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贝多芬传》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2-28


贝多芬传(节选)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大多数学生对文中人物贝多芬了解不多,给理解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建议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感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容,较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导语设计:  

1从课下搜集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入手,导入课文。  

2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或《英雄》或《命运》的选段,师生交流感受后引入课文。  

3网上搜集维也纳音乐会上演奏《第九交响曲》的盛况,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画外音:古之成大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贝多芬在“悲苦”中制造的快乐的人生。  

二、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感知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准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品味出作品的妙处。要求能读中悟,悟后读,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  

1借助工具书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全文,师生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2师生共同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可采用范读的形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中强烈的抒情色彩——歌颂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理想与命运抗争的气概及其高尚的道德情怀。  

思考:  

3师生讨论、解疑。  

三、师生共同研读精彩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5、7两段明确:  

这两段文字分别写《第九交响曲》主题的深刻,乐曲表现形式的丰富以及这部巨作的巨大的影响力及感染力。作者的笔法细腻而传神,叙述、抒情、描写及议论浑然一体,层次清晰,气势磅礴。引导学生在独立品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挖掘这两段文字的深刻含义和精妙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可逐字逐句地赏读、感悟。  

四、再读全文,第二次播放《第九交响曲》,体会交响曲中蕴含的作者追求欢乐的情感,并感受贝多芬的伟大人格及与命运的不屈抗争。  

[教学设计B] 

采用比较阅读法与音乐欣赏法相结合。  

创意说明:通过对两篇同写贝多芬文章的品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深对这位音乐巨人的伟大人格的认识与了解,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陶冶性情都有益处。另外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更直观地体会伟人的情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  

1导语可同上。  

2认真品读两文,说说两篇文章写作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体会两文中作者蕴含的情感。  

3学习两文调动各感官描写音乐的方法,听一段乐曲,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写一篇小文章。字数可不限。  

4推荐比较阅读篇目:罗曼·罗兰的《不朽的贝多芬》。  

 

不朽的贝多芬

    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1927年3月26日)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颂赞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善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仿佛在他和大自然不息地沟通之下,他竟感染了自然底深邃的力。葛里巴扎对贝多芬是钦佩之中含有惧意的,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原子混合为一。”舒芒提到《第五交响乐》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他的密友兴特勒说:他抓住了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目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学生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那帕脱的哪一场战争,奥斯丹列兹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都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教学设计C]专题讨论法  

创意说明:此设计意在培养学生以教材为立足点,利用广阔的语文资源,加深对作品主旨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更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的一次锻炼。  

1导语设计:  

贝多芬1824年在音乐之都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第九交响曲》却已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在这两百年中,几乎所有的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的听众被这部作品带来的音乐哲理及非凡的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2师生共同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包括音像资料),谈体会,交流感受。  

3认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贝多芬的品格。  

4梳理自己对音乐大师的认识,提炼观点,以“走近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为题,写一篇讲演稿。课上汇报表演。  

5以贝多芬为主题,编辑一份手抄报,班内展览。

[资料整合平台] 

音乐家对贝多芬及其作品的赞美。  

“我从来没有像对这首交响曲那样入了迷。”——舒曼  

“贝多芬最伟大的创造是什么?不就是《第九交响曲》吗?这是一幅世界历史的图画。”——斯塔索夫  

“贝多芬完成了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无憾。”——柏辽兹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我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贝多芬之后在交响乐领域是不可能有任何什么新的和重要的作为了。”——瓦格纳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贝多芬传》序ppt课件
《贝多芬传》ppt课件3
《贝多芬传》序教案1
《贝多芬传》序教学参考
《贝多芬传》读后感(2篇)
《贝多芬传》序原文阅读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课文阅读
《贝多芬传》ppt课件2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贝多芬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贝多芬传》课件1
罗曼·罗兰著《贝多芬传》译者序
《贝多芬传》教案2
《贝多芬传》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