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渡荆门送别》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3-07


会员:hyx2008 友情提供  
《渡荆门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德育目标1、这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体会作者对诗人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从中进一步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结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感。3、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在教学本首诗时,通过放朗读读音,让学生体会,然后学生齐读这首诗并感悟这首诗的思想内容。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象。3、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幻灯片)。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唐宋诗词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渡荆门送别》,唐代的名家名篇。学习时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和默写。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号青莲居士。
  〖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二、学习《渡荆门送别》。  1、教师朗读或学生听录音。
 2、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名学生读,要读出思想感情,齐读诗歌。
4、《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5、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诗人出了三峡后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广阔的江面,而在荆门以西作者见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回答。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延伸〗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多出现在夏天海边或沙漠中。
   在崭新的环境里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会产生敏锐的感觉,如李白在荆门以东见到的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景象,在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这饿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假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我们见到的则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在山地,我没就只能见到:山高月小。
   7、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拟人。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8、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9、〖拓展〗朗读杜甫的《旅夜书怀》,找出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0、齐读,背诵这首诗,指名学生背诵。
   11、总结。
   ——《渡荆门送别》一诗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说白了就是“水送人,人思乡”。
   12、发放课堂练习。
   三、布置作业。
   1、 能熟练背诵和默写;
   2、 预习下一课;
   3、 〖探讨〗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如何在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的?
   这首诗五、六两句在李白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这里的新奇不在描写景色的本身而在它的托意。“月下飞天镜”,“下”字是动词,说月亮下来了,影子落在江水中。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镜子从哪里来的呢?从天上飞下来的。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影,上下生光,照得大地的一切晶明透亮。古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本诗却从相反的方面来运用它新奇的想像。“云生结海楼”,诗人看到天空云彩的奇幻变化,产生无穷想像。“海楼”即“海市蜃楼”。这种自然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大气中的折射,在大海或沙漠的上空,有时忽然出现像城市的奇幻景象,古代人的科学水平低,惊为神怪,认为是海中的蜃(蛤蚌之类)吐气结成的。江汉平原上空并无这种自然现象。诗人所指的是天边云彩各种奇异的形状,仿佛也产生了仙人楼阁似的。为什么平常的月景和浮云能引起诗人这么大的兴趣?因为在崭新的环境里认为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产生了敏锐的感觉。过去诗人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所熟悉的是蜀中的山山水水。如今渡过荆门,山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诗人的感觉自然新奇了。
   四、结束课程。
   板书: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
   首联 交代旅程
   颔联 喜悦开朗
   颈联 新奇景色
   尾联 思念故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14页)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公开课)
《渡荆门送别》思维导图(4张)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5
《渡荆门送别》拼音版
《渡荆门送别》课堂实录
《渡荆门送别》《北冥有鱼》阅读练习及答案(嘉定区2021中考二模)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九)
《渡荆门送别》理解性默写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练习题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ppt课件(33页)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15页)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18页)
《渡荆门送别》说课稿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梧州市中考)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巴中市2018年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2
《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
《渡荆门送别》学案2
《渡荆门送别》导学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八)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七)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考题(2016年湖北省)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郴州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渡荆门送别》教案4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渡荆门送别》历年中考题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3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17页)
诗词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ppt课件(34页)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一)ppt课件2
《渡荆门送别》ppt课件(11页)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有关离别的句子、短信、赠言
《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一)ppt课件
《渡荆门送别》练习题及答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