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忧思录》《诗三首》
第9课 《海洋忧思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从说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
2. 学习围绕一个话题从多方面进行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提取重要信息,然后重组信息,编写阅读提要。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丰富环保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 课题详解
[关于作者]
陈宗明,1934年6月生,安徽六安人,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符号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语言逻辑和符号学。主要著作有《现代汉语逻辑初探》、《逻辑与语言表达》、《说话写文章中的逻辑》、《语言逻辑引论》、《中国语用学思想》等。译作有《语用学与自然逻辑》。主要论文有《略论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逻辑与语境》、《易占 古代预测推理》、《说说“禅不可说”》等。《现代汉语逻辑初探》和《语言逻辑引论》均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背景资料]
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一部分单位和公民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他们漠视海洋生态保护法规,肆无忌惮地破坏海洋资源及他们生存的环境,为此引发了作者的忧虑和思考。
[题目解说]
本文紧扣“忧”和“思”选材和组材,对日益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表示了深深的忧虑,思考人类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关注海洋,拯救海洋。
二. 字音、词义
掘jué 海豚tún 浑噩è 蕴藏yùn
殆尽:差不多全部。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绚丽:耀眼而华丽。
庇护:袒护;掩护。
拯救:援助使脱离危难;援救。
三. 内容讲解:
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非常清晰。依据小标题自然分为五个小节,小节之间又形成了总分总的关系。
第一部分(第1节)总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尽管海洋孕育着地球的个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需要,但人类却不顾后果的从海洋里攫取资源,同时又污染海洋环境。
第二部分(2—4节)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
第2节说明了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了珊瑚礁的生存,从而影响了海洋的大环境。
第3节写海洋鱼虾给人类带来大量蛋白质资源,但人类的过度捕捞却使鱼虾濒于灭绝,就连“部分地区”“休渔”的政策都难以实施。
第4节揭开鲸鱼“集体自杀”的谜底——船体的专业保护漆汀脂锡是污染海洋的最大毒素。
这三节作者借这三样事物向我们哭诉了人类对海洋的破坏,给海洋生物带来的灭绝性的灾难。
第三部分(第5节),作者以大量的数据来说明大量的排污使海洋污染极为严重,并呼唤大家都要来保护海洋环境。这里作者通过数据和事实说明问题,让我们明白海洋对整个地球的生态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初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然而人类在维护自身生命,发展自身文明的同时,过度的开采利用海洋,势必会使人类遭到海洋的报复。在忧虑中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人类已经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国际海洋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确定,都表明了人类的觉醒,然而要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任重而道远。在最后这部分总结中,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作者的“忧”和“思”。
[主题详解]
这是一篇充满了忧患意识的说明性文章。作者用翔实的资料、活生生的事实向我们说明了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缺乏保护,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必将使人类失去海洋的保护,文章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同时又包含深邃的思考。忧虑的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最终是会遭到环境的报复的;思考的是人类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关注海洋,拯救海洋。作者通过对海洋遭受严重破坏的事实的说明、原因的分析,唤起我们保护环境的忧患感、迫切感和责任感。
[特色详解]
1. 用翔实的数据说明问题
本文引用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事实材料来说明问题:比如开头写到的海洋与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关系中,就有大量的数据。“绝望的鱼虾”部分也用了翔实的数据来表达“鱼虾”的“绝望”。结尾部分的数据列举的最多,也最为触目惊心。读着这样的数字,教人心惊胆寒、寝食难安,别看是简单的数据,它们如同一把把尖刀剜在人类麻木的神经上,让人觉醒,让人觉得自己该去做点什么了。
