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考复习教案 >>高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
高考复习:时文短评教案
作者:xiahe6383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3-07


作者EMAIL:linzhen6262@sina.com

时文短评

开课时间:2009-3-6                        开课班级:高三(7) 
开课地点:二层多媒体教室                 开课人:林珍光
教学目的:1、了解短评的特点
          2、掌握短评的主要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短评的主要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今年我省语文高考语用题中新增加了时文(资料)评说的题型,与以往的缩写、扩写、仿写、改写等题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的特征。此类题型,虽然个别省市也曾出现过,但对它的定义还不是特别明确,因此有必要对这个新题型加以一番认真的研究分析,以便能尽快地熟悉它,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     请看《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语文试题》16小题:
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 材料1: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报小记者、××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 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卷入名片交换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生,居然有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数的35﹪以上。
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 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4分)
 参考答案:
   (1)名片热正在中学生中悄然兴起。(意思对即可)
 (2)答案示例1:中学生使用名片无可非议。名片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工具,能简明而直接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另外,中学生迟早要进入社会,应学会运用各种方式积极地表现自己,推荐自己。
 答案示例2: 中学生使用名片为时尚早。中学生的交际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人多是自己熟悉的,无须通过名片介绍。另外,过早地使用名片,也会助长一些人的虚荣心,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 补充答案 示例:
 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中学生使用名片,有利有弊。使用名片,即节省了交际时间,又扩大了影响,名片便于归类保存,这是利。但中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如制作高档的名片,尚需一定的费用,势必增加家庭负担,罗列一大堆头衔,容易助长虚荣心,名不副实,令人生厌,这是弊。
二、概括主要信息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通读材料.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就是记叙文的要素。   或通读全部材料(语段),弄清(语段)材料的说明对象      
第二步:概括归纳。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切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或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作用、功能等。
第三步:提炼筛选。即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或分析材料(语段)共涉及哪些方面,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
第四步:整合表达。即根据题目要求,将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凝练、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保证语句的通顺(无语病),结枸合理。    
课堂练习:
今年全国将有超过700万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就业形式异常严峻。危机当前,就业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如何疏散就业压力,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者,不断奉献出或惊奇或或雷人的主意。2009年2月8日《羊城晚报》消息说,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副主委温洋认为,大学生一毕业就必须是白领、公务员属于就业观念固化。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大学生也不妨转变观念——当当个体户、小商贩。
  用一句话概述以上材料所说的内容。(50字以内)
参考答案:大学生就业难,政府建议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当小贩
三、短评的主要写法有:
 1、从正面肯定。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再用简单论据进行论证。
 2、从反面否定。简明扼要亮出观点。可以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也可以间接反驳错误的见解。
 3、可以采用多分法进行分析,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要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四、短评的一般要求
 1、要旗帜鲜明。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 2、要有的放矢。写短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针对性越强越有战斗力。不要脱离现实,回避矛盾。
 3、要客观辩证。要讲究真实性和科学性,说理要客观、全面、辩证。不说假大空话。
 4、要通情达理。短评主要是说理,但并不排斥情感,相反,有情有理的评说将更有力量,更能取得好效果。
五、再看例子
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 材料1: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在北京演出,于嘉靖、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剧、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出通知,从2008年3月开始,全国十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并公布了15部“京剧进校园”剧目中的唱段。此通知一出台,人们议论纷纷,赞叹声、反对声此起彼伏,莫衷一是。 
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 (2)你如何看待“京剧进校园”这个问题?请简述。(4分)
 参考答案:
 (1)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部开展“京剧进校园”试点工作。(意思对即可)
 (2)答案示例1:京剧进校园是件大好事。徽班进京已有二百多年了,京剧是京城文化的一块活化石,人们通过它,了解了历史,了解了文化……唱念做打的艺术更是令人陶醉,它是北京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因此,我喜欢它,希望更多的人接近它,爱上它!
 答案示例2:目前京剧进校园条件尚不成熟。它的受众面极其狭窄,除了有闲情逸致的老年观众外,中青年几不涉及;它过于程式化,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限制;剧情过于拖沓;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脸谱化,好人坏人,让人一眼洞穿、拖腔又太长,要改进才有出路。 
