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江西省 >>
江西省2010届高三年级(期中)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1-24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0届高三年级(期中)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豁免     附和        盅惑        电光霍霍    祸起萧墙
B.桅杆     崔嵬        圩田        运筹帷幄        韦编三绝
C.绯闻     悱恻        诽谤        匪夷所思        文采斐然       
D.撕裂     趔趄        凛冽        泉香酒洌        骂骂咧咧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疏忽     如法泡制        偷袭        颠扑不破
B.妊娠     趋之若骛        蠕动        聒不知耻
C.苔藓     打躬作辑        霰弹        不可得兼
D.遴选     突如其来        懈气        支离破碎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假使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以传播真实信息为         ,那么,现在许多图书产品不是炒作过度,而是不足。
②为保证广佛地铁顺利开工,有关部门制订了周密计划,保证人员和设备    到达。
③癌细胞自灭法,是通过药物的选择性,将大量抗癌物聚积在肿瘤周围,并逐渐穿过肿瘤包膜,直接作用于癌细胞组织,杀死癌细胞,     肿瘤的扩散。
A.要旨  一起   阻止            B.要义   一齐   阻止
C.要义 一齐   阻碍            D.要旨   一起  阻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B.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适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靠得太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C.“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参加本届西湖博览会的各省代表浏览了新西湖后赞叹道:“西湖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啊。”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乔装打扮,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处在全球化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字形的交叉点上:它一方面要实现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综合,一方面则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的综合。这一情况发生的物质层面的根源在于,当代中国要跻身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要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必须完成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型。这对中国发展进程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特殊的发展机遇。从文化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有很大的互补性。汤因比认为,稳定与活力是人类安居乐业所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恰恰分别蕴含了这两种东西。因此,他满怀希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两极——中西文化的接触,极有可能融会出一种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又体现西方现代文化活力的、适用于全人类的理想文化模式或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使人类得以生存,而且还能保证人类的幸福安宁。不仅如此,汤因比还坚信,能够实现这种综合与统一的将不会是任何西方力量,而只有可能是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有政治统一和思维统一的悠久和深厚的历史传统,而且正在开辟和尝试走出把前工业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西方工业社会的现代生活方式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又避免二者的缺点这样一条道路。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从前现代化向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乃至知识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的必然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式。华夏文化它将有可能做到:既享有科学理性所带来的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又高扬和弘大民族的人文精神;既获得经济和财富的巨大增长,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拥有经济效率,又具有社会公平。总之,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节选自侯才《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
6、下列表述不属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发展面临实现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综合的问题。
B.中国文化发展的严峻挑战在于,当代中国必须完成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型。
C.中国文化发展的机遇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在互补中共同发展,融合出适用于全人类的理想文化模式或生活方式。
D.中国文化有可能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和西方现代文化体现的活力是人类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要素。
B.中西文化的综合与统一应该由中国来实现。
C.政治统一和思维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稳定性的表现,它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D.科学精神可以带来高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和财富的增长,并提高经济效率;人文精神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公平。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定能把前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西方工业社会的现代生活方式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B.中国传统文化使人类面临生存困境,而西方现代文化又无法保证人类的幸福安宁,所以中西文化的融合才有必要。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社会形式。