2. 说明中蕴含着真切的情感。
说明文向来是以说明为主,然而此文却在说明中流露出明确的忧患意识。比如:“也许真正的‘休渔’只能等到鱼类资源被耗尽的时候,那时的‘休渔’将是永久的……”、“他们拖着至少1千米长,足以罩得下纽约曼哈顿的渔网,每次可捞起400吨鱼……”这些语句自然让人联想到人类的过度捞捕给海里的鱼虾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在作者的预想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类自身悲惨的未来,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沉重。
3. 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作者不仅以准确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语言的使用上也十分注意分寸,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如“珊瑚的破坏可能是最具威胁性的海洋生态系统损害的开始。”句中用“可能”,表明这是目前科学研究的成果,“最”强调了其突出性,“开始”说明这是损害的第一步。再如“据调查,目前海洋中约含有数千万升的汀脂锡毒素,并呈增加趋势。”句中的“据调查”表明下面的说法是有根有据的,“约”表明统计数据的大致数目,因为目前这是无法统计确切的。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难点讲解]
作者的“忧”和“思”分别指什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初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然而人类在维护自身生命、发展自身的同时,过度的开采利用海洋,势必会使人类遭到海洋的报复。在忧虑中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人类已经意识到海洋对整个地球的生态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国际海洋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确定,都表明了人类的觉醒,然而还需要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任重而道远。在最后这部分总结中,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作者的“忧”和“思”。
[习题详解]
第三题:围绕写好阅读提要而需要进行的一个步骤。步骤很清晰,无须赘言。具体内容可参看[结构详解]部分。
第四题:本题的设计是为了让我们能结合生活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活学活用。要尽量能结合生活现象,将感受落到实处,不要空发议论。
第10课 《诗三首》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
2.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情感。
2. 通过想象理解诗歌意境。
3. 在比较中体会诗歌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们挑战生活,搏击风浪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精神。
一. 课题详解
[关于作者]
1.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普希金抒情诗内容广泛,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和《我又重新造访》等。
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2. 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出身贵族,不到3岁时母亲去世,由外祖母抚养成人。莱蒙托夫自幼性格忧郁、孤僻。1828年入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中途转至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在骠骑兵团服役。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和剧本《假面舞会》。1837年2月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愤怒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这首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篇震撼了俄国文坛,奠定了诗人作为普希金继承者的地位,然而却遭到沙皇反动当局的仇视,莱蒙托夫因此被流放高加索。同年发表《波罗金诺》,歌颂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英雄气概。经外祖母多方奔走,莱蒙托夫于1838年4月从流放地返回彼得堡原部队。不久,发表民歌体长诗《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赞扬不畏强暴的精神。1839年发表歌颂叛逆精神的长诗《童僧》。1840年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问世,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形象——毕巧林。1841年2月回彼得堡休假,完成著名长诗《恶魔》。莱蒙托夫本想趁休假之便设法离开军队,全力投入文学创作,但所得到的是限令48小时内离开首都。回高加索后,一些仇恨诗人的彼得堡贵族唆使青年军官马尔蒂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结果诗人饮弹身亡,年仅27岁。莱蒙托夫的艺术天才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正如高尔基所说:“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尽管如此,他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
