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MAIL:767330991@qq.com
阅 读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安排
1能够区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3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4阅读议论文,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实事、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5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6从精读的角度而言,重视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具体考查词句的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五大方面的表现。7从略读、浏览的角度而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8就阅读的个性化而言,将综合考查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将重视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考查。
试题设置
1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五大方面。2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将呈增多的趋势。3绝大部分现代文阅读题都将以填写、简答、阐释等主管题型出现。4大多数阅读材料的阅读题中,都会有评价作品、谈论启示、探讨疑难、自由赏析、联想迁移、提出设想、表达创意等方面的无标准答案的开放的试题。5一些创新的、考查学生阅读能力与学习方法的题目会更多的出现。
复习建议
1细细的、分文体的提炼现代文阅读的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2分层递进。科学的复习思路是,先进行单项的复习,在进行文体的、综合的复习。单项的复习就是从“通用的阅读能力”的角度,对阅读能力的基本点进行一个一个的覆盖,它们包括体裁辨识、结构分析、要点概括、词句品味、文段分析、手法理解、内容解说、联想迁移、自由欣赏、发表见解等十个基本点。现将这十个基本点复习透,然后进行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小说阅读、寓言故事阅读和淡化文体阅读的复习。3训练语言。a准确的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回答概括题。a准确的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回答解释体。a准确的层次分明的语言表达——回答道理题。a准确的生动简练的语言表达——回答想象题。a准确的句式规范的语言表达——回答赏析题。
辨 读 能 力
辨读能力的考点及解答技巧
1. 文体辨读。从广义上看,是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是能辨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从狭义上看,是能弄清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解答时可先从广义的角度后从狭义的角度进行辨识,取体裁特征最明显者为定。
2. 表达方式辨识。即认识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3. 层次划分。即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或文段的内部结构。
4. 结构分析。即明确文章的结构方式:纵式与横式。其中纵式又须了解“层层深入”、“起承转合”、等方式,横式还需细知“总分总”、“总分”、“分总”等方式。解答是可以“四看”诀进行。一看语言标志。如“其次”表明了主次,“总之”表明了分总,“否则”表明了正反等。二看表达方式。如叙述加以论的布局,描写加抒情的配合,说明加描写的层次等。三看内容提要。如人物与景物的区分,动景与静景的界限,观点与例子的对应等。四看逻辑关系。如并列、转折、递进、因果等。注意无论怎么看都应立足整体,着眼细部。
5. 思路分析。即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它包括文章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解答时可抓中心句于关键词。对于寻找线索的题,可看文中是否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或者是否有某人、某事、某物的反复出现。特别注意明暗双线,彼此交织齐头并进。
6. 理解句、段的地位和作用。句,是指理解中心句、支撑句、结论句、过度句、点题句等。段,是指理解强调段、过渡段等,还包括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转折、总分等。
7. 分析文章的结构顺序。即辨析文章组织材料,是否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8. 辨识与理解表现手法。即知道伏笔与照应、对比与烘托、抑扬与悬念、曲笔与虚写,以及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表达技巧的形式与作用。
9. 语言特点辨析。即判断文章语言是否通俗平实、准确严密、朴素简明、生动形象、深刻含蓄等。解答是要有五“察”:一察词句的整散,二察词句的长短,三察词句的逻辑,四察词句的修辞,五察词句的内涵。如文章多用四字词,语言有整齐美。多用比喻,语言有形象美。
解 说 能 力
考点及答题技法
1. 解释词语。含理解词语的词汇义、引申义、比喻义,理解方言、俗语、社区词、网络词汇,搜索同义词,解说或列举典故类成语的出处、人物、事件、意义。解答时熟练运用同义词替换法、扩展组合法,结合语言环境理解特殊词语的意义。
2. 明确指代。含明确代词的指代内容,概括性(抽象)词语具体化,明确事物的类属关系,理清关键词语与相关文段的对应关系,明确喻体、象征体、借贷物与本体的对应关系。解答时一般以目标词为中心,有近及远辐射扫描。要充分甄别比较,避免似是而非。
3. 举例说明。含根据要求提炼关键词句,阐释文章特点,根据中心句补写支撑句,根据要求列举课外相关知识。
4. 指出含义。含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词句的双关义与言外之意,理解关键语句如议论抒情语句、名言警句、中心句、主旨句的含义,理解标点符号的特殊意义。
5. 说明原因。含阐述作者遣词造句、手法运用的目的,阐述某种理解的理由,解说文章内部逻辑关系和意义关联。
6. 解释原理。含揭示事理规律,诠释陌生的科技知识,给科技名词下定义(语言材料再表达)。
7. 评说人物。含把握人物外形特征,再现人物心理活动,探讨人物性格命运,评价人物典型意义。解答4至7点要注意对文章充分的整体感知;善于发现隐含信息;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揣摩,选取最佳思维角度;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分析不能架空。注意理解的准确性,思维的独创性。
概 括 能 力
考查内容
