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MAIL:443902962◎qq.com
课堂教学,念好“调”字诀
珠海市平沙一中 洪陆丰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这部分,明确“关注学生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和交流的实践中,掌握语言方法,培养语文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念好“调”字诀,可激活课堂,优化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转化率。念好“调”字诀,包括:调制情境、调理内容、调节氛围、调控课堂、调试效果。
1、调制情境。一堂课的开头,最好能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师的精心创设的情境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在柳永的《望海潮》这一课时,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情境是这样创设的:杭州自古是秀美如画。但是(加高音调)有一首词,它引发了一场战争!婉约派词人柳永写下一首描写杭州的《望海潮》,词被争相传诵,传到北方金主完颜亮的耳中。完颜亮看到此词后,野心膨胀,遂起投鞭渡江,立南下之志,后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到底这首词里,究竟有什么特别吸引完颜亮南侵的野心呢?现在请同学们做一回卖国军师(生笑),仔细读全词,向完颜亮陈述要南侵杭州的理由。请仔细阅读,分组讨论。生主动解读此词,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将学习的重点任务放置在情境中,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还有很多课文的导入和重点问题的设置上,尝试采取一些新的情境创设,这些需要教师的创新尝试和突破。既能在文本要求的范围之内进行问题设置;又能给学生耳目一新,感到新奇刺激有效激发联想,乐于接受乐于思考。调制好情境,能赢得一个好课堂的开头。
2、调理内容。教材内的课文,结构内容各不一样,为达到教学好的效果,遵循“因课制宜”的理念。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年龄思维特点和课文内容结构的状况为前提,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调理上课教授的内容。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一篇借古讽令的史论。这是一篇文言文散文,欧阳修这篇结构虽散,但思想贯注其间,全篇紧密联系。了解课文特点和学生基本情况后,将内容进行调理,选择“先枝干,后细节,先大概,后全局”的方法,以时间和当年的事件为主线,然后推出作者的结论,学习此文,这篇课文的板书设计入下:
板书: 伶官传序 时间 事件 结论 908年(23岁) 受命继志(其后用兵……前驱) 912年(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忧劳可以兴国 923年(38岁) 函梁君臣之首(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兴)
926年(41岁) 身死国灭(及其衰也……为天下笑) 逸豫可以亡身
(衰)
历史教训: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对内容进行调理,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原则,那部分内容要先讲,那部分内容要花时间重点讲,对于学生遇到难的知识点改如何详细补充,等等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总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学到知识,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讲授内容进行合理编排,细心调理,力求教学效果最优化,提高课堂转化率。
3、调节氛围。课堂氛围的由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的氛围有思维注意力涣散、生说话做其它事不听讲的消极氛围;有师讲生听、生偶尔参与的一般氛围;有师生互动、思维情感积极投入精彩生成的积极氛围。不管哪一种课堂氛围的出现,都有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在里面。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不可能45分钟都高度集中,发挥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因素,是作为课堂主导者和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想法设法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怎样吸引学生注意力,给予学生新奇刺激,很能体现教师的组织能力。很多文言文和具有难度和深度的现代文,由于文章年代久远和文章作者社会经验认知上的关系,与学生所积累的学习经验存在落差,学生一看到这样的文章,就会觉得枯燥难懂。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篇幅长,年代也和学生生活的年代较久,再加上鲁迅本身语言的弄懂特点,学生学习时,往往很吃力,自渎、齐读还是读不出鲁迅所要表达的那种悲愤之情。这时,必须要营造出一定的氛围,才能让现代的学生有所感受。于是,叫了2个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第四节最后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了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灭亡。”2个学生朗读完之后,师生共评读的优劣之处,同时点出节奏,标示重音,朗读时,必须要含有作者的感情在里面。师打开多媒体用低沉悲壮的音频为背景音乐,亲自示范,用饱满激越的情感,字字锵锵有力,满含悲愤之情朗诵,将鲁迅写作此文是的情感淋漓的再现出来。学生在听示范时,一下子被震撼了,集中原本有些涣散的注意力,感受着鲁迅的悲愤之情,朗诵完后,学生佩服的鼓掌。接着要求学生模仿教师齐读,学生再次齐读时已是锵锵有力,满含高亢激越的悲愤。有了这个氛围之后,学习这篇文章其他内容自然而然的顺利。