3.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美国19世纪诗坛的一颗巨星,世界抒情短诗的大师之一。她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知名人士。她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圈子极其狭小。父亲去世后,她更加深居简出,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终日闭门作诗写信。她去世时,留下近1800首诗歌。她的诗大都短小,抒发了她对人生、爱情、艺术、死亡等方面的见解,寄托了她个人的情感。
狄金森的诗,在一战前的相当长时间内,不被人重视,今天,她被公认为美国罕有的文学天才,声望越来越高,成为与惠特曼、哈代、霍普金斯齐名的西方现代诗歌的先驱。她的诗不循章法,意象奇特,韵律多变化,以其独往独来的姿态为美国诗坛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她努力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秘,她的诗是内心感受的外化,被称为“灵魂的风景画家”。
[背景资料]
1. 《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这首诗写于1824年左右,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像“监狱”一样令人窒息,普希金对这幽闭的生活充满了厌恶。诗人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活跃的因子,是对自然的追求与渴望。他要去“遥远的天空,遥远的异邦”追寻一种全新的生活。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为了自由,为了心中的理想,愿意像大海上勇敢的船夫那样去搏击的人生追求。
2. 《帆》
这是莱蒙托夫18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诗人正在上大学,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沙皇政府追捕,被迫离开莫斯科到彼得堡。面对波罗的海波涛汹涌的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虽遭追捕,但他朝气蓬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渴望在奋斗中有所作为。
3. 《蓝海》
狄金森是美国诗坛上被誉为“灵魂的风景画家”的伟大诗人。正因为她特殊的经历,她的诗歌体现出一种别具魅力的率真、坦诚、纯美。虽然她幽闭自己的外化生活,但她的心灵世界却时时与世界血脉相通,她用一种人性深处最真实的眼光看世界,也用人性深处最真实的方式来表达,表现着她对世界的独到见解。成人的诗作,却有着孩子的真纯。
[内容解读]
1. 《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这首诗用第二人称呼告的语气写成,诗人借对船夫说话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诗中塑造的“大海的勇敢的船夫”只是一个虚拟的艺术形象,他过的是一种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搏击、不断奋斗的生活。这也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
全诗大致可分为两层:前五行诗勾画了船夫的形象——“在帆影下和暴风雨中度过一生”。“暴风雨”象征着恶劣的环境,“帆影”则是船夫勇敢形象的组成部分,船夫的生活环境以大海为依托,形成了恢宏的背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敬的勇者的形象。他的生活并非没有安宁。“港湾”象征着安定的生活,他是可以休息的,可是为什么还要去与风浪博斗呢?因为“诱惑的波浪”在呼唤,这“诱惑的波浪”自然是人生的追求,奋斗的方向。勇敢的船夫之所以勇敢,是因为他是个不停息的奋斗者,它不断地迎接着挑战。作者在这一层中自然流露出了对勇敢船夫的赞美,用“我羡慕你”暗示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
诗歌的第二层则更加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追求。“我的心中充满同样的激情”一句完成了过渡。下文则表明了自己要离开眼前的生活环境,去追求自由的生活,普希金对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充满了厌恶,这里的气氛令他窒息,对当时幽闭的生活感到厌倦。在诗人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活跃的因子,是对自然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离开“欧罗巴”,离开令他厌倦的“监狱”,他要去往“遥远的天空,遥远的异邦”,要过一种全新的生活。也许在追求的路上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但为着自由,为着心中的理想,诗人愿意像大海上勇敢的船夫那样去博击!
2. 《帆》
这是用象征手法写成的一首诗。写此诗时,莱蒙托夫只有18岁,正在上大学。他朝气蓬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渴望在奋斗中有所作为。在这首诗里,莱蒙托夫借“帆”这个形象寄托了自己人生的选择和理想的追求。
第一节,开头两句诗展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一片孤帆在雾霭茫茫的蓝色大海上“闪着白光”。看到这幅画面,读者忍不住会发出疑问:它在遥远的异地寻求什么?它为什么要抛别可爱的故乡?这只在雾海上孤独航行的白帆船,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青年莱蒙托夫生活在一些不思进取的贵族子弟中间,他鄙夷他们的无聊和空虚,渴望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建功立业。他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
