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文言文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3-07


会员:hyx2008 友情提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772-842),唐代汉族人,冒称中山刘氏,洛阳人,字梦得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祖坟原在洛阳北邙,后因地峡不可依,所以后来改葬于荥阳(今郑州荥阳)。刘家世居洛阳,中原战乱,他父亲徙家江南,刘禹锡生于江南,其父死后,他扶棺返里,同时他母亲也从江南返回洛阳,此后可能在荥阳住了一段时间。集异记中有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之说。刘禹锡一生坎坷,四处漂泊,直到晚年,才居于洛阳,后逝于洛阳。刘禹锡说自己是“客居江南”,称自己是“雒客”,称“洛阳旧有衡茅在”,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可见,他在嘉兴、荥阳、洛阳都安过家。若联系到他祖籍洛阳,还是认为称他为洛阳人比较合理。也有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因为刘邦是彭城人,彭城乃刘氏郡望所在而已,如韩愈之于昌黎。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应练习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练习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咏老见示》阅读练习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江南逢李龟年》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基础练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性默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思维导图(2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河南省联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13页)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27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燕山地区2020届九年级上期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门头沟区2020届九年级上期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45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4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贵不能淫》《与元九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宁夏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14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改写扩写(500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译文及练习合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每课一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20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视频朗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16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t课件(13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广西柳州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郴州市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河北省中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八)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