 答案示例3: 对京剧进校园不要操之过急。要成立一个类似议会的机制,对其进程和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 还可采用1+X模式。1是指固定剧目,X是指选修剧目,可以是地方戏,也可以是其他优秀剧目。让学生通过学京剧和其他戏曲接受传统优良品德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 答案示例4:中学生接受真正的传统文化熏陶是非常必要的。京剧进课堂,当然是件好事。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脸谱是绘画艺术,身段是形体艺术,即便单看唱词,夹叙夹议,如诗如歌,也是很好的文学范本。哪怕仅仅是读读这些经典唱段,也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生活常识;还能学到许多修辞方法,至少对写作文是一种帮助吧。
 答案示例5:京剧进课堂,未必非得培养出一批名角或者一批票友。说到底,京剧注定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地传唱,更不可能迎来遍地戏迷。但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我们可以不喜欢,甚至可以讨厌,但我们不能对它一无所知——如果因为无知而远离它,那不仅是京剧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反面例子
 我不知道这事好还是不好。我整天埋在书堆中,有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从鸡叫忙到鬼叫,连坐在抽水马桶上,还得背英语单词,把我累的骨架都要散了!你爱看京剧你看去,别理我,烦着呢!德行!       ( 态度不恭,牢骚满腹)
 京剧算啥玩意儿?不就是整天咿咿呀呀地唱,动作慢吞吞地,你说烦人不烦人,看京剧,不把人憋死才怪呢!哪像看动漫那么有趣,就是看日剧韩剧也比看京剧强一百倍!哇塞!我看那个出这馊主意的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着,就让他一个人在剧场里呆着吧!886!                        ( 崇洋媚外,令人不齿)
 京剧好啊!它是北京的戏剧。你知道吗?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你不爱京剧,就是不爱北京,就是不爱国!不爱国,就是卖国贼!你要知道 ,当卖国贼是要挨骂的!因此,你必须看京剧,慢慢地你就会喜欢上它的,不信,咱就骑着驴子听唱本——走着瞧!                       ( 强人所难,无法服人)
六、注意几个禁忌问题:
 (1)全文没有观点,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
 (2)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令人无法接受。 (3)条理不清,语无伦次。
 (4)字数严重超标。
七、小结
 从上述例题中可以看出,和其他文本阅读重在考查对文本的赏析、鉴赏不同的是,时文(资料)评说是把重心放在考查对时文(资料)的解读、评说上,是让大家对现实生活作出个人反应。由于受试卷篇幅的制约,时文(资料)评说所提供的文本字数不可能太多,一般情况下,字数在200字之内为宜。答题时更应简明扼要,点到为止,字数在100字之内为宜。像“申论”那样“一概括二对策三论证”的考法是不太现实的。
 但无论怎么说,时文(资料)评说是微型的议论文或小评论,这种说法是可以说的通的。它要对所涉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现状进行评论。
 答题时,首先必须对所提供的文本(资料)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进行分析、评说。读懂材料,并不太难,关键在于后者,怎么评说。
八、课堂练习题
 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 材料1:2009年1月24日,台湾创世、华山、人安策略联盟在全台8个县市同步举办“街友暨独居老人尾牙(除夕前一天的俗称)席”1200桌,给街友、独居老人等送上温暖的爱心。20年前,创办人曹庆先生因看到流浪的游民新年无处吃饭,便号召义工送出爱心便当,次年就在万华火车站前开办尾牙席。
 材料2:2009年1月24日,20名顺昌孤儿和河南的13名艾滋孤儿会合后一起从深圳出境。走至尖沙站时,香港巴士之家的义工们早已等候在红色双层巴士前。孤儿们到巴士之家会议室里,收到义工们分发的红包和小礼物后,陆续被爱心人士接回家去,他们将住在香港的爱心人士家里,度过2009年春节。
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 你对以上行动有何看法?请简述。(4分)
 (1) 参考答案:台湾香港民间兴起春节爱心行动(意思对即可)
 (2)答案示例1:台湾香港的爱心人士春节不忘爱心行动,这种精神值得发扬光大。他们牢记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时时刻刻向弱势群体奉献自己的爱心,使传统佳节更增添了浓烈的喜庆色彩。 
 答案示例2:民间爱心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台湾香港爱心人士经常开展扶助弱势群体活动,尤其在春节到来之际,伸出无私的援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爱心让人温暖,又会让更多的爱心萌芽。
九、作业
布衣精英专项练习(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届高考考前指导: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资料:补写语句题
2022年新高考语言运用题复习之补写句子
高考语文复习:补写句子ppt课件
高考仿句训练(21题)
高考复习:补写句子练习
语文复习之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2019届高考第一轮复习--句式
高考复习:语句补写题训练
2018年高考复习系列--专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准确使用修辞
2018届高考语文语言连贯补写句子专练(高考真题及名校模拟题汇编)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变换选用句式和压缩语段扩展语句(2015-2017年)
2016年高考复习:补写句子专题训练
2016届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分类汇编: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高考复习:变换句式导学案
听唱新翻杨柳顶枝——仿用句式ppt课件
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
高考句式变换复习专题
2015年高考第三轮复习:专题7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15届高考复习训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三语文导学案:句式变换之长句变短句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九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选用仿用句式变换与修辞
2014年高考语文考点7--仿句
2014年高考专题训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句子成分复习
高考句式专题复习(一):句式的变换ppt课件
仿句大全(100例)
《句式的仿用复习》导学案
高考复习:仿用句式ppt课件
高考复习:仿写ppt课件(18页)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句式变换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仿写
高考复习:补写句子专项复习ppt课件
高考复习:语言表达专题纠错与方法指导之仿用句式ppt课件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仿用、选用、变换句式
2013届苏教版第一轮高考复习优化演练:选用、变换句式
2013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包括修辞)
2013年江苏省高考第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手法
2013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仿写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仿写(8页)
2012年高考第二轮复习教案: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高考专题复习之仿用句式ppt课件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