第二节,诗人展示了一幅孤帆在惊涛骇浪中航行的画面。波涛汹涌,海风呼啸,海上的风暴惊心动魄。“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它在全力抗争,要战胜风浪。后面两句,是诗人为它作的注解;它不寻找幸福,也不逃离幸福。那么它究竟追求什么?在这一节里,诗人没有作正面回答。
第三节,风暴过去了,帆儿在碧波与阳光之中体会着胜利的喜悦。但它并不满足于这暂时的宁静,它仍在“祈求风暴”。读到这里,我们仿佛才明白,帆儿的理想是与狂风激流搏斗,它的价值要在与风暴的抗争中体现!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理想,他不能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消磨生命,他要在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所以“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3. 《蓝海》
这是美国诗坛上一位特殊的被誉为“灵魂的风景画家”的诗人的作品。正因为她特殊的经历,她的诗歌才体现出一种别具魅力的率真、坦诚、纯美。虽然她幽闭自己的外化生活,但她的心灵世界却时时与世界血脉相通,她用一种人性深处最真实的眼光看世界,也用人性深处最真实的方式来表达,表现着她对世界的独到见解。成人的诗作,却有着孩子的真纯。
这首诗篇幅短小,内容简单。作者以陆地自居,深情地向大海表白自己要归属于大海的心情。第一句话就明确表白了自己的心境。“我的河流”象征着大地全身的血液、全部的情感,“收容”一词,传达出心情的迫切。第二句话流露出对大海的仰慕,“慈祥”、“博爱”是赞美,也是歌颂。“我在等待着你的回答呀——”从中读者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到期盼。第三句则表达了一种更为强烈的要求,并且直接表白要“从污浊的沟壑/把一条条溪流引来”,这是洁身自好,自我升华。以这样的方式投入到大海的怀抱,可见在其心目中,大海是何等的高洁,何等的伟大!“请你允许”并不就是自卑,而是源于对大海的倾慕与尊重。从头至尾,感情一句强似一句。“你肯收容吗”,“我在等待着你的回答呀”,“说呀”,“说你允许我扑进你的胸怀”,抓住这几句,我们就抓住了诗人情感的发展主线。
[特色赏析]
1. 《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1)深情的呼告
诗人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强烈的赞美。“大海的勇敢的船夫”这一虚拟的形象成了作者倾诉的对象。在亲切的气氛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对船夫的羡慕,对理想的渴求。诗人在此诗中,保持着他一贯以来的激情,在热情洋溢的诗句中歌唱着自己的理想,流露出为理想向困难挑战的激情与勇气,令人敬佩。
(2)含蓄的象征
诗人又用象征的手法,婉转地将自己的理想寄寓于象征事物中,含蓄而深沉。诗歌中帆影、暴风雨、港湾、波浪、天空、异帮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寄寓着作者对充满搏击与奋斗的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2. 《帆》
(1)单纯的意象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短诗,诗的主要意象是大海中一片小小的白帆。这一意象展示着诗人向往追求自由生活的勇气和信念,自比为“帆”,也直接决定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但也正是这份孤独与寂寞更突出地展现了诗人的勇气。单纯的意象贯穿始终,每一节中展现它的一个新的特点,连缀起来形成了“帆”的完整形象。
(2)工整的结构
全诗三节,每节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言志。将全部三节诗所描绘的画面连贯起来,呈现出诗人借“帆”表达的人生追求,显示了作者卓尔不群、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诗情、画意、义理,在这首诗中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它成为莱蒙托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3. 《蓝海》
(1)呼喊中蕴藏浓烈情感
诗人以对话的方式倾诉着自己对大海的深情。“大海”应该是象征着“慈爱”、“博爱”、“包容”的美好的人生或是美好的生活。不断的呼喊声中,希望归属大海的愿望一阵强似一阵,一浪高过一浪;“你肯收容我吗”、“我在等待着你的回答呀”、“说呀”、“说你允许我扑进你的胸怀”。这呼喊声中有赞美,有请求,有对美的向往,有一种实现理想的执著。很难想象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个晚年患有自闭症的诗人之手。
(2)巧用破折号
这首诗的破折号使用比较多,一共七个,较有特色。第一个在延长声调时,我们能体会到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的心态。第二个包含着焦急的等待。第三、四个在声音的延长中流露着深情的赞美。后面三个那种等待的焦急一阵强似一阵,将感情推向顶峰,破折号的使用使诗人的感情从文字中延伸至声调中,留给人宽泛的想象空间。
三首诗都有着浓烈的抒情意味,又都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委婉的表达着自己的愿望。
[主题详解]
1. 《我羡慕你,大海的勇敢的船夫》
诗人通过对与大海风暴搏击的船夫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为了自由,为了心中的理想,愿意像勇敢的船夫那样去搏击的人生理想。
2. 《帆》
诗人借对“帆”的形象摹写,表达自己不愿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消磨生命,他要在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的人生追求,显示了作者卓尔不群、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
3. 《蓝海》
