而有说服力,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简洁。(40字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强健我们的人格,不仅要了解我们的“古仁人”,还要要对我们的文化进行了解,让我们和民族文化交流。
 如果要发觉和发扬祖国几世界的传统文化,请你选择任意一种文化现象,为其打一则广告,要求用一种以上修辞方法,30字内。(3分)
社戏   中国戏剧  说评书(说书)   口技    川江号子      印度舞      孔雀舞
                                                                 
七、广告之后,请看新闻,新闻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了解国家,了解我们相关的信息。可下面的新闻没有题目,请你看后给他拟一个好的标题。(3分)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活,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了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八、关注我们的生活现象,因为语文贴近生活,让我们和五彩缤纷的语文对话。
1、一同学在写期中考试时间提醒的时候,悄悄地把老师的要求改了一个字。他把“距离期中考试还有10天”改成了“距离期中考试只有10天”。有的同学认为改得好,有的同学不以为然。你认为呢?请说出你的理由。(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校有次举行片区歌手大奖赛。一位歌手登台演唱,唱错了乐谱中后面的几节。
一音乐评论家微笑读者即兴点评,他得体而又幽默地说:“   _______________”。
请你想想,这位音乐评论家是怎么说的? (3 分)
 
九、我们传统文化也包括古诗词,她们是那么的旖旎,是那么的风情万种,让我们和她们亲近亲近。(10分)
1、思念亲友,我们曾如岑参“故园                                    
也曾如李白“                    ,                    《渡荆门送别》。
2、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是社会良知和道德的标杆心忧天下而身无分文便是他们践行良知和道德的最好写照茅屋被秋风吹破了的杜甫,认为哪怕“牺牲他一个,幸福天下”人也值得,于是有了“                                         “这无私的献身精神;站在岳阳路上的范仲淹,顿生“                  ,                    ”的政治抱负,其思想境界感人至深;愤而辞官的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正是有了“                         ,                         ”的旷达胸襟,才令后人肃然起敬。今天,作为读书人的我们,难道不能从他们的诗句中得到一些精神的滋养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农村初中生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初探
自读课文教法探索——从旁批入手
名著阅读不容易,读写画练来助力
如何培养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
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
利用语文课本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写导学案的问题与思考
衡水中学教学要求和上课要求
为啥元稹李绅叫元九李二十二
教师五心是指什么
上好公开课的技巧
给初一新生的第一堂语文课---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2
世界级知名教师的有关教学的建议
浅议如何打造“以学为主“的语文高效课堂
不要拿天赋来吓唬孩子
优秀教师必知的课堂教学经验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心中有学生,线上有精彩
教学指导:一节好课的五个基点
结对帮扶: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复习课
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2019年全国中小学生竞赛活动清单
预习课文:预习什么——预习的内容
如何提问教学建议
如何考试教学建议
如何上课教学建议
如何备课教学建议
教师要唤醒读书意识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