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树人中学高三语文期中检测试题2009.11.27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费解/解数 蔓延/顺蔓摸瓜 商贾/余勇可贾
B.信笺/栈道 强迫/强人所难 刹住/古刹钟声 C.梦魇/笑靥 市侩/脍炙人口 木讷/方枘圆凿 D.钥匙/锁钥 嗔目/思维缜密 叱咤/姹紫嫣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摹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B.河一路走过,甚至没时间解释为什么来到这里,茂林修竹的清幽之地,乱石如斗的僻远之乡,都是河的远方,凡是时间要去的地方,都是河流的地方。
C.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是不计毁誉的,尤其是对于盲目的反对,譬如在中国新艺术界,提到采用人体模特儿习作,就不能不使人想起那荜路蓝缕的先锋刘海粟来。
D.如果以一个科恩兄弟的故事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就个人喜好来说,《阅后即焚》算不上出色,不够匪夷所思,不够出奇致胜,莫如说是莫名其妙或者还更确切一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B.又是一个新春佳节,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千家万户济济一堂,热热闹闹,共享天伦之乐。
C.央视在少投入多产出上做得简直登峰造极。不但保证了节目质量,明星阵容,而且带给演员“一夜出名”的真实回报。
D.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
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B.尽管我国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第一,达7亿亩,却未能在维护生态安全和木材供应上发挥主导作用,甚至也无法遏制全国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在整体上愈演愈烈,生态持续恶化。
C.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D.“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5. 写出填入横线的五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3分)
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嘻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
①海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
②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④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
⑤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6.仿照例句,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4分)
例句: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
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
仿写:
7.某市教委把周杰伦的《蜗牛》当作爱国主义篇收入中学教材,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正方观点是“周杰伦的《蜗牛》适宜收入中学教材”,反方的观点是“周杰伦的《蜗牛》不适宜收入中学教材”。请你以正方或反方的身份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简要陈述理由(不少于70个字)(5分)
(附《蜗牛》歌词片段: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锦绣的森林
十三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由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教
权的教堂建筑样式——哥特式在那里产生。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现,使宗教艺术别开生面。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高”。
然而这与现代商业大都市的高层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着地。教堂建筑
高而尖,有向上超升之妙;商业建筑高而平,有着地堆积之感。故百几十层的摩
天阁虽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高得多,但沉重地叠置在基地上并无崇高之美感。反之,
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仿佛拼命地想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
又如一簇火焰,势将上冲霄汉:所谓“锦绣的森林”是也。
形成这种样式崇高而秀丽特色的要素是柱头和尖头拱门。为求增加垂直的效
果,哥特式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细柱。又在屋顶上加尖高塔,使柱束上的许多垂直线因尖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无尽之境。柱束之间,不用壁而用尖头拱门形的窗。壁有板滞之感。足以减却向上之势,尖头窗则增加了秀丽与崇高。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仰望时似觉身在大森林中,而毫无屋顶压迫之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几乎没有水平线。全体由垂直线构成。这种建筑形式萌芽后,很快风行全欧.不但教堂建筑上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这种样式的影响。
“锦绣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这种式样