D.现代化从程度上可分为前现代化、现代化、后现代化三种,中国目前处于前现代化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后现代化阶段。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溽,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木,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苏辙《东轩记》,有删节)
【注】①溽chún:江边。②抱关击拆: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刺史府门           败:冲毁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
C.及其循理以求道       循:遵照
D.独幸岁月之久         幸:侥幸
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告于郡   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
B.①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②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
C.①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②为环诸之室而居之
D.①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②顾之,未尝不哑然失笑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作者不得志人生中的“超然”情怀的一组是( 
    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②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③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④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⑤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⑥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辙初贬筠州处境可谓穷愁,际遇实属可伤,充满了失意之感,文章表达了作者谪居一隅的悲愤之情。
    B.轩成却不能安的现实,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反思,庆幸自己因此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C.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D.身处逆境,对做官心灰意冷,作者寄望回归田园,潜心学习,求得精神之乐,以此终老故里,蕴含了对人生之乐的深情呼唤。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3分)
译文:                                                         
(2)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4分)
译文:                                                         
(3)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乡菰米岸莓苔。
【注】①仙掌:皇宫求仙时以铜铸人托盘承露的一种设施。②长门:汉代宫殿之名,这里指朝廷。③菰(gū):草本植物,果实可食用。
(1)本诗描写的是早秋时节在“胡骑”入侵情境下离散的大雁,它们四散飘飞,哀鸣阵阵,流离失所,寄身江南。第二联描写大雁飞过皇宫的的“孤影”与叫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早雁在文中象征什么?作者借早雁这一形象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3分)
答: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主要包括        、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的《窦娥冤》强烈控诉了那个是非颠倒,黑暗如天的社会。
(2)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自胡马窥江去后,                        。(姜夔《扬州慢》)
(4)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5)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李密《陈情表》)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
①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和疏松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枝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②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落日,大有守待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我看到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僵卧在那里,翅零落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都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藏在房屋的立柱、檩条、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大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告诉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④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⑤在山冈小径上,我看到一只蚂蚁在拖蜣螂的尸体。蜣螂可能被人踩过,尸体已经变形,渗出的体液粘着两粒石子,使它更加沉重。蚂蚁紧紧咬住蜣螂,它用力扭动身躯,想把蜣螂拖走。蜣螂微微摇晃,但丝毫没有向前移动。我看了很久,直到我离开时,这个可敬的勇士仍不懈地努力。没有其他蚂蚁来帮它,它似乎也没有回巢去请援军的想法。
⑥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麦田是5月最宝贵的财富,大地蓄积着精华。风吹麦田,麦田摇荡,麦浪把幸福送到外面的村庄。到了6月,农民抢在雷雨之前,把麦田搬走。
⑦下过雪许多天了,地表的阴面还残留着积雪。大地斑斑点点,仿佛一头在牧场垂首吃草的花斑母牛。积雪收缩,并非因为气温升高了,而是大地的体温在吸收它们。
⑧我时常忆起一个情景,它发生在午后时分,如大兵压境滚滚而来的黑云很快占据了整面天空。随后,闪电迸绽,雷霆轰鸣,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烟雾四起,骤雨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仇的巨人。在这万物偃息的时刻,我看到一只衔虫的麻雀从远处飞回,雷雨没能拦住它,它的儿女在雨幕后面的屋檐下。在它从空中降落飞进檐间的一瞬,它的姿势和蜂鸟在花丛前一样美丽。
⑨立春一到,便有冬天消逝、春天降临的迹象。整整过了一冬的北风已经从天涯返回。看着旷野,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踩在松动的土地上,我感到肢体在伸张,血液在涌动。我想大声喊叫或疾速奔跑,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爱默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与这世界上的劳作保持着基本关系。劳动是上帝的教育,它使我们自己与泥土和大自然发生基本的联系。