活用示范,激活课堂,是调节氛围的手段之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采用插科打诨的方法,时而调侃幽默,让生轻松;时而低沉凝重,让生感受;时而讲个小故事,以小见大平稳过渡;时而信手拈来生活常见趣事,从生活中思考学以致用……手法时时翻新,调节气氛,使学生在精心营造的氛围中,更投入的思考、学习。
4、调控课堂。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动态的推进过程,学生作为主体,本身就具有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具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观点。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将不利的干扰的因素转化为教学资源,调控好课堂。
课堂是动态流动的,即使在教师备课时,进行精心预设,但是放在动态的课堂中时,学生有时的发问是难预料的,会有很多教师预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中的生成,有些时精彩创造性生成的,有些则是随意的漫无边际的生成。在课堂生成时,教师要运用智慧去辨别去处理。如果学生只是随意的提问,所提问题与学习主题无关也没有深究的内涵,教师可运用教学机智转移学生的思考方向。如果所提的问题确实值得深究(不一定就是这一课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是学习目标或是和学习主题有关,或拓展,或深化),这就要肯定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具有创造性,适时引导全体学生去思考探究。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结尾“嘻,不亦善夫!吾问种树,得养人术”,有个学生突然发问:“根据柳宗元全文的意思,是通过种树阐明治民的道理。为什么结尾不写‘治民术’而写‘养人术’呢?”问题一出来,还很难反映过来,因为备课中没有想到这问题。第一反应是,马上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有新的观点新的发现,同时也为自己争取一点思考的时间。最后经过师生全体讨论交流,得出了较让人信服的答案:①“养”比“治”更能表现作者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②“治民术”在字眼使用上是避讳“治”“民”二字(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这个问题一深究,这篇课文的学习主题也无形中解决。
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教学意外也是正常的。意料之外的事时有发生,当面对无法回避的教学意外时,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及时引导,灵活重构,让课堂在有秩序的同时,灵动、流淌、有智慧的大气,各个因素只是课堂构成精彩的一部分。
5、调试效果。一节课讲解完之后,要进行检验、巩固和强化,用习题来巩固强化能力必不可少。习题的选择和设计考量教师的智慧,全体学生都掌握、全部习题都能答得让人满意当然是最好不过,但这只是理想化,实际情况仍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出现的错误或认知偏差,就是教师在讲解习题时的重点。
课堂当堂练习的习题在布置上难度呈梯度分布,差生能做5成,中层生能做7层,优生能做8至9层,太难或太简单都会出现测量的偏差。习题有些是同型异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运用所教知识点;有些是进行拓展或延伸难度提升的高考模拟题或真题。
新闻阅读的教学,在让学生牢记新闻的要素,读新闻怎样找关键信息之后,当堂训练。练习如下:
一、下面的消息摘自2008年的《文汇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确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示例:国务院办公厅通知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6月1日起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或6月1日起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这题只要求从简单的文字信息中找出主要信息,难度不大。
二、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2008年安徽卷)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审、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示例:(①淮河、巢湖治污步伐加快.②准河、巢湖治污提速③安徽强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这题难度提高了,要和学生反复强调基本的方法步骤,和一些常有技巧,在概括出主要信息后,还要注意题目对字数的要求。
一节课上完之后,教学效果如何,要通过练习来反馈检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改换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步骤,直面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行“二次讲解”“回锅处理”也不是很让自己为难的事。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极需用心钻研、静静思考、仔细反省才能体悟到的博大的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师凝聚心血智慧结晶的地方,也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地方。只有用心,课堂才能煜煜生辉、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2]《高中语文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3]《高中语文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
[4]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
感谢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