诗人以陆地自居,深情地向大海表白自己要归属于大海的心情,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的人生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难点点拨]
1. 关于三首诗的象征意义
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是解读诗歌主旨和诗人感情的关键所在,这三首诗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抒发感情,阅读时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第一首诗和第二首诗中的“大海”均象征诗人的人生历程,“孤帆”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象征自己不怕艰难险阻,追求挑战、追求斗争、追求理想的精神。“暴风雨”象征诗人前进征程中的恶劣的环境。第三首诗中的“蓝海”象征“慈祥”、“博爱”、“包容”的美好的人生或美好的生活。
2. 关于《蓝海》的主题。
《蓝海》一诗虽然短小,但其间包含的情感却是强烈而真挚的。所以也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是在向自己的爱人抒发心中最真实、最纯洁的感情。也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作者对理想的一种追求,希望通过不断改变自己而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对诗歌主题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必拘于一说,关键是通过学习,能有自己言之成理的独到见解。对诗歌的理解,需要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还需要有自己的再创造,这样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才能发挥得最为充分。
[习题详解]
第一题: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是读懂诗歌的第一步,应大胆尝试。
第二题:第一首诗和第二首诗中的“大海”象征诗人的生活历程,“孤帆”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象征自己不怕艰难险阻,追求挑战、追求斗争、追求理想的精神。“暴风雨”象征诗人前进征程中的恶劣的环境。
第三题:1. 勇敢的船夫之所以勇敢,是因为他是个不停息的奋斗者,它不断地迎接着挑战。作者在这一层中自然流露出了,用“我羡慕你”暗示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
2. 因为“帆”的理想是与狂风激流搏斗,它的价值要在与风暴的抗争中体现。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理想,他不能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消磨生命,他要在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所以“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3. 诗人赋予大海“慈祥”、“博爱”、“包容”等人格魅力,正是源于对大海的倾慕与尊重,所以大地要让自己的河流都流向大海。
第四题:设计此题的意图是让我们懂得阅读诗歌一定要结合相关的背景知识的方法。
【模拟试题】
《海洋忧思录》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破碎的珊瑚岛
珊瑚绚丽多彩的颜色来自一种叫虫黄藻的共生物,然而海水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珊瑚排斥其共生物,虫黄藻的离去使珊瑚变白,会对珊瑚产生致命的影响,1983年,珊瑚白化使厄瓜多尔西部科隆群岛95%的珊瑚死亡。科学家们担心气候变暖可能使未来几十年内海水的温度变化更加剧烈,从而对珊瑚造成更大威胁。
珊瑚礁的价值远不止是让人赏心悦目,珊瑚破坏可能是最具威胁性的海洋生态系统损害的开始。珊瑚是海洋生物的摇篮,它提供繁殖场所并在生物脆弱的早期提供庇护。此外,珊瑚坚硬的隆起部分可以减缓风暴对海岸的冲击,避免海蚀的发生;它还可为船只提供安全避风港。珊瑚犹如海洋的雨林,为各种鱼贝虾蟹提供了舒适和谐的生存环境。珊瑚礁还是一个巨大的未开发的生物宝库,有重要的医药和工业价值。
1. 珊瑚为什么有绚丽多彩的颜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珊瑚的价值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珊瑚造成威胁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①虫黄藻的离去使珊瑚变白,会对珊瑚产生致命的影响。
②珊瑚礁有重要的医药和工业价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9题。
大海印象
老猫
我第一次到海边的时候,心情特别辽阔。海是湛蓝的,沙是雪白的,太阳一晒,烫得无处下脚。早起去看海上日出,色彩瑰丽,场面壮观。顺手赶海,能拾回不少螃蟹贝壳。到了黄昏,夕阳唱晚,颜色陡然一变,红日、蓝天与碧海相辉映,色彩的极端,叫人不敢相信。
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
后来我又曾多次去过海边,但根本就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一个个海滩被开发,建起了欧式的、美式的或简易中国宾馆。海边,人声鼎沸,第一眼望去,已见不到海了,到处是晃来晃去的人体。想躺在沙滩上晒晒太阳都困难,除了没地儿,最大的问题是沙子全是湿的,躺上去无比潮腻。早上赶海,也捡不到什么东西了。
我真真切切地感到资源的退化,很为大海担心。
终于有一次,我出海了,乘坐海轮去另一座城市,我想,这回可以看到一次真正的大海了。
然而情形很让人泄气。走在海上,就像走在喧嚣城市的闹市区里,随处可见漂浮的废弃物——油桶、啤酒瓶,还有我们最熟悉的白色快餐盒。在行进过程中,海轮上的服务员把一桶桶的污物倒入大海,他们熟练的动作和顺理成章的表情使人匪夷所思。但转念一想,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些东西就是运回陆地,又能如何呢?