的杰作,多在北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哥特式中的典范。这教堂工程历六世纪之久,其工作之困难盖可想见。为了表现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师把宗教的精神翻译成视觉的形态,用形体来表现抽象的观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哥特式冒险尝试而成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这教堂的形式,虽与科隆大教堂大同小异,但是北欧的大势与意大利的传统的合并式样,可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理石为材料。据说,是意大利人欲与北方的阿尔卑斯山争高而建造的。
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一味冒险求高,终于陷入自灭的运
命。此时基督教势力也由于极度地扩张达到了衰沉的时期。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政治、宗教、艺术,互相牵制而展进着,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中世纪的封建制和教会权同时没落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8、下列有关“锦绣的森林”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的整体外形高而尖,向上超升,仿佛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的一簇春花。
B.置身教堂仰望,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毫无屋顶压迫之感。
C.建筑全体由垂直线构成,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没有水平线。
D.用具体的视觉形象表现抽象的宗教观念与精神,体现宗教的神秘相。
9、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教皇权势强盛,欧洲文化中心北移,使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别开生面的哥特式教堂应运而生。
B、哥特式教堂屋顶的尖高塔,使柱束的垂直线得以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切合了向上超升的宗教观念。
C、否定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最终哥特式建筑在一味冒险求高中获得成功。
D、据说,为与阿尔卑斯山争高,意大利人兼容并蓄建造的米兰大教堂,成了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
10、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势力同时达到衰沉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高,是哥特式建筑自灭的外因。
C、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违背客观规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D、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教权的同兴同衰就是明证。
11、简述文本举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两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2~16题。(20分)
生命是用来挥霍的 池莉(原著)
(1)文字是我的钟情,是我自童年以来唯一属于自己的玩具。我相信,如果与人有缘,许多文字还会是一种神秘的昭示,一旦相逢,你就会如盲人开眼,突然看见你自己的生命状态。因此,文字对我意义远远不只是表达,更是我自身的一种生命性质。比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喜欢上了“挥霍”这个词。我以为“挥”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动作,这动作简直就是洒脱轻盈果断大方的化身;而“霍”,又是这样的迅捷,闪电一般,还掷地有声。
(2)而自从离开学校的数学考试之后,我便再也不去记忆任何数字了。岁月、金钱、年龄---所有阿拉伯数字,在我这里,一律都是含糊不清的符号。对于我来说,所有数字都没有重要意义,数字记载积累,提醒囤积,而我的生命就是用来挥霍的。
(3)我是怎样挥霍生命的呢?最典型的例子要慢慢说起:
(4)大约是4年或者5年前吧,看过的一部美国电影,中文译名叫《海上钢琴师》。
(5)故事说的是1900年的某一天,一个新生男婴,被遗弃在了一艘往返欧美之间的大型客轮上,船上的一个锅炉工收养了他,并用年份为他取名。
(6)在客轮无数次的往返之中,1900慢慢长大并无师自通地成为轮船上的钢琴师。在30多年的人生里,1900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客轮。仅有一次,因为爱情,他终于决心在纽约下船登陆,去寻找那位年轻姑娘以及寻找属于一个天才钢琴师的世俗名利。
(7)全体船员集中在甲板上,为1900隆重送行。这个名叫1900的男人,缓缓地走下长长的跳板,然而,他却缓缓地停留在跳板的中间了。
(8)面对纽约的高楼大厦,他把崭新的礼帽毅然地抛向大海,返身回到船上, 多年之后选择了与被淘汰的客轮一同炸毁的人生结局。
(9)第一次观看时,影片深深吸引了我。那个夜晚,成为我生命中少有的不眠之夜。目如寒星的消瘦男子1900,在影片的最后,用这样一段话夺走了我的理智:“我不是害怕我的所见(纽约的高楼大厦),而是害怕我的所不见!这城市太大了,大得似乎没有尽头!我怎么可以在没有尽头的键盘上演奏我的音乐呢?”
立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10)几年以后的一日,很偶然地,我女儿在钢琴上随手弹奏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支曲子,蓦然勾起我重温这部影片的念头。
(11)这一重温不打紧,我却发现,看电影的人已经不是曾经的我了。现在的我,面对影片,根本看不下去。怎么是这样做作和矫情的一部电影呢?
(12)它纠合了太多好看的因素,因此失去了合情合理的生活逻辑,露出了明显的编造痕迹。曾经让我潸然泪下的那一段台词,具有典型的大话哲学的肤浅与煽情,尤其还配上了拙劣的镜头:1900毅然抛开礼帽以后,镜头以夸张的特写,将礼帽一次次多角度地抛向大海。这不还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简单套路吗?
