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沉寂的雪原》教案2
作者:   上传者:liweiyan  日期:09-09-06


教学目标
1.诵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对文本的主题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评价,感受作品以细致、平实的笔触表现出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3.把握人与自然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力量,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深化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并能从多个层面理解生命的内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感情和主旨,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体会人与狗在求生时迥然不同的表现。
3.品味课文逼真的描写。
4.品味课文情节的传奇性。
教学难点
体会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潜心阅读课文,感受主人公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悲壮经历及其坚韧卓绝的求生意志。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浏览课文,自行学习疑难字词。分组解决下列问题:
1.了解19世纪末的美国“淘金热”,以及杰克·伦敦的有关作品。
2.收集极地的地理、气候等方面的知识。
3.搜寻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式一: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心目中顽强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的。(石头重压下冲破羁绊的嫩芽,婴儿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马拉松赛场的百米冲刺……)你能想象人在经受生存极限的考验时,可以迸发出怎样的生命之光吗?那就读读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沉寂的雪原》吧!
方式二: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
有这样几个淘金者,他们面临着极地雪原的严寒、食物匮乏、饿狗袭击……作品将人物置于一个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以此表现人类与严酷的生存环境相抗衡时所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课文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感受自然的残酷以及在绝境中人的伟大吧!
二、讲述小说鉴赏办法(幻灯演示)。
小说的鉴赏,有三点是必须注意的:
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环境对塑造典型性格的作用,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3.要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是怎样为创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三、背景导航。
1.了解小说社会背景,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文资料。互相交流对杰克·伦敦生平、代表作品、作品时代背景的认识和看法。
2.教师评价、补充。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著名小说家。生于破产农民家庭,曾卖报、卸货、当童工。成年后当过水手、工人,曾去阿拉斯加淘金。后埋头读书写作,成为职业作家。他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主要作品有描写北方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通称“北方故事”);描写伦敦贫民生活的特写集《深渊中的人们》(1903);描写兽性般残忍和利己主义的长篇小说《海狼》(1904);描写劳动者出身的现实主义作家因理想破灭而投海自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1909)等。
四、走进文章:请同学谈谈课前预习的最初印象。(复述)
本文属于杰克·伦敦早年发表的“北方故事”系列。“北方故事”多描写普通淘金者在遥远的北方的生活。他们在一望无际的荒野里,在食物极端缺乏、天气极其寒冷的条件下,同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斗争。这篇课文作者用冷峻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严酷的故事,展示了在接近北极的死亡地带的一幕求生悲剧,其核心情节(也是高潮部分)是梅森遇险(被松树砸倒)和死亡。本篇体现了杰克·伦敦对自然和人生真谛的思索。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描写几个淘金者处于陌生、辽阔、气候恶劣的极地雪野中,与饥饿、严寒、饿狗等作斗争,生动地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小说主人公人性的流露,使作品更具有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1.整体把握。
从开头到第17自然段“一边又匆匆去追赶前面的伙伴去了”,是小说情节的序幕。交代三个人物的身份、姓名、处境,初步展示了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冲突(寒冷、荒凉),也预示了人与狗的冲突。
第18自然段到第25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描写这北方“沉寂的雪原”的“险情丛生”“阴森可怖”,为下文的两个意外充分蓄势。狗“卡门”把雪橇拉翻,遭到了梅林残忍的鞭打的情节,是下面悲剧的一种“预兆”,也更突出了在雪原行进的艰难与危机四伏。
第26自然段到第51自然段,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梅森被松树砸倒,濒临死亡。小说最动人的,还是基德和鲁斯面对“三条有望生存的生命对一个必死无疑的人”的选择。
2.互动探讨。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勾画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段落,归纳人物的性格。
(1)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怎样的生死考验?他们又是怎么超越极限、顽强地生存下来的?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死一般沉寂的茫茫雪原、人和狗体力的透支、随时来自自然界的威胁等。他们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乐观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2)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了两个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在饥饿、寒冷和困境中顽强挣扎的“硬汉”形象;以及坚韧、柔情、并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的女人形象。作家逼真地刻画了主人公:在逆境中梅森的乐观安慰和美好向往,柔中带刚的印第安女人鲁斯,还有重情意、充满温情的基德。几个人物在沉寂的雪野中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3)小说中为什么多次提到狗?这对塑造人物有何作用?
在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在小说描写的雪原中,人和狗都是绝境中求生,生命意志必须足够坚强,而且也有优胜劣汰的残酷斗争(人为保护食物打狗)。狗是出于本能的残酷,人是为了求得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变得残酷。越是在困境、绝境中,越能显示出人性的美好:不仅尽可能照顾同类,而且尽可能同情异类——狗;另外以狗在求生时的惨烈来衬托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人性的美好。
(4)作者几次强调与寂静雪原对峙时人的心理,有何意图?