文义、层义、段义;文章中心内容;段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文娱段的表达技巧、表现方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准确剖析;感受人物形象、对象特点、把握论证观点、领会文章主旨;文章的结构特征、思路线索、感情基调等发面进行准确归纳。
答题技法
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反复的精读文章,做到胸中有文。首先要辨其文体,阅记叙文以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为主;阅读说明文以确定对象,识别方法,归纳内容为主;阅读议论文以找准论点,看清论据,分析论证为主。从总体入手进行宏观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述。要善于联系文章主旨来进行高度概括。
品 析 能 力
考点及答题技法
1. 体味推敲重点词语和特色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理解体会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感受品位文段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说明品味重点词、句、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特别是中心词、修饰限制性词,中心句、过度句(段)、主旨句(段)、插说短等作用的品位。说明分析文段用词、造句、段式上的特色并品析其中的美点妙处。答题时强化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意识,在研读上下文的基础上解词义、释句义、析段义。同时在答题中尽可能用替换法、拆分发解词,用浓缩法和扩展法释句,在理解段意时应与找中心句、理解结构层次等结合起来考虑。另外还要注意分析词的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文段的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还必须意识到文段的每一个词、句、段,无不是为文章的主体(人、事、物、景、情)和文章主题服务的。
2. 理解品析文段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包括文段表达方式的辨析,文段的构思方法、修辞手法、点题技巧等的品析。对某种表达方式作用的理解必须从文段的体裁、内容、主题等角度考虑。
3. 揣摩文段写作美点并对美点作个性化品评,主要针对文段语言表达、写作方法等自选角度,自由品析。答题时注意从各种语言现象中发现带共性的语言特征,如多成语、多叠词、多短句、多拟人、多总分段、多对比等。
自 由 表 达 能 力 训 练
考点及答题技巧
1. 评析文章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对材料内容的个性化的理解。理解感受作品的题意、主旨。领会作品情感。根据理解自由评说文学形象。探究深层文艺,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答题时要有针对性的反复阅读文章,要善于捕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2. 补写,续写,仿写,语言学用。答题时先要分析特定的语言环境、分析句式或推测情节的发展,然后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写句必须做到与文章的主题、情感、语言风格乃至艺术特色相符。
3. 品味语言或表达创性的理解。进行联想、想象、迁移、创新,进行比较,体会异同。义生活为背景,表达阅读体验和感悟。自有赏析文章美点,接受美的熏陶。对人或事作出个性化的评价,表述自己的想法或提出建议。从材料中得到思想启迪或做人的启示,汲取作品人文精华。
散 文 阅 读 训 练
大量采用经典的千字美文,文章有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情感、潜蕴的哲理,以考查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
基本能力考点: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2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和感情色彩;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划分文章的内部层次;5辨析文章的行文线索;6理解文章所使用的表达方式;7理解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8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9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和表达作用;10理解欣赏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色;1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表达意图;12感悟文章潜蕴的深刻哲理;13积累欣赏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14对文章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对文章有创新性理解;15表达阅读感受和体验。
答题技法
1.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
2. 注重对语言言外之意的体会。注重对语言美点的品味,把握语言的句式之美,结构之美,情感之美,哲思之美,修辞之美等。
3. 辨析文章线索,是标题、开头或文章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文章一时间、人物、情感或事物为线。
4. 表现手法,积累常见的手法,如: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动写静,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还有对比、烘托、照应、白描、象征等。
5. 对于文章的表达方式,关键是环境描写和间接抒情: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心境;社会环境点示背景;间接抒情显得含蓄委婉深沉等。
6. 概括表达的考题要从文中找句子,从句子中提炼答题要点。
7. 对于阅读感受表述的题要注意两点:紧扣主旨是方向,见解独特有创意。
小 说 阅 读 训 练
小说阅读与记叙文阅读有相近之处,但设题的内容多于记叙文,答题的难度高于记叙文。
考点;内容的整体感知;小说要素的辨识;情节的归纳概括;描写方式的辨识;字词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表达作用的阐释;重点段落的品读,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主旨的理解;线索的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品析;环境描写的技法及表达作用的理解;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表达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注意联系全文的“大”环境,对人物性格进行正确的理解。要联系全文主题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