(13)我是那么惊讶与惭愧。我自嘲地笑笑,然后连眼睛都不眨地抛弃了自己曾经发生的感动。
(14)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无情。我经常否定自己的生命经过,从不寻求任何理由保存往日不再美好的“美好”记忆。我一再地删除,一再地重新开始,我决不美化和流连于过去的一切,耗费了多少生命时间都无所谓。我是自己生命里一个没有负担的记忆者。我不相信时间,不相信青春,不相信历史,不相信传言,乐于相信的是自己的醒悟与亲睹。
(15)一再地删除,一再地重新开始,决不美化和流连于过去的一切,耗费了多少生命时间都无所谓。许多个深夜,有月光,我到户外散步。我心静如水,听得到万籁的悄吟。每当这种时刻,我几乎看得见自己对于自己经历的否定、覆盖、删除和抛弃。我反反复复,无法停止,以至于我的生命直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过任何一个完美的故事。
(16)我是这样欣喜于自己的善变。欣喜于新印象新思想如野草般丛生。我的否定与变化越多,我感觉自己生命的本质越有生机。我的感恩正是在这里:生命有限但可以无限挥霍。而每一次挥霍都是一次裂变,都可以发生巨大的能量转换,甚至无事生非到让你喜极而泣,总之世界上所有的良辰美景,比比皆是你的意思。
(注:◎池莉,作家,现居武汉。本文有删改,标题编者加。)
12.如何理解第一段中“许多文字还会是一种神秘的昭示”一句的含意?(3分)
答:
13.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不愿意“去记忆任何数字了”?(3分)
答:
14.作者写的是对生命的感悟,却在文中用大量篇幅来叙写《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和观后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15.请分析第十六段中“生命有限但可以无限挥霍”一句的表达技巧及作用?(3分)
答:
16.概括文中作者的“生命观”。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生命观”的?(6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常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春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犯,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即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在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以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
1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
B.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 寻尺:微小,细微之物
C.沽酒,税豚鱼 税:收取……税
D.莫归筋力疲废 莫:没有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乃告于郡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 其制稍异于前
D.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作者不得志人生中的“超然”情怀
的一组是
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②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③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④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⑤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⑥归木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辙初贬筠州身境可谓穷愁,际遇实属可伤,充满了失意之感,文章表达
了作者谪居一隅的悲愤之情。
B.轩成却不能安的现实,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反思,庆幸自己因此
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C.文章用颜渊精神自乐与生活自苦,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
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精神。
D.身处逆境,难行大道,作者寄望回归田园,潜心学习,终老故里,蕴含了
对人生之乐的深情呼唤。
21.把Ⅰ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3分)
译文:
(2)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22.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答:
23.请分析最后一句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24.(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答: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 ,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
(2)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___ _,______ __。
(白居易《琵琶行》)
(4)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___ _,______ __。 (欧阳修《秋声赋》)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 _,______ __。”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攀上山顶,自豪地抹一把汗水,总忍不住回头俯瞰崎岖的来路;你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常忍不住回头将美景连成一片;你在人海中匆匆而行,忽然感到一张面孔似乎很熟,便总忍不住回头张望……生活中,经常“回头看看”,会引起我们许多感慨和思考,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感悟。
请以“回头看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义乌树人中学期中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②⑤①③④ (3分)
6.示例:
有人感叹冬天,因为她的肃杀,仿佛冷酷而悲凉的社会;
有人赞颂冬天,因为她的洁净,犹如清纯而高雅的情趣。
(4分,语意切合,句式相同,比喻恰当。有欠缺酌扣)
7.示例:
以正方的身份简要陈述。理由:①这首歌的歌词对学生有挣脱压力、鼓励向上的作用。思想内容十分上进,读起来琅琅上口。②从教育效果来看,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引入教育领域,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潮流,提高审美能力。所以可以收入教材。