通过环境描写,成功地烘托了一种庄严、神秘、让人敬畏的氛围,文中反复渲染寂静雪原中艰难跋涉的基德、梅森和鲁斯,不畏艰险困苦、勇敢顽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在梅森遇难前的环境描写,预兆了后边松树砸倒梅森的灾难,在险象丛生的雪原中,点明人的生命是那么渺小和脆弱,时刻可能有险峻的考验和灾难。
(5)结局“梅森的死”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①要勇于面对死亡。他在与自然斗争中肉体受伤了,濒临死亡之际,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②要勇于面对厄运。当一个人面对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要有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③从临死前的安排可以看出,他表现出来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是对生活的深深的爱,因为只有爱才能让人能如此对待生死,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④他们都是用生命抗争的人,坚忍,也坚韧!人生命的质地之所以是坚而韧性十足的,就在于它什么都能承受,什么都得承受。也许你曾经想过,这么痛苦的事情,如果落在我身上,我可受不了;如果谁离开了我,我可活不下去,如果哪个亲人去世了,我一定要和他一起离开等等。然而当这一切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我们都很坚强,离开谁,经历怎样的苦难,你都受得了,你都要活着,好好地活着!
3.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
这篇课文描写雪原中的三个人和一群狗为了求生存与自然界进行顽强抗争的故事,课文不仅是生命力的赞歌,而且展示了自然的残酷、生之竞争的残酷和悲壮。在沉寂的雪原上,三个人驱赶着一群狗艰难跋涉,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淘金(兼打猎),而最终目标是返回“大世界”的温暖生活之中。梅森之死和卡门(狗)被吃陡然起波澜,使人经受的考验倍加严峻。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本身巨大的潜能,感受友谊的力量和爱情的光辉,从而歌颂了生命的无比强大。
4.领会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生存环境、心理感受和细节描写三个方面去领会课文的特点。
学生朗读勾画语句、段落,讨论,体会。
(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一方面,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另一方面,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因为作者准确地模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的旅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小说中那些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如沉默的女人的细微变化、梅森对狗的细腻复杂的情感以及基德救友人时发出的声音等,从极细微处着笔,极有质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残酷的处境,细腻逼真,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形象性,使人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不动声色的质朴的语言。
这是一篇逼真的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没有多余的议论,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杰克·伦敦在小说中弘扬了人的生命的尊严。从主人公对狗的态度,可见他是一个有自己价值取向的坦坦荡荡的男子汉。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高于动物的智慧、勇气、毅力和情感。全文质朴中有让人震撼的力量,北极地带严寒大自然的浪漫色彩,也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的意志、力量和美德。作品中的主人公们都是坚毅、刚强和勇敢的人,他们接连不断地遭受困苦、灾难的打击,但又自始至终不向环境和命运屈服。他们以非凡的毅力为生存而斗争,善于克服障碍,努力达到既定的目标。即使死去,也是自豪地死去,始终保持人的尊严。这表现在梅森在距离目的地还有两百英里的没有开辟的道路上,不幸被一株老松树轧得不成样子,他要同伙和妻子继续往前走,毅然命令同伙用枪把自己打死在“悬空的坟墓中”。全文有悲壮的美丽。
(3)恰如其分的环境渲染。
行文精练,情节紧凑,形象表现集中。文中用恰如其分的环境气氛渲染,来烘托描写了人物的经历,在尖锐的冲突和动作中表现主人公的性格,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能战胜困境的乐观与信心,这就是生活的强者。让主人公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之中,用行动和言语来表现自己性格的某一方面,从而勾勒出人物的鲜明形象,着墨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中的荒原荒凉而辽阔,旷大而神秘,广袤而寂静,象征着原始和自然,艰难和险阻,野蛮和凶险,威严和公正。荒原这一意象寄寓着深刻的哲理,注意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和个人意识的特殊性来解读。作品中充满丰富的意蕴,处处充满象征意义。主人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含痛舍弃了友人,闪烁着人性价值的光辉。杰克·伦敦歌颂了冰天雪地里勇敢而孤独的生存者,探讨了人的生存意义。杰克·伦敦以其非凡的想象力赋予作品中的荒原以丰富的内涵。
五、课堂小结。
学习完这篇课文,我们一定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抗争,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对敢于深入“死亡地带”冒险的主人公我们应该产生深深的崇敬。人永远处于温暖舒适之中固然美好,但没有了严峻的考验和殊死拼搏,人的意志也就会衰退、萎缩、消靡。而坚强的生命力,是人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必不可少的。人在广袤的自然中之所以勇敢而并不寂寞地生活,就是因为爱才使生命散发奇光异彩。
六、布置作业:品味延展并积累素材。
1.学生自主品味,找出并朗读文中感受最深的描写语言,写一段描写环境或心理描写的文字。
2.直面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你有益的启示。
(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 姜玉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沉寂的雪原》说课稿
《沉寂的雪原》赏析
《沉寂的雪原》读后感
《沉寂的雪原》导学案
《沉寂的雪原》ppt课件3
《沉寂的雪原》ppt课件2
《沉寂的雪原》教案4
杰克·伦敦《沉寂的雪原》原文全文阅读
《沉寂的雪原》表格式教案3
《沉寂的雪原》ppt课件1
《沉寂的雪原》教学参考
《沉寂的雪原》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