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静夜》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1-12


《静夜》案例分析
                        建德市寿昌初级中学          周陈莉
教学设计背景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怎样在教学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呢?结合教学实践,我发现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大多不感兴趣。可一旦让他们提问,他们就七嘴八舌的问题一堆。与学生勾通之后我才明白,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他们真正想了解的,他们自己提的才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是“以人为本”。
    但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能尽让学生无目的的提一些无价值的问题。那么,怎么做才能既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主动性,又引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在《静夜》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广袤无垠的星空充满了神秘、浪漫的气息。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仰望夜空的习惯。恋人们喜欢在星空下散步,窃窃私语;快乐的人们喜欢在星空下点起篝火,载歌载舞;孤独者则在夜空下痛苦着、彷徨着、迷茫着……那么,我们伟大的诗人郭沫若先生又在星空下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静夜》,去品味诗人心中的滚滚思潮。
(课件播放有关宇宙、星空的图片。)
二、研读诗歌,品味语言,丰富想象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
阅读提示(幻灯出示):
    ①内容: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是围绕什么特点写的?
    ②语言:
A、音乐美:是否押韵?押哪些韵?
B、用词美:你认为诗中哪些词用的最美,为什么?
C、句式美:你认为诗中哪些句式有特殊的意韵,为什么?
③情感:你从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④其他:
A、你从诗中读出诗人是个怎样的人?
B、你对哪些词、句有不理解的地方?

2、以下节选了关于内容、情感的部分讨论。
生1:“诗歌用一组喜景表达了一种喜悦之情。”
生2:“我反对她的意见。这一组优美的景物构成了一种朦胧的哀愁,‘对月流珠’就是印证。”
生3:“从‘对月流珠’可以看出诗人要表达的是一种绝望。”
     ┋
师:大家的说法似乎都有依据,但哪一种说法最准确呢?大家记住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一定要与写作背景相结合。轰轰烈烈的,呼唤民主、自由的“五四”运动结束了,但中国的现状并没有改变。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写下了《静夜》。请同学们结合背景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生1:“我觉得是一种朦胧的哀愁,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并未绝望。”
生2:“我觉得还有一种隐隐的思乡之情。诗人一定想回国做一些事。”
3、教师小结,出示板书:
写实: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想象: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感情基调:恬静、忧愁
4、幻灯出示郭沫若《星空》中的部分诗句,分别请四个同学朗读,请其他同学思考:《星空》这一诗集有何共同点?
    诗读完后,学生一致认为在这本诗集中诗人赋予星空以渺远、清寥、可望不可即的特征,表达了一种缥缈、空虚、寂寞、孤独、忧郁的思绪。“星空”构成了郭沫若诗中独特的意象。
三、训练朗读,体会意境
1、师:请再次自由朗读,分小组讨论:
    你认为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并请按照你的想法朗读一段。老师倡导的是个性化的朗读,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出自己的风格。
讨论提示(幻灯出示):
① 诗歌的主题
②语速:哪个词该慢,哪个词该快?
③停顿该怎样划分?
④重音:哪些词要重读?
      ┋
2、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听范读,总结(幻灯出示):
舒缓、柔和:节奏舒缓,不宜强。
               声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
3、自由朗读,准备进行朗读挑战赛。
    朗读挑战赛就是向班里的某一位同学发出挑战,可以是同水平的,或者是比自己水平高的。也可以是课前商量好的。用鼓掌的分贝高低来评判胜负。
四、总结评价:
     鼓励敢于发出挑战的勇士们!鼓励取得胜利的成功者!指出失败者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五、作业:
     想象鲛人流泪的原因,把它写成一个美丽的故事。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我相信学生自己提的问题才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以文本为载体,只提出讨论的大致方向,至于具体研究哪一方面,讨论什么都由学生自己决定。
    2、我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性,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平等的对话环境,倡导学生的自      主合作探究。在学生的表述中、思维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从新的方向、新的角度、新的途径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特的思考能力和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
    3、对学生不接受的意见不勉强其接受。因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受到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随着学生的成长会不断的发展。尤其在朗读方面,过多的否定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使之不敢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因此,只要把握住基本原则即可。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静夜思》同步练习2
《静夜思》练习题
《静夜思》同步练习
《静夜思》知识点
《静夜思》flash课件1
《静夜思》ppt课件(12页)
《静夜思》pptx课件(34页)
《静夜思》教学反思2
《静夜思》教学反思
《静夜思》课堂实录2
《静夜思》教学实录
《静夜思》说课稿
《静夜思》pptx课件(11页)
《静夜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静夜思》表格式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之《静夜》课堂实录
郭沫若《静夜》ppt课件(11页)
《静夜思》ppt课件3
《静夜思》ppt课件2
《静夜思》ppt课件1
李白《静夜思》诗鉴赏析
《静夜》教案3
《静夜》中心思想及复习
郭沫若《静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郭沫若《静夜》mp3音频朗读
《静夜》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静夜》教学设计2
《静夜思》教学设计4
《静夜思》教案3
《静夜思》教学设计2
《静夜思》教案1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ppt课件(4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ppt课件
萧邦《小夜曲》wav音频欣赏
《静夜》学案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mp3音频朗读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导学提纲
《静夜》历史背景
郭沫若《静夜》原文阅读
郭沫若《静夜》ppt课件3
郭沫若《静夜》flash朗读
郭沫若《静夜》wav音频课文朗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