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咏物诗四首》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3-14


《咏物诗四首》公开课教学设计 
黄晓霞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    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时数】 
    一课时 
【教学方法】 
    多媒体课件 
    配乐朗诵 
    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如此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时常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时常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想起了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感受到惜别的情意,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课件内容:咏物诗——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 
二.感知诗歌 
    1、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四首诗 
    2、由各小组按照自己的方式每个小组朗诵一首诗。 
三.诗歌示范赏析 
1.师配乐朗诵《子规》 
2.提问: 
①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子规”有什么特点? 
明确: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 
明确:诗歌中的“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传说周时蜀国国君,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蜀人称这种鸟为杜宇,以示对他的纪念。从这句诗中我们知道杜宇虽然死了很久了,但是由他化身的子规却长年啼血哀鸣,使人悲痛扼腕。 
②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感情融为一体? 
明确: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 
③小结: 
景物特征:啼血       物象内在品质: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蒙冤屈死之人多,社会黑暗。 
借咏子规抒发了对历代蒙冤屈死之人的同情和对社会黑暗的不满。 
④拓展 
子规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除了顾况的《子规》外,你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吗? 
材料: 
子规与冤屈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顾况〈子规〉)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杜牧〈杜鹃〉) 
传闻望帝冤,底处最堪怜?(宋祁〈子规〉) 
 子规与时节 
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陈陶〈子规〉)  
花时一宿碧山前,明月东风叫杜鹃。(罗邺〈闻杜鹃〉)  
暮春滴血一声声,花落年年不忍听。(李中〈子规〉)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洪炎〈山中闻杜鹃〉)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韦应物〈闻子规〉) 
 子规与啼叫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王建〈夜闻子规〉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韦应物〈闻子规〉)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吴融〈子规〉)  
楚天空阔月沉沦,蜀魄声声似告人。(杜荀鹤〈闻子规〉)  
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陈陶.〈子规〉)  
花时一宿碧山前,明月东风叫杜鹃。(罗邺〈闻杜鹃〉)  
带月莫啼江畔树,酒醒游子在离亭。(李中〈子规〉)  
蜀月初残夜,巴山欲曙天。(宋祁〈子规〉)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洪炎〈山中闻子规〉)  
子规与啼血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中血出啼不了。(顾况〈听子规〉)  
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杜荀鹤〈闻子规〉) 
子规与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自有沾花血,相和雨滴新。(贾岛〈子规〉)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杜牧〈杜鹃〉)  
年年春恨化冤魂,血染枝红压叠繁。(吴融〈秋闻子规〉)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罗邺〈闻子规〉)  
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李山甫〈闻子规〉) 
 子规与“不如归去”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范仲淹〈子归〉)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  
南北东西春总好,杜鹃何苦劝人归。(王庭珪〈暮春感怀〉)  
春鹃语,从来劝我,常道「不如归」。(陈瓘〈满庭芳〉)  
自出锦江归不得,至今犹劝别人归。(杨万里〈闻子规〉 
3.总结子规意象在古诗中的常用寓意:凄凉、哀伤、哀怨、思归、乡思。 
4.背诵《子规》 
5. 由《子规》这首诗歌的赏析,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咏物诗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①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②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③    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④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⑤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⑥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⑦    拓展积累 
参考材料: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2.通过所咏之物的特点,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3.、咏物诗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拟人等 
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鉴赏咏物诗歌的方法。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随意选择剩下的任一首咏物诗进行鉴赏。 
提示: 
四人小组中选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根据刚才学习的咏物诗歌的鉴赏步骤对诗歌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 
结合你们所找的材料,拓展延伸 
形成板书,派一位同学上台投影出板书并介绍对诗歌的鉴赏情况。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人咏物,意在寄情言志,相信大千世界会有一些事物让你有所触动的,就像我在课堂刚刚开始念的那首“咏月”诗,其实是八班的沈嘉妍同学写的,她在描摹月亮的情状方面颇得要领,特别是“斜移树影倾”一句学习了“移石动云根”的写法,既写出了月亮的动态,也写出了树影的婆娑,可是,我们发现这首诗少了几分情感,假如再寄情于月,相信这首诗歌会成为一首精妙绝句。课前我也布置了同学们写了一些咏物诗,不知道你的诗歌是否做到了神情具备呢? 
六、作业: 
将自己创作的咏物诗进行修改,注意托物抒情言志,让诗歌神情兼具。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咏物诗四首》练习题
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ppt课件
咏物诗四首《子规、葡萄、赏牡丹、小松》教案4
《咏物诗四首》ppt课件1
《咏物诗四首》教案3
《咏物诗四首》教案1
《咏物诗四首》之《子规》《葡萄》ppt课件1
粤教版选修《咏物诗四首》之赏牡丹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