以反方的身份简要陈述。理由:①让学生读这种随波逐流、不知所云的歌词,看不出来有任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②这样做是传统的审美在向流行趣味妥协,是媚俗的表现。这对价值观、审美能力尚在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不可以收入教材。(5分,能围绕自己确定的身份自圆其说即可。)
8、C 9、B 10、B
11、这两例都是宗教建筑的极致作品。也是为了说明“锦绣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3分)
12. ①许多文字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作者自身的一种生命性质,(1分)
②它能让你看到自己的生命状态。(2分)
13、①因为在作者看来数字只是记载积累,提醒囤积,对生命没有重要意义,(2分)②“而我的生命就是用来挥霍的。”(1分)
14. ①这是作者在陈述自己当时的一段思想历程,(1分)
②目的是为了突出前后对生命认识的变化,使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强烈对比,(2分)
③借以强调突出本文的主旨。(2分)
15. 采用比拟(“挥霍”)/或者反语(“反话正说”)/或者对比(“有限”和“无限”)的手法(1分,指出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即给分),形象地表达了只有不断删除生命中不再美好的“美好”回忆,才能不断重新开始。(2分)
16.“生命观”(主旨):人要经常反思自己的生命过程,绝不美化和流连于过去的一切,并坚信自己的醒悟和亲睹。(2分)
如何看待:这是一种不留念过去、抓紧现在、着眼于未来的不断追求,与时俱进的积极人生观。
(4分,从内容2分和表达2分两方面给分,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
17、D 18、D 19、B 20、A
21.(1)种了两株衫树,一百棵竹子,把它作为宴请宾客和自己休闲的场所。
(“杉二本”1分,“竹百本”1分,“以为”1分)
(2)那大概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一般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
(“盖”1分“达者”1分,“学者”1分)
参考译文:
我因罪被贬后,成为筠州盐酒专卖的收税官,还没到任,筠州连降暴雨,筠水暴涨,淹没了城南的街市,城北的堤岸,冲毁刺史官府的大门。盐酒税的官舍正好在江边,被洪水毁坏得更为严重。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郡守怜悯我无处可归,便答应了。直到这年的十二月,才能够将倾斜的地方扶正,将倒塌缺损的地方补齐,又在办公厅常的东面开出了一小块地作为轩,种了两株衫树,一百棵竹子,把它作为宴请宾客和自己休闲的场所。然而负责管理盐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这样)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取卖猪卖鱼人的税金,与做买卖的人们斤斤计较,尽职尽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倒下便睡,一觉醒来已大亮。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每天早晚从它的旁边经过,看到它,常常暗自哑然发笑。
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曾暗地里奇怪,颜渊凭着一竹筒食物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街巷,别人不能忍受那种苦难,颜渊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还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碍学习,何至于如此困窘贫穷自讨苦吃呢?等来到筠州,在柴米油盐的事务中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休息,尽管想远离污浊的尘俗,摆脱琐事的羁绊,在修养道德品质的地方徜徉,却每每被琐事羁绊而脱不了身,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
唉,一个士大夫,当他尚不懂深刻人生的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认为只要能够获取丰厚钱财生儿育女,以获取玉帛美女为满足,自认为很快乐了。等到他按照义理去探求人生的真谛,抛弃那些身外的浮华而收获的充实,做事从容自得,心胸宽广的,不以天地为大,生死不以为忧,更何况在此之下的事呢?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这种快乐)即使是帝王也不能强过于他,大概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正诚心实意地想磨洗掉自己身上的污秽,追慕圣人贤者的高尚品德,我连别人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却想得到颜渊那样的快乐,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像孔子周游列国,处高位时做鲁国的司寇,居下位是做管理畜牧、仓库的官,只是他所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做。那大概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一般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
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这种如囚徒一般生活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只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我,让我能够回到家乡,将我父亲留下的破旧的房屋修缮成小小的房屋居住其间,这之后就能追随得到颜渊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老体衰。但是连这一点也是不敢奢望的。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人苏辙记
22.答:长而轻柔、颜色浅黄、清新而惹人喜爱。(2分,答对两点即可)
23.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1分)。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而有动感的画面(1分),富有情趣地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2分)。
24.(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1分,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1分);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1分);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1分)
25.略
26.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