⑩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
【注】苇岸(1960-1999),一个寂寞的作家。他短短的一生,无论生前身后都属于寂寞无闻的一类。然而时间会告诉我们他是伟大的,他的心灵深度与博大胸怀在当代显得鹤立鸡群,甚至像一个异类。
16.文章第三段首句写到:“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作者这样说有什么依据?把它放在第三段有什么作用。(5分)
答:                                                                     
17.作者在写麻雀时写到:“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试。”试析北方农妇砺刀与麻雀擦试硬喙有什么相似点?这一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答:                                                                      
18.文章第①段与第⑤段都写到了蚂蚁,第④段与第⑧段也都写到了麻雀,作者分别对蚂蚁与麻雀的两次描写,其角度一样吗?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散文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生活在大地上的蚂蚁、麻雀、熊蜂等生命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热爱和赞美这些勤劳勇敢、努力生活的精灵们的写作主旨。
B.全文选用材料看似散漫,但作者通过一条感情的线索把它们贯穿组合起来,从而集中地揭示了“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这一主题。
C.文章在描写不畏雷雨而为儿女衔食的麻雀时,赞美说:“它的姿势和蜂鸟在花丛前一样美丽。”这是因为鸟的羽毛不会被雨水淋湿而失去美丽的光泽。
D.冬去春来,面对旷野,作者说“我有一种庄稼满地的幻觉”,“想拿起锄头拼命劳动一场”。这种写,既表现了对劳动的渴望,又表达了对读者的呼唤。
E.文章最后写到“有一部分人,一生从未踏上土地”,这含蓄地表示,应用心去感受,热爱大地,以及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并努力为生活劳作。
六、(9分)
20、根据新华社电讯的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4分)
(新华社3月16日电)我国部分地区今天再次遭到“太阳风暴”的干扰,一些地区的短波通信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受“太阳风暴”影响,13时30分,满洲里、青岛、兰州、重庆、广州至河南新乡的5条短波通信电路所有频率的通信全部中断,至14时恢复正常。
来自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北京电离层骚扰预报中心的消息说,今天北京时间13时26分左右,太阳发生一一次强烈的X射线爆发,这时正是我国广大地区正午前后,对我国的高频通信产生较大影响。广州电波观测站的探测信号立即被全部吸收,海南电波观测站的探测信号最低起测频率立即比正常值上升了5倍。北京电波观测站的最低起测频率也立即比正常值上升了3倍。
据悉,3月15日23点34分左右,太阳也发生了一次强烈的X射线爆发。由于正值我国的夜间,对我国国内通信没有影响。
答:                                                 
21、在横线处填空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5分)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样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
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是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几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更有甚者,想退出人的世界,化为植物。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B(全部wéi。A.“和”读hè,其余读huò;C.“诽”fēi,其余读fĕi;D、“咧”读liē,其余读liè)
2、D(A.“泡”应为“炮”,“仆”应为“扑”,B.“骛”应为“鹜”,“聒”应为“恬”,C.“辑”应为“揖”)
3、B(“要义”指关系内容或重要道理,“要旨”指主要的意思。句①指的是“内容”故选“要义”。“一齐”表示在时间上同时发生的整改,“一起”则表示在空间上合在一处或同一地点发生的整改,二者一般不能互换。“阻止”和“阻碍”都有阻拦的意思,但“阻碍”是使不能通过或进行,而“阻止”是使停止。根据句意,应选“阻止”。)
4、D(“秀色可餐”指女子姿态娟秀可爱,也可以形容山川景色明丽鲜新。用来形容西湖山水较为妥当。A、“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仅要当面告诉他,而且清还要揪着耳朵叮嘱,后来形容殷切教导。句子只片面地认为是“当着面”的意思,使用不当。B“不偏不倚”并非指交往距离,而是指处理问题的公正态度,不合语境。C.“高止仰止”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句中的用法是望文生义,错误地理解为遇到高山而仰望畏惧,止步不前。)
5、A(B.错误有两个,一是答非所问,二是“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的表达将两种句式杂糅一起。C.用词不当,“日前”的意思是“过去几天”或“前几天”,而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应改为“目前”。D.动宾搭配不当,“加快”的是“速度”,不可能是“规模”。)
6、B(B项所述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层面的根源,而不是文化本身发展的特征)
7、A(A项综合 “稳定人类安居乐业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与“极有可能融会出一种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又体现西方现代文化活力的、适用于全人类的理想文化模式或生活方式”两句得出。B项是汤因比的观点,但只是一种“可能”。C项,文中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又体现西方现代文化活力、适用于全人类的理想文化模式或生活方式”,因此说“它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没有依据。D项将“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进行的划分是机械的划分,科学精神的实质也一种人文精神 )
8、C(C项由第一段第2句推断得出。A项“必定”过于绝对。B项因果关系不能成立。D项判定“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处于后现代化阶段”没有依据。)
9、D(“幸”在文中应理解为“希望”。)
10、C(两句中的“为”都是动词,译为“修筑”、“建造”。A.于:①介词,译为“向”;②介词,介进宾语。B以:①连词,表示目的的关系,“来,用来”;②介词,译为“用”。D、之:①助词,译为“的”;②代词,译为“它”或“东轩”)。
11、B(①是作者对上司的请求,希望有个栖身之所;④是颜渊的行为;⑤是循理求道之后的士人)
12、B(“终能分享”不合文意)    13、见参考译文画线句子。
14、(1)将孤雁哀鸣与皇宫求仙偷安享乐形成对比,突出主题。由于胡奇占据边疆,百姓流散漂泊、无家可归,可统治者不问百姓生死,竟然求仙祈求不老,歌舞升平。这样写有警示统治者关注边疆安定,安抚边疆百姓的意味。
(2)早雁象征边疆地区战乱中离家漂泊的百姓。作者借早雁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战乱中背井离乡、寄身江南的苦难百姓的深刻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不事边疆稳定、无视百姓苦难的状况的不满。