吃过晚饭,两个老外拿着空快餐盒满船转悠,不知道扔在哪里。他们迎头碰上一位服务员,服务员接过快餐盒,扬手把它们扔出船舷。两个老外面面相觑,神情复杂。
我知道为什么资源会退化,一是人太多,一是太多人不在乎。
今年我没有去海边,但我看到报纸上说,去海边的汽车火车飞机都满满的。现在去买票,只能买到一周以后的。
大海,你多保重吧!
5. “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对大海的印象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后来多次去海边,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大海资源退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两个老外为什么会面面相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大海,你多保重吧!”这句话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三首》
(一)阅读莱蒙托夫的《帆》,回答1~5题。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帆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1.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作为背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它不是要寻求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那么,它在追求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闪着白光”的孤帆象征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是诗人18岁时写的一首小诗,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这首诗,你可以看出诗人是怎样的一个青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9题。
致大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了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的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里是儿时挖掘的沙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啊,大海
就算是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散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旋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啊,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清
冷夜的岩石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到峻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啊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掳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6. 诗中诗人赞美大海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诗人对大海有什么不满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如何理解“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一句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海洋忧思录》
(一)1. 因为它们有一种叫虫黄藻的共生物。
2. ①供人欣赏。
②为海洋生物提供繁殖场,并提供早期庇护。
③避免海岸发生海蚀。
④为船只提供安全避风港。
⑤给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⑥有重要的医药和工业价值。
3. 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变化更加剧烈。
4. ①删去后,削弱了虫黄藻的离去对珊瑚影响的程度。
②删去后,不能突出珊瑚礁的价值。
(二)5. 美丽,美好。
6. 沉重 因为真真切切地感到资源的退化。
7. 一是人太多,二是太多的人不在乎海洋资源被破坏,甚至参与这种破坏。
8. 因为他们没有随手破坏海洋资源的习惯,原以为服务员会解决问题,谁知她竟随手扔进大海,这种行为使老外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奇。
9. 寄托了忧虑的感情。
《诗三首》
(一)1. 写了海风,浪花,孤帆,桅杆,阳光,以笼罩着海雾的大海作背景。
2. 它在祈求风暴,追求与狂风激流搏斗的生活。
3. 它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象征诗人不怕艰难险阻,追求挑战、追求斗争、追求理想的精神。象征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4. 呼唤风暴,呼唤改变生活现状的斗争风暴。
5. 诗人是一位不甘平庸,积极进取,渴望与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作搏斗,凭着自己的能力建功立业的青年人。
(二)6. 赞美大海美丽的日出和夕阳,海风的温柔,海涛的神秘。
7. 大海的波涛把人们的记忆涤平,旋涡风暴曾断送了许多人的梦想及其与风浪搏击的勇敢的人和海燕的生命。
8. 诗人通过对大海的赞美和指责,表达了自己要在生活的海洋里,忘却沉沦的痛苦,牢记苏醒的欢欣,即使孤独也要保持一份骄傲的人生态度。
9.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就像大海一样变幻无穷,既有美丽的日出、日落,也有汹涌的波浪,我们应在生活的海洋里驾帆远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