15、(1)南戏  关汉卿(2)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4)非兵不利,战不善  (5)过蒙拔擢  有所希冀
16、(1)这一结论是从日本作家对日落的观察与“我”对日落和观察中感悟出来的。
(2)放在第三段段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第二段的描述,引出第三段对勇敢但已经死云的熊峰的感慨。
17、(1)两者除了动作上的相似以外,更因为两者所磨砺的都是赖以生存的工具。
(2)作者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大地上的生命为生存而作出的努力的肯定和赞美。
18、都不相同,第一次写蚂蚁是从蚂蚁精心用建造自己美观实用的生活家园角度写的;第二次是从蚂蚁觅食的角度写的;第一次写麻雀是写它们怡然自得的情状,第二次写出了麻雀为了抚育儿女风雨无阻的精神。
19、A项中“热爱和赞美这些勤劳勇敢、努力生活的精灵们”不是本文的主旨;B“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远胜于崛起”不是本文主旨,C项“美丽”不再是指外表美而指勇敢无畏充满爱心的内在美。答案:DE
20、太阳风暴“吹断”短波通信。
21、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或:要正直,立场须坚定/要成材,身心须健康/要牢固,信念须坚定)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事业须旺盛(或:要蓬勃,体力须充沛/要热情,态度须诚挚/要燃烧,性格须热情)
参考译文:我因罪被贬后,成为筠州盐酒专卖的收税官,还没到任,筠州连降暴雨,筠水暴涨,淹没了城南的街市,城北的堤岸,冲毁刺史官府的大门。盐酒税的官舍正好在江边,被洪水毁坏得更为严重。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郡守怜悯我无处可归,便答应了。直到这年的十二月,才能够将倾斜的地方扶正,将倒塌缺损的地方补齐,又在办公厅常的东面开出了一小块地作为轩,种了两株衫树,一百棵竹子,作为宴请宾客和自己休闲的场所。然而负责管理盐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这样)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取卖猪卖鱼人的税金,与做买卖的人们斤斤计较,尽职尽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倒下便睡,一觉醒来已大亮。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每天早晚从它的旁边经过,看到它,常常暗自哑然发笑。
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曾暗地里奇怪,颜渊凭着一竹筒食物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街巷,别人不能忍受那种苦难,颜渊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还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碍学习,何至于如此困窘贫穷自讨苦吃呢?等来到筠州,在柴米油盐的事务中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休息,尽管想远离污浊的尘俗,摆脱琐事的羁绊,在修养道德品质的地方徜徉,却每每被琐事羁绊而脱不了身,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
唉,一个士大夫,当他尚不懂深刻人生的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认为只要能够获取丰厚钱财生儿育女,以获取玉帛美女为满足,自认为很快乐了。等到他按照义理去探求人生的真谛,抛弃那些身外的浮华而收获的充实,做事从容自得,心胸宽广的,不以天地为大,生死不以为忧,更何况在此之下的事呢?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这种快乐)即使是帝王也不能强过于他,大概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正诚心实意地想磨洗掉自己身上的污秽,追慕圣人贤者的高尚品德,我连别人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却想得到颜渊那样的快乐,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像孔子周游列国,处高位时做鲁国的司寇,居下位是做管理畜牧、仓库的官,只是他所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做。那大概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一般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
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这种如囚徒一般生活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只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我,让我能够回到家乡,将我父亲留下的破旧的房屋修缮成小小的房屋居住其间,这之后就能追随得到颜渊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老体衰。但是连这一点也是不敢奢望的。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人苏辙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全国乙卷)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乙卷)
2022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八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新八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测试卷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2022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22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江西省上饶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省2022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九江市2021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省红色七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六校2021届高三年级1月份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临川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1届江西省临川市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初模考试语文试卷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逐题详解
2020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图片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0年高三下学期周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红色七校2020届高三5月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三)
赣粤湘三省六校2020